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技术 > 内容

批次化生产——未来家庭农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猪好多网综合整理 2019-09-26

阅读()

批次化生产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成本,为家庭农场提供更多的创利机会,在健康和防疫的角度上意义重大,批次化生产将会是未来家庭农场发展必由之路。
  不超过350头母猪的家庭农产,采用批次化生产的饲养策略,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成本。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可以通过精确猪只流动的最大化增加农场产量和效益。批次化生产,可以为家庭农场提供更多的创利机会。
  
  批次化生产的优势
  
  批次化生产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提升猪群健康水平,更好的控制动物疾病,促使猪只生长速度加快,饲料转化效率提高,死亡率降低,还能减少用药方面的成本。从健康和防疫的角度上来讲,批次生产的意义重大。

家庭农场
 
  批次化生产分娩周期
  
  批次化生产过程中,为了保障各批次之间断奶仔猪分布均匀,必须对繁殖群采取高标准的管理。对于多少周分娩仔猪为一批不少养殖户心有疑惑,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得出,每三周一批的批次生产最容易管理。因为每批配种后出现的返情个体都是按三周的发情周期循环,断奶批次中80%的母猪都可以很方便地安排到下一批当中。
  
  批次化生产要求养猪场配备更多的产床,但对于不同批次间的消毒清洗和空舍更为方便。法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延长批次间的空舍时间可降低PWNS发病的风险。
  
  批次化生产需要多少头母猪?
  
  妊娠母猪管理的目标是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提供一定数量的分娩母猪,从而保证提供足够数量的仔猪来装满断奶仔猪舍。首先我们要明确每批分娩的母猪头数以及分娩的频率,每批分娩母猪头数可根据平均每窝断奶仔猪数和断奶仔猪设施的容量计算得出。应该配备足够的产房设施,断奶仔猪舍的闲置损失更大。
  
  每一批应包含足够数量的母猪和后备母猪,以便充分利用产房设施,将批数乘以产床数,再加上百分之十的淘汰数,结果就是所需的繁殖母猪总数。
  
  如何确保母猪繁殖周期同步循环?
  
  批次化生产管理必须确保组群母猪同步分娩,可以使用若干种干预办法实现效果,在这方面可以寻求兽医专家的帮助。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1.让兽医专家介入干预,以便对母猪和后备母猪的发情进行同步。
  
  2.可在断奶日龄的一定范围内,让母猪同时断奶。
  
  3.在3至5周龄的范围内给仔猪断奶有一个弊端,会造成仔猪在今后的整个生长期内体重都会不均匀。作为替代方案,可采用临时分娩栏位。仔痞2或3周龄时,可连同母猪一起转入临时的栏位,哺乳照常进行,直到适当的断奶时机到来。
  
  4.可借机进行部分减群,并且逐渐更新繁殖群。配种后将母猪转到场外饲养,直到最后一个组群的母猪断奶并转出为止。
  
  分娩阶段必须安排紧凑
  
  在批次化生产过程当中,必须在短短几天内完成所有母猪的分娩,预产期不在这个时间范围之内的可以通过前列腺素诱导分娩。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进行妊娠检查,将未怀孕的母猪转出组群,在配种后24天即可对母猪进行好娠检查。
  
  批次化生产需要人工授精技术的干预,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减少必须的公猪数量。同时必须采用先进发情检测技术,错过发情的母猪繁殖周期会与正常母猪不一致。
  
  我们知道,断奶后返情会打乱批次化生产计划,处在仲夏月份情况下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需要将断奶日龄比正常略为提前。
  
  如何确保批次化生产组群规模
  
  批次化生产任何时间任何批次都要以完整规模进行。批次是否达到完整规模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想要获得最大化的产出,必须保障批次化生产的连续性。如提高后备母猪的管理水平,保证配种周当中发情后备母猪的头数足够,以便将计划要淘汰的母猪替换下来。可采取以下措施:
  
  1.事前做好计划,确保后备母猪转进的时机与断奶周吻合。
  
  2.按计划正确对后备母猪进行管理、饲养以及诱情。
  
  3.采用同情发情技术对后备母猪进行干预,让它们在配种要求时间内发情。
  
  4.后备母猪从到场直至转进繁殖群过程中,要对它的发情情况全面监控。如果母猪繁殖周期与正常批次不吻合将会很难调整。
  
  无论如何应首先保证每批的配种头数达到标准,如果不能达到,就不要淘汰任何母猪(患病或受伤的除外)。宁可产仔有剩余,也不要让栏位空着。产仔后可将欲淘汰母猪所产的仔猪寄养给其它母猪,然后再淘汰该母猪。在制定配种计划的时候,应根据不同时间分娩率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分娩率下降的时期应适当增加配种头数,反之亦然。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批次生产的优越性,需要注意后备母猪和公猪更新的正确方式。尽量避免因一次引入过多后备母猪或过于仓促地将新进猪只转入原有猪群而打乱原有猪群的健康平衡,使疾病乘机爆发。应对新进后备母猪和公猪进行隔离,让它们适应本场的病原环境。
  
  如何判断猪场适不适合批次化生产?
  
  批次化生产并不是每个养猪场都适用,批次化生产可能会有一些额外的投入,现有的猪舍配置可能无法满足批次化生产的要求,多数情况下可能会要求额外的分娩设施。批次化生产要求最好各组群间的隔离,避免高日龄组群把疾病传染给低日龄组群。
  
  在批次化生产过程中,猪只转群次数可以减少,减轻应激对生长性能的影响。理想情况下,猪只一生只需经过两次转群,一次是从产房转入断奶仔猪舍,一次是断奶仔猪舍转入肥育猪舍。在批次化生产过程中,管理要点在于保障每批次猪适宜的群体数量,确保稳定的最大化产出,以获取最大化收益。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批次化生产的要求高,难度较大,对猪场管理水平极具考验。养猪场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所有工作人员要充分参与计划的制定,并且勤恳工作,才能确保批次化生产计划的成功。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