断奶前后阶段问题频发,伤亡率过高一直是很多猪场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特别是腹泻、掉膘、副猪、圆环蓝耳.........等等造成的伤亡最为常见。如果我们把眼光一直盯在病上,很难彻底的解决此类问题。
习惯:
很多猪场成于习惯,也败于习惯。人有习惯,猪亦有习惯。在营销至上,噱头好用的当下,很多所谓的养猪技术是可笑的,甚至是经不起推敲的,但是他们满足了一些养猪人的懒惰需求,故而大行其道,进而让本该简单的事情越来越复杂。
无论是从乳猪的生理性需求还是断奶前后的心理性需求,乳猪在断奶前后的最佳满足方式依然是稍微勤添、打顿饲喂、因需调整、因症调理、对症对因灵活满足。
但我们大部分人做的是什么呢?吃得多,不拉稀,自由采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巨大的利益使然,更高的成本及更多的问题出现,所求的只不过是满足了人的第一需求,所谓的提高效率.........
站在客观的角度,每批小猪、每窝小猪、甚至每头小猪在妊娠期间和哺乳期间其自身的发育度是有差异的,甚至存在极大的差异的,如果我们忽视这种差异,期望过度的依赖所谓的技术去满足的时候,结果你懂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养孩子敢用你现在所采用的方式去进行吗?
猪价好的时候,你折腾折腾风险还不是太大,毕竟利润空间尚可支撑你的懒惰,只要不是死的太多,猪价低的时候呢?你有足够的成本空间可用吗?
思路的改变:
所谓思路一变,前景无限。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尝试另一种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在前段仔猪价格低迷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多批次的验证尝试。
就是从乳猪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增加人工劳动强度,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灵活的,以更低成本的思路去验证断奶前后小猪的一些饲养方案。
特别是调理乳猪断奶前后的脾胃功能,气血水平,少喂勤添,少用或者不用教槽甚至大比例保育料的方案后,很多猪场在断奶前后诸如严重掉膘、腹泻伤亡率居高不下、副猪、圆环蓝耳问题频发的现象直线下降,甚至莫名消失,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
最简单的方案,最简陋的环境、最朴素的手法,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
缺点:
当然,任何方案都是有缺点的,而这些方案和思路的最大缺点就是会增加你的劳动强度,甚至是需要你的细心度和应对力的提升来作为支撑的。
为了降低成本,前期你可能要一头小猪一头小猪的去往嘴里抹几次去让小猪去适应饲料的气味,毕竟3块的成本与5-6块的适口性还是有差异的,当然如果你有钱的话,这都不是事,有一种诱食效果贼好的东西叫做乳猪专用奶粉。
还有就是乳猪的自然生理因素所致,你喂的多了,乳猪的先天性脾胃虚弱、过渡的时间太短的话,乳猪可能会出现应激和伤食性腹泻问题,但这种腹泻大部分时候是无需治疗的,只需减量饲喂或者增加饲喂次数就可以不治而愈。
还有一个不容易让人接受的缺点就是与对照组的传统教槽和保育饲喂组,在前半个月的毛色、生长速度上可能存在差距,但在随后的半个月内,可能会超越对照组的生长速度。另外就是综合成本优势很理想,且整个乳猪养出来的活力是足够吸引你的。
总之,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针对不同猪场的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比较懒的人和家里有矿的土豪是最烦这种方式的,只有在养猪行业厮混久的老鸟,且有丰富经历和勤于思考及动手能力强且细心的人才更容易接受这个思路去尝试的,至于其他的,你看看得了。因为这些所谓的缺点足以让你放弃尝试的勇气。
你养猪为了什么?
你养猪是为了什么?这是值得每一个猪场需要正视和面对的问题,简单通俗地讲就是为了赚钱。如何能赚到钱?当然是卖的高,死的少,综合成本低才能赚到钱,甚至稳定的赚到钱。
但是回顾我们的整个养猪过程,我们赔的最狠的原因真的是因为猪价吗?恐怕更多的是因为死得多,成本高的原因才是最多的吧。
你想赚钱,还想偷懒,想降低成本,又不想学习和尝试,怎么实现?很多时候,懒惰才是你最大的敌人,为什么猪价即便是最低的时候,人家依然能保本甚至亏的比你要少的多?真的是运气吗?
脾胃才是王道,气血才是底气:
在23年的基层猪场服务过程中,我一直有一个不轻易示人的经验,那就是遇到问题比较复杂的猪场问题,首调脾胃,其次是对症对因的综合方案进行尝试,往往能达成意想不到的实效,特别是乳猪断奶前后的一系列问题,感兴趣的不如尝试验证一下。
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小猪养成上面这种活力爆满的程度,很多断奶前后的乳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你所谓的劳动强度增加的担忧其实不是加强了,而是降低了,原因也很简单,猪好养了,病少了,你的综合时间投入也就降低了。
养猪是一个对于综合实力需求比较变态的营生,我们不能左右猪价,至少我们可以选择左右成本,这里的成本是猪的综合成本能力,而非某一阶段的,为什么,其实你细想就懂的。
故而,如果你的猪场如果正在面临断奶前后比较头疼的问题,可以尝试一下脾胃强化调理,气血调理辅助的思路去验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