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养猪还是只有农民干的苦力活,但现在养猪的农民却越来越少,反而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哪怕是985、211,放在养猪企业也并不拔尖!放眼未来,很有可能学历不够都无法养猪.....
一个员工养2500头猪!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如果他去养猪也会是养猪状元。这句话在几年前很难理解,因为他就算再怎么养得好,猪也只是一头猪,跟“手机、芯片”这种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没法比,更别提做出堪比华为的产业。
但现在,一座座现代化猪场的科技含量确实越来越惊人!不仅有自动饲喂系统,甚至每头猪都有自己的“专属通风系统”,冬暖夏凉、空气新鲜,比写字楼的中央空调还好!更不用说还有“猪脸识别、远程操控”等智能监测系统。
而在这种高度智能化的养猪场背后,是一批批学历优秀的行业人!没有足够的学识,做不出这一套套系统;没有足够的知识,也用不来这些新玩意。
从前,一个人能养几十头猪就很累了,但现在一个猪场员工在这些系统的帮助下,可以养上千头猪!
唐人神总裁陶业就在采访中指出,他们的楼房猪场中一个员工就可以养2500头猪,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也可高效防控非洲猪瘟。
为什么这些猪企要花这么多钱吸引大学生?要知道他们并不缺人,明明可以大把招到“熟练养猪工人”。
其实很简单,如果一家猪场安安心心就想养着那几百上千头猪,当然招“熟练的中年人”最划得来。但现在养猪场规模越来越大,猪场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未来的竞争也不断加剧,每一个有远见的老板都要储备人才!
如牧原、温氏、正邦、新希望等猪企近几年大肆扩张养殖规模,其中牧原更是从养几百万头猪,扩张成了最高可养7500万头的巨无霸!他们的猪场也不断升级,有了大量的智能化、科技化机械设备的运作,因此必须要有配套的“新型人才”。
但现状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愿意进场养猪的大学生毕竟不多!因此这些猪企才开出高薪。
“女,46岁,求职育肥,没什么要求。”
一份调查数据显示,16-24岁城镇失业率达到了惊人的19.3%,但实际上,除了刚毕业的年轻人,还有一类人群也面临着极高的失业风险,那就是45岁以上的大龄劳动者,也就是我们爸妈那一辈人。
而在养猪业,这类人群的就业形势似乎更加的凸显。
翻看各大猪企的招聘信息,你会发现一线岗位的招聘要求上一般都会写上45或者50岁以内。
一位曾经在猪企有着3年HR工作经历的朋友告诉小编:“养猪基层饲养员,一般都是40多岁进去并打算长期呆的人,但到了50岁左右就会被清退,或者说是合同到期,因此,50岁以上是很难找到工作的。”
这其实挺矛盾的,四五十岁,在村里乡下明明还是干活儿的主力,但在养猪业,却仅仅因为年龄被排斥在外。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养猪人常常在留言提及的:一线的工作都是相对苦累的活儿,招进来的年轻人不愿意干,年纪大的企业又不要。
那怎么办呢?适当降低预期或许是一个办法。
就如同前述的求职信息,“没什么要求”,换来的是多家猪场抛出的橄榄枝。
上有老下有小,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韩同(化名),今年49岁,高中学历。
2000年,韩同开始进入养猪业,在私人场做技术员,那时候薪资只有1500元。
之后,韩同便在养猪业摸爬滚打了20几年,岗位从最初的技术员升到场长,薪资也从最初的1500元涨到了15000元。
韩同不仅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3个孩子,生活过的还算平静。
去年8月,因为家里有事,韩同辞职了,在回来时求职发现已经不是美好光景了。
“年龄大了,学历不高,再有经验,人家也不认可。”韩同说,自己联系了几家企业,但都不是很理想,这让他很受挫。
他说,“我后悔不应该辞工,现在上有老母亲要赡养,下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一个小学、一个初中,负担很重。”
焦虑之后,却也只能顶着生活压力继续前行。
回访他的时候,他说,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就去了一家私人场任场长,薪资方面降低了预期。
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回应35岁没人要怎么办
3月18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在2023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中回应媒体问到新希望35岁以上没人要怎么办。
他表示,自己已经36公岁(72周岁)了,没人嫌弃他也没人开除他。他认为35岁以上仍然是集团最强劲力量,他要为35岁以上的人正名。
经验丰富的养猪人是猪企宝贵的财富
数据显示,我国今年老龄化比率已经达到了14.1%,40-50岁之间的人口就有4亿人,这部分人在未来10年也将陆续进入退休年龄。
现在的“他们”,就是未来的“我们”。作为民生产业的养猪业,更应该开放更多机会给他们。
毕竟,有的时候年轻人搞不定的事情,他们可以;他们不仅脚踏实地、吃苦耐劳,还有丰富的经验、扎实的养猪技术和人生阅历,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综合鞭牛士、牧通人才网、网络)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