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技术 > 内容

如何科学防控猪病毒性腹泻?哈兽研冯力:五位一体系统全面思维防控!

新猪派 2021-03-01

阅读()

猪病毒性腹泻,作为我国高发病率的一类传染病,导致我国养猪业每年损失数十亿元,是一直让养猪人“头痛”的难题。

伪狂犬病,1950年在我国首次爆发。

 

蓝耳病,1996年我国确认传入。

 

猪流行性腹泻,2010年以后在我国爆发。

 

非洲猪瘟,2018年我国确认传入。

 

纵观我国养猪史,每次猪病的爆发,都带来生猪产业的变革与挑战。

 

生猪产业的发展也是和疾病斗智斗勇的发展史。

 

猪病既是入行的一个门槛,更是决定企业未来的成败。

 

猪病毒性腹泻,作为我国高发病率的一类传染病,导致我国养猪业每年损失数十亿元,是一直让养猪人“头痛”的难题。在非瘟大背景下,猪业复产加速,初胎母猪比例增高,疫情风险增大,猪腹泻防控成为疾病防控的重中之重。

 

2021年2月22日,新牧网新猪派邀请到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冯力研究员,做客新牧云课堂直播间,讲述《非瘟下猪病毒性腹泻防控策略》,为广大养猪人员提供了防控猪病毒性腹泻的新思路。

 

如何科学防控猪病毒性腹泻?

 

临床混合感染严重 防控难度加大

 

猪病毒性腹泻广义上指的是临床上由病毒引起的猪只腹泻的一类传染病,包含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病、轮状病毒(Rotavirus,RoV)感染、 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猪圆环病毒2型( Porcinecircovirus type 2,PCV2)、猪瘟(Classicalswine fever ,CSF)等。

 

狭义上指的是主要以侵染消化道、导致猪只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哺乳仔猪(7日龄以内)高死亡率的一类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包括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TGE)猪轮状病毒感染(Porcine rotavirusinfection)等。

 

哈兽研冯力研究员指出,实际临床中,由于猪病毒性腹泻混合感染问题严重,加之病毒存在多基因型(多血清型),如猪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根据其结构蛋白VP6的抗原关系可分为10个群,分别是A、B、C、D、E、F、G、H、I和J群;其中,A、B、C、E和H群在猪群中能够检测到。

 

我国猪轮状病毒主要以A群为主且至少存在6种G型的流行毒株,既G2、G3、G4、G5、G9和G26,其中G9和G5型为我国的优势基因型。新病原不断出现,如猪肠道阿尔法冠状病毒、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等。

 

此外,不断有变异毒株出现,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G2型变异毒株等;病原致病性弱,免疫原性差;疫苗保护率偏低;缺少最好的抗原递呈途径。这些因素使得猪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难度加大。

 

如何科学防控猪病毒性腹泻?

 

五位一体系统全面思维 防控猪病毒性腹泻

 

如何科学防控猪病毒性腹泻?冯力研究员在新牧云课堂直播间,做了详细的分享。

 

第一、猪场发生猪腹泻,应该明确病因,正确的诊断。

 

由于引起腹泻的病毒有很多种,主要有猪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等,其它尚有星状病毒、肠型腺病毒、杯状病毒、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等。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采用病原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建立了针对猪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技术平台。

 

利用该平台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8个发病猪场的1039份腹泻病料进行了病原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GEV、PEDV和PoRV是引起我国猪只腹泻的主要病原,三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率为26.2%~51.8%,明确了G5型是我国PoRV的优势基因型,PEDV是当前引起我国猪只腹泻的重要病原。

 

冯力研究员指出,不同猪场发生猪腹泻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甚至同一猪场不同猪群的腹泻病因都可能会不同。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PEDV、TGEV、PoRV等病毒在临床上均能引起猪只腹泻、呕吐、脱水、消瘦等症状,仅凭借肉眼观察是无法判断是由哪种病原引起的腹泻,因此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只有依靠实验室的科学诊断,才能确诊引起腹泻的病原或病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防控。

 

如何科学防控猪病毒性腹泻?

 

第二、科学的抗体监测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国猪群中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越来越多,猪场接种疫苗后仍然发病。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忽视接种疫苗以后的免疫抗体监测。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猪场在接种疫苗以后3~4周内,及时采集血液样本,分离血清在实验室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从而验证接种疫苗以后是否产生了理想的免疫保护效果。

 

冯力研究员指出,对猪场猪群进行科学的抗体监测,能够及时常握猪群是否感染腹泻病毒,同时也能够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根据群体的抗体水平,确定准确的免疫时机,避免重复免疫、减少和杜绝免疫失败的发生。

 

第三、疫苗的科学免疫。

 

传染病的根本在于防控,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猪场制定的免疫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但是,免疫并没有适合全国所有猪场统一的免疫程序。生产实际中,应该根据自身猪场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征、猪只日龄、抗体水平等来确定免疫程序,并需根据抗体监测的结果随时科学调整免疫程序,以取得最佳的免疫效果。

 

此外,冯力研究员指出,免疫保护力和感染压力,就是堤坝和洪水的关系,免疫防疫堤坝不能有短板,做好全群免疫是防控的基础。尤其是猪病毒性腹泻易感猪群几乎涵盖了所有猪种,不仅后备母猪、哺乳仔猪易感,后备公猪、断奶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同样也易感。

 

图片

 

第四、严格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也是猪场腹泻防控的关键。

 

虽然生物安全风险无法降低到零,但可以得到管理。猪场生物安全管理防控猪场腹泻,无非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外部腹泻病毒传入场内,二是防止内部腹泻病毒水平传播,从而减少猪场内腹泻病毒从病猪传给易感猪的机会。

 

对于发生过腹泻的猪场,冯力研究员指出,应该彻底清洗、消毒、空舍7-14天,真正做到全进全出。

 

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猪场应该采取多点饲养、坚持自繁自养。在条件有限只能混养的情况下,想要防控猪病毒性腹泻则必须要全群免疫。

 

如何科学防控猪病毒性腹泻?

 

第五、产仔舍温度控制。

 

产仔舍是猪场最为重要的饲养管理场所,泌乳母猪、哺乳仔猪同在一个猪舍内饲养,大猪怕热,小猪怕冷,所以控制好大环境温度,既符合母猪对于温度的要求,又能确保新生仔猪对温度的需求。

 

另外,采用保温箱、保温板、保温灯来调整局部小环境的温度,来满足哺乳仔猪的保温要求。做好产子舍保温,避免应激,提高猪群机体自身抵抗力也是防控猪场病毒性腹泻发生的重要一环。

 

冯力研究员最后表示,要做好猪病毒性腹泻防控没有捷径,要根据我国猪病毒性腹泻混合感染普遍存在的特点,结合活疫苗免疫后产生抗体时间早、免疫效果好等优点,制订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接种程序。

 

通过应用抗原、抗体检测技术配合疫苗的科学使用,结合全进全出、消毒空舍、温度控制等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形成了以活疫苗为核心,配套猪病毒性腹泻病原检测、抗体监测、生物安全等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是防控猪病毒性腹泻传染病的唯一路径。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