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技术 > 内容

生猪应激会产生什么后果?需要怎么去解决?

拜耳猪业 2020-05-13

阅读()

应激发生造成的后果有:损害心脏和骨骼肌;增加胃酸的分泌(胃溃疡);降低机体的防御系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应激(Stress)这一概念首先由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Hans Selye提出
  
  他认为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即为应激,又称作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凡能引起机体出现GAS的刺激即称为应激源。
  
  1应激的发生过程及后果
  
  当猪受到外部刺激时,机体会立即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来恢复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新状况。这种旨在恢复身体正常功能的新状况是由机体对外界因素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变化决定的。其包括三个阶段:(1)动员期(惊恐反应);(2)抵抗或适应期;(3)衰竭期。第一阶段包括机体防御系统的动员以及重组,一旦刺激超过机体防御系统的代偿能力,便会引起猪只死亡,否则这种刺激便会进入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症状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血液粘度增加和分解代谢加强。如果外界刺激未占上风,随着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的增加,以上症状便会逐渐消失;如果外界刺激得到延续,便会进入衰竭阶段,这时第一阶段的症状又会出现,机体开始受到伤害。
 
应激
  
  应激发生造成的后果有:损害心脏和骨骼肌;增加胃酸的分泌(胃溃疡);降低机体的防御系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目的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对付外界的刺激。应激因素对机体是有害的,但同时又是锻炼和加强机体抵抗力的手段。生产上应激无时不在,只要应激的强度未超出一定阈值,有利于提高畜禽的抵抗能力和生产力。
  
  2应激产生的因素及其对策
  
  在猪的集约化养殖中,因温度骤变、意外刺激、通风不良、驱赶捕捉、长途运输、免疫接种、分群断奶、分娩、饲料改变等应激因素的作用,猪易发生应激性疾病: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降低,免疫力下降,严重者引起死亡。应激会损伤免疫系统,导致机体防御能力下降;若在应激期接种疫苗,会出现无应答反应,影响预防接种效果。
  
  2.1温度变化应激
  
  在所有影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中,温湿度是最重要的。温湿度的变化导致猪产生生理反应,严重时会造成猪的代谢紊乱。高温将引发内分泌、呼吸、循环系统和行为反应,这时猪进行调整以适应改变的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易引起应激。低温会造成呼吸道疾病,还常造成风湿症、关节炎等疾病发生。低温对仔猪影响更大,据统计,死亡的仔猪有一半是被冻死或死于与寒冷有关的疾病。新生仔猪为了保暖,收缩外围血管,引起局部冻伤。新生仔猪在低温环境中,下痢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热应激降低了饲料代谢能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及降低表观氮沉积。在高温环境下,猪为了减少体内产热而减少采食量。在高、低温环境中,猪的维持需要增加,主要在于维持体热平衡(散热和御寒),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速度和增重也降低。
  
  屠宰前发生热应激会导致肉的品质降低,这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血管舒张素不足造成的。由于毛细血管得不到充分舒张,引起热和乳酸的蓄积,致使肌肉组织发生变性、发白、柔软和有渗出物,也就是PSE肉,通常由猪应激综合征(PSS)引起。DFD肉(肉色为暗褐色,质地坚硬,表面干燥)的产生是由于屠宰前经过长时间运输、打斗、极端恶劣环境条件以及各种长期的综合影响引起肌糖原和肝糖原储备的完全消耗。
  
  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延迟后备母猪的性成熟,原因在于降低了促性腺激素的浓度和降低卵巢对这些激素的反应。母猪妊娠早期在32℃环境中呆上24h,也会引起胚胎死亡,子宫在妊娠1~3周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升高引起的胚胎死亡率较高。
  
  热应激对睾丸精子发生的第一阶段有不利的影响,公猪在29℃~3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会使2~6周的精液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精子活力下降到50%~60%,而6周以后只有20%。公猪在环境温度34℃下6周后精子数量和精子活力均显著降低,畸形精子比例增多。热应激使公猪的性欲降低。
 
养殖密度
  
  在高温应激下的应对措施:1、提高日粮(特别是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的水平,提供新鲜、充足、清洁的饮水。2、加强通风,降低饲养密度。3、采用遮阳措施,减少阳光照射。4、喷雾、淋水和沐浴,促进猪体蒸发散热。5、在早晚凉爽时饲喂或喂湿拌料。6、在饲料或饮水中投放抗应激药物,如维生素C,强力拜固舒等。
  
  在低温应激下的应对措施:1、保证饲养营养水平,特别是能量要高,必要时添加油脂。有条件的话可给猪饮温水。2、合理加大饲养密度,使用垫草或木板。降低舍内湿度,及时清除粪尿。3、增加饲喂次数和饲喂量。4、做好猪舍保温工作,防止贼风侵袭,必要时要采取供暖措施。
  
