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个地区纷纷开展针对生猪调运的严格检查行动,其中广西和广东的检查力度尤为突出,而近期黑龙江、山东、河北等地也相继传来严查生猪调运的消息。受此影响,生猪养殖密集外调较多的省份猪价冲击较大,这也是近期猪价下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多地调整生猪调运政策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交通运输厅、公安厅联合印发的《黑龙江省违法违规调运生猪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简单来说,就是不允许那些没有提前办好手续的生猪随意跨区域调运。
而广东则是对对二次育肥猪的检疫申报进行了规范,要求二育猪出栏时必须有购买时销售方出具的用途为“饲养”的检疫证明方能进行检疫,检疫合格后出具用途为“屠宰”的检疫证明。
广西此次发布的《关于公布道路运输动物入桂指定通道的通告》,宣布自2025年6月1日起,全区正式设立23条道路运输动物入桂指定通道,强化动物运输监管。通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广西设立道路运输动物入桂指定通道。凡经公路运输动物进入广西的车辆,应当随车携带有效动物检疫证明及相关资料,确保畜禽标识清晰完整,并主动前往指定通道检查站接受监督检查。经查验合格并加盖签章后,方可进入广西境内。
通告明确指出,任何单位与个人都严禁接收未通过指定通道运入的动物。一旦发现经检查不合格,或是未经指定通道运输动物进入本区域的情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将会联合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若发现其他违法违规行为,也会依法处置,或者按照职责分工移交给相关部门处理。
据了解,此次设立的23条指定通道遍布全区重要交通枢纽位置。检查站将着重对动物检疫证明、健康状况以及运输车辆备案等关键信息进行核查,旨在通过规范动物运输环节,有效阻断非洲猪瘟等疫情的传播途径,从而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以及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调运政策带来的行情影响
当前,生猪养殖检疫监管力度显著加强,自繁自养、专业仔猪育肥及二次育肥等各类养殖模式下的生猪,在出栏、运输、屠宰及销售环节均需持有检疫合格证明,这是基本的法律要求。目前政策并未禁止二次育肥,也未对其采取额外监管措施,但由于多数二次育肥长期不合规范,加强监管后大部分难以达到检疫标准,让从业者误以为被针对。我国生猪检疫问题突出,出栏检疫率不足50%(按统计局数据)或仅60%多(按公认实际出栏量),逃避检疫现象普遍。
目前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刚启动,各地加强检疫监管的行动也大多处于部署阶段,预计未来监管将趋严,放松可能性小。尽管一两次专项行动难以彻底解决检疫率低的问题,但大型专项行动必须取得明显成效。
从短期影响看,加强监管使大量不符合条件的散养户和二次育肥户出栏受阻,部分养殖户选择压栏观望,部分则通过其他渠道销售,却面临压价困境。不过,这对大型场而言出栏价格或有积极影响,但会压制不符合条件养殖户的出栏价格,进而影响行业整体均价,生猪价格短期内难以大幅下跌。
从长期影响而言,若监管持续保持严格态势,将降低二次育肥的积极性,减少其入场量,对下半年猪价虽有一定利好,但程度有限。同时,这会打击散养户和小规模场的养殖积极性,减少其数量,还能减少不符合检疫条件的猪肉流通。若此次专项行动能严格执法,将有效减少行业低效供给,为生猪价格提供有力支撑。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