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技术 > 内容

深度分析:猪感染非瘟强毒和自然弱毒的排毒模式区别!

猪相关 2021-06-02

阅读()

今年年初的时候,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和军事兽医研究所发表的关于发现自然弱毒的文章,揭示出了养猪行业所面对的愈加严峻的非瘟防控局面。

今年年初的时候,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和军事兽医研究所发表的关于发现自然弱毒的文章,揭示出了养猪行业所面对的愈加严峻的非瘟防控局面。即非洲猪瘟病毒在庞大猪群中的长期流行产生了多个变异毒株,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产生多个毒力低但是传染性更强的自然变异毒株——编码CD2v蛋白的基因位点变异产生的非红细胞吸附毒株(non-HAD ASFV )。

 

低毒力毒株由于临床症状更加隐蔽,发现难度大,并且传播能力更强,因此使得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在随后的我们关于该内容的挖掘中发现,非红细胞吸附类自然弱毒,虽然在我国是首次报道,但是在国外早已出现,并对此开展过相当多的研究。特别是由于这类病毒缺少红细胞吸附能力,且毒力更低,往往被作为后备疫苗进行研究。

 

本文介绍其中一个最出名的Lv17/WB/Riel。以下实验由西班牙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兽医学院开展,主要目的是对比猪感染非瘟强毒和自然弱毒的排毒模式区别。

 

研究的缘起

 

之前在家猪和野猪的的研究中显示,接种了非瘟Lv17/WB/Riel毒株的猪,在进行强毒攻毒时,可以实现92%的保护率。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

 

这类自然弱毒株作为疫苗有诸多安全性和效果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其固有的传染性,比如排毒、返强、与强毒重组等。这个西班牙团队尝试去研究这类自然弱毒株的排毒途径和模式。

 

排毒途径的选择

 

先前对高毒力毒株的研究表明,病毒在感染后,在2-6 天的潜伏期后开始排毒。对于中、低毒力毒株,该时间段为1-7 天,在某些情况下,低毒力毒株的排毒可以持续超过70天。在非瘟病毒所有可能传播途径中,口咽似乎是最常见的途径,但是直肠液体也涉及相当大的风险,因为受感染的猪可能患有出血性肠炎,从而导致它们通过粪便排出高度感染的血液。

 

此外,对于其他几种途径的研究,例如鼻腔、眼部和阴道途径,已证明病毒滴度始终较低。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该团队选择了血液、口腔液和粪便作为研究的排毒途径。

 

实验方法:

 

总共29头野猪,分为两组,弱毒组和强毒组,弱毒组共12头猪,其中9头经口接种104 TCID50的弱毒Lv17/WB/Riel,3头进行接触。强毒组17头,其中6头肌注10 HAD50 的强毒 Arm07,11头接触。

 

图片

 

研究期内,对两组猪每天两次采血及使用棉签采口液样和直肠粪便样。对样品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

 

研究结果:

 

接种与接触的感染情况:两组中,所有接种猪和接触猪都成功感染

 

不同途径排毒的检出情况及开始时间

 

最高排毒是在强毒组的血液中,接种后12天达到峰值。

 

弱毒组中,血液中间歇性检出阳性,且Ct值较高。弱毒组仅有11%血液阳性。

 

两组的口液阳性率相似。

 

强毒猪的粪便阳性率高于弱毒。

 

两组中,直接接种猪和接触感染猪的排毒时间仅有略微延迟。

 

强度组排毒早于弱毒组。强毒组最早是3天在血液中检出;弱毒组是最早10天口液中、14天血液中、21天粪便中。

 

图片

 

图:感染强毒(红线)和弱毒(蓝线)之后的毒血症情况及排毒模式结果:

 

(a)血液,(b)口腔液,(c)粪便。

 

横坐标感染后天数,纵坐标Ct值。

 

图片

 

图:血液、口液、粪便中弱毒(蓝)和强毒(红)的阳性率

 

该研究团队总结认为,强毒和弱毒之间的排毒模式有明显差异。整体看,弱毒在血液、口液和粪便中的阳性检出均低于强毒组。弱毒组排毒晚,且Ct值高。这些都表明,弱的的排毒量小,或者是残余病毒。

 

有趣的一点是,弱毒组种,通过口腔途径检测出的阳性率要高于血液和粪便途径,并且口腔中的排毒时间更长。这表明经口感染弱毒株的猪能够在感染原始位置的扁桃体和淋巴结维持持续的局部感染。一方面可能是唾液中的抑制成分抑制了非瘟病毒的存活,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环境污染,发生了持续的低剂量重复感染,但是后续感染获得了保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