  2.2运输应激
  
  运输是一个重要的应激因子,在运输过程中许多超阈值的刺激同时作用于猪,对于那些神经衰弱适应能力弱的猪,运输应激会彻底摧毁机体的防御机制或导致猪发病,症状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和体温升高。
  
  运输应激的因素包括装载、运输、分群、入栏以及屠宰地环境条件的改变等,非专用和设计不合理的运输工具经常使猪出现外伤和失重,引起机体组织脱水,在炎热的天气下易引起猪中暑。在路况很差,拥挤和通风不良的车上长时间运输时易对猪产生有害影响,还可能由于窒息引起死亡或产生DFD肉。饲喂过饱也会造成应激,运输前饲喂过饱将增加死亡率。仔猪更易受到运输应激的不利影响,变得十分好动和具有攻击性,偶尔会出现精神不振。
  
  要减轻运输应激对猪造成的伤害,建议运输时每100kg体重至少应有0.5m2地表面积和0.8 m3的空间,而且运输车要通风良好。运输结束后应给猪6~9天时间恢复到正常代谢水平,期间猪的能量需求升高,采食量也增加。猪在运输过程中的生存能力与饲养、通风、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长短有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加强通风可以阻止窒息和减少相互攻击行为,短距离运输对猪造成的不利影响小于长距离运输。
 
生猪运输】
  
  2.3群饲应激
  
  群饲应激是由管理条件差引起的,导致猪在群中争夺领导地位。一般分群后便会立即发生争斗,结果形成一种有序的等级制度,攻击性强的猪成为领导。如果这些猪一直呆在一起,这种关系一直会维持下去。一旦有其他猪进来,又会发生新一轮争斗。这种争斗会引起猪受伤,处于最下层的猪最严重,他们的地盘经常受到侵占或被骚扰。这些猪的采食受到明显影响,增重缓慢。猪分群易引起应激,也容易造成猪只相互攻击,尤其是断奶仔猪,一旦分群后再重新分群是不妥的。因为重新分群会引起猪兴奋,会持续打斗5~10天。刚分群后打斗持续时间长,相互熟悉后就减少。在新分群的猪群中,头1~2天的打斗时间比3~5天后的打斗时间长35%。
  
  2.4断奶应激
  
  仔猪断奶是一个综合性应激,这包括断奶本身、分群、饲料改变、环境变化等。断奶造成的应激很大,导致采食量、生长和抗病力下降,仔猪变得烦躁不安,攻击性加强,外伤加重等。断奶仔猪经常会出现采食量异常、腹泻和生长性能下降等现象,应加强或提前采取措施以降低断奶过程对仔猪造成的应激。
  
  2.5免疫应激
  
  防疫过程以及采血、去势、断尾、打针和服药等也会引起应激。猪去势后1h与未去势猪相比,明显变的烦躁不安(频繁站立和卧倒)。1~22日龄去势后其采食时间减少,躺下时间增加;给猪进行猪瘟和猪丹毒接种后,猪的平均体重下降2.4kg;公猪接种口蹄疫疫苗,精子的数量和质量下降。但现代养猪生产中防疫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应加强免疫及防疫后的应激管理。
  
  2.6营养应激
  
  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会对猪机体功能产生不利影响。长期营养不良将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分泌不足,猪的合成代谢过程和增重速率超过其调控和适应的范围,因此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感染性增强。猪采食不足或处于半饥饿状况下,会降低胃液分泌和减缓胃肠蠕动。胃液分泌不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不彻底,致使胃肠道中腐败菌迅速增殖,因此营养应激造成的消化紊乱使小肠微生物群落改变从而引起腹泻。仔猪由于防御机能不健全,更易受到营养应激。另外饲养制度的突然改变所产生的应激对养猪生产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饲养制度的改变易引起胃和食管溃疡,在饲养管理中,饲喂时间、次数、饲喂量在短时间内不能变化太大。
  
  应激因子在养猪生产中不可能完全消失,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应激带来的不利影响。常见措施有从育种方面选育抗应激能力强的猪只,提供合理的营养、改善环境条件、改善饲养管理,使用拜耳抗应激药物强力拜固舒、科特壮等。强力拜固舒中富含维生素,氨基酸,葡萄糖、低聚糖、电解质等营养成分,营养全面且均衡,具有改善动物机体生长性能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缓解机体由于应激造成的伤害,有利于病后快速康复;此外,其可溶于水中,不受动物因生理状态变化导致采食量变化的影响。而科特壮主要由布他磷和维生素B12组成。布他磷为ADP-ATP循环的中间物质,促进能量合成,活化肝脏细胞,改善肝脏功能,提高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调节和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皮质醇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快速供能,促进肌肉系统恢复疲劳,降低应激反应;维生素B12为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碳水化合物代谢、蛋氨酸合成和肌氨酸构成所必需,可提高饲料利用率。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