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技术 > 内容

蓝耳双阴猪群接种蓝耳活苗之后生产性能变化及排毒情况!

猪相关 2021-11-04

阅读()

蓝耳活苗在一些地区通常作为蓝耳病的防控手段,由于活苗本身也是弱毒,对幼稚猪群(双阴)接种之后,生产成绩有哪些影响?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探索。

蓝耳活苗在一些地区通常作为蓝耳病的防控手段,由于活苗本身也是弱毒,对幼稚猪群(双阴)接种之后,生产成绩有哪些影响?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探索。

 

蓝耳双阴猪群接种蓝耳活苗之后生产性能变化及排毒情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国内亦称为蓝耳病。蓝耳活疫苗免疫控制野毒感染是美国减少蓝耳病毒引起种猪群经济损失的手段之一。当前,对于种猪群使用蓝耳病活疫苗免疫后生产性能的影响的研究,更多来自于感染过蓝耳的种猪群,对于蓝耳阴性猪群在蓝耳活疫苗免疫后的猪群主要性能参数(KPI)变化并没有太多信息。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就是描述蓝耳阴性猪在免疫蓝耳活疫苗后猪场KPI的变化。第二个目的就是通过RT-PCR的方法,测定处理液样本中的蓝耳RNA含量。

 

结果表示在4-23周木乃伊胎出现了短暂上升,上升幅度为0.86%;在3-5周的断奶前死亡率上升3.76%;在4-5周活仔数下降0.46头,这导致在-5-10周断奶数量下降0.69头,在3-23周返情率上升5.53%。免疫蓝耳活疫苗后出现的这些短暂变化并没有让所有的断奶猪失去控制,爆发疾病。从83周开始,连续观察52周,即使当中免疫过2次蓝耳活疫苗,也没有在仔猪睾丸液中检测到PRRSV病毒。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设计

 

实验选用6000头断奶母猪,后备来自于PIC商品代,在2-4周龄转至后备舍,猪场设备包括4个连接的猪舍,负压,过滤通风和淋浴进出。该猪场所在的村庄的猪群密度为51.39头猪/km2。猪群没有蓝耳发病史,鉴定为蓝耳阴性猪。在本研究前10个月内,阉割液样本ELISA和RT-qPCR检测均为蓝耳阴性。由于周边区域内发生蓝耳,猪场决定接种蓝耳活疫苗来构建猪群蓝耳特异性免疫。试验总群全群免疫商用蓝耳经典株活疫苗,每头猪免疫2ml/次。我们通过核酸及KPI来反应猪群在免疫后的状态。

 

2. 免疫方案

 

于2018年6月4日全群普免蓝耳经典株活疫苗,即为第0周,并在第17、39、69、94、123周再次免疫。后备猪转入后备舍的前4周和7周需要接种2头份蓝耳经典株活疫苗。

 

3. 样本收集和检测

 

收集仔猪阉割液(睾丸和尾部)用于检测猪群蓝耳状态,以下简称处理液。处理液采集方法这里不做详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我在进一步详述。

 

处理液样品采用5:1混样,并使用商业试剂盒完成检测。

 

图片

 

注:其中Cq值可理解为Ct值,二者严格来讲存在换算关系,但许多文献均将二者等同,当Cq值≥37的时候,结果为阴性。取第3、9、16、20、25、30周的Cq值最低的阉割液样本,测定ORF5序列。

 

4. 数据分析

 

KPI指标分析需要结合EWMA,即指数加权平均线。具体SAS软件设置不做赘述。KPI基准线是建立在蓝耳经典株活疫苗首免前的42周,至少包含了2个完整的繁殖周期。试验场在实验开始前14周和开始后第29周发生PEDV,PDCoV在第26周,塞内卡在第49周爆发。考虑到这些疾病的出现,从开始前15周到开始前9周的KPI和开始后第47周到第55周的KPI不予参考。

 

KPI指标包括断奶总数(每周断奶数);新生仔猪总数(每胎仔猪总数);活仔数(每胎出生活仔数);木乃伊胎比例(每周出生的木乃伊胎占新生仔猪总数的百分比);死产比值(每周死产数占新生仔猪总数的比例);PWM(死胎占新生仔猪总数的百分比);窝均断奶数(每头母猪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断奶至首配(断奶至首配的天数);母猪死亡总数(死亡或处死的母猪数);流产(每周流产数量);返情率(每周再次发情的母猪);产仔率(每周分娩母猪占总配种数的比例)。

 

其中KPI结果如下表:

 

图片

 

讨论

 

这个实验研究了种猪群在免疫了蓝耳经典株活疫苗之后KPI的变化情况。观察表明,阴性种猪群在免疫蓝耳经典株活疫苗后,可能会短暂的影响木乃伊胎、活仔数和产房死亡率,这会在第6周降低窝均断奶数。大多数的损失集中在免疫后的第5至10周。此外,在第3-23周的短期和长期返情率的增加,间接表示产仔率下降。由于第83周后未检测到蓝耳核酸,因此83周后的KPI变化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而并非是蓝耳的原因。

 

本次结果与之前研究的报告一致,在阴性猪群首免蓝耳疫苗后,会出现木乃伊胎增多、断奶数和产仔数减少的情况。种猪场在面临引入蓝耳病毒的风险和蓝耳疫苗的免疫的情况下,其实是能够预测到这会短暂的影响KPI,但这些变化并一定会影响断奶仔猪总数。过期的研究表明,曾经有猪场(2457头的阴性仔猪)由于引入蓝耳野毒,造成了550头阴性仔猪的死亡。但是本实验中并没有检测到蓝耳野毒,因此也无法评估此类事件的影响。

 

在一免和二免之间的阉割液的检测结果与之前的蓝耳净化项目的结果一致。在第17-83周的阉割液中,我们能够发现虽然猪群拥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仍然能够检测到蓝耳病毒,这可能是因为猪场在26周和29周发生了PDCoV和PEDV,49周发生了塞内卡的原因。这些疾病能够短暂的影响猪群的免疫状态和蓝耳的检测结果。Cq值在65周出现的下降,仍然不明原因。我们认为,如果疫苗的预防性免疫能够让蓝耳的爆发频率延长至每个21个月爆发一次,那么预防接种能够带来经济价值。即使在猪场没有蓝耳野毒,PDCoV、PEDV和塞内卡的爆发同样预示着猪场的生物安全存在问题,加强免疫蓝耳是正确的措施。

 

当猪群在94周第4次和123周第5次免疫蓝耳疫苗时,由于疫苗毒株已经在猪场建立了保护,因此并没有在阉割液中检测到蓝耳病毒。

 

如果我们使用阉割液作为检测猪场蓝耳状态的样本,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阉割液呈蓝耳阴性,并不能表示猪场蓝耳阴性,因为还可能会有疫苗毒株的存在。

 

当猪企和兽医计划培育蓝耳阴性猪群时,本研究能够提供一定参考。当然,本实验的局限性在于只在一个猪群完成实验,只免疫了一种蓝耳经典株活疫苗,这并不能代表所有毒株的结果,KPI的变化也可能会因为动物群体的不同而不同。值得庆幸的是,本实验并没有检测到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蓝耳野毒。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