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全球持续高温、斯里兰卡破产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国际粮食价格一路上涨,各国对粮食安全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最大的粮食需求国,除了从生产端增加粮食供给、从消费端减少浪费,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有人说,数字化转型就是把企业重新做过一遍。转型过程中,人才、猪舍、硬件、流程等体系都需要重新进行构建。无疑,人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季节是一个因素影响极大的民生产品。行情的涨跌变化,虽然和市场供给有很强的关联关系,但是在小行情的变化走势,又离不开气温变化季节性的涨跌,通常来说,天气越冷,猪肉销量越高,天气越热,猪肉消费则会越少,所以,猪肉消费存在很明显的淡旺季之分,而期价格也会随着淡旺季的转变,出现明显的变化。
家畜配套系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种极端经济杂交模式。以该模式生产出的商品代由于具有多个祖先的优势,性能全面,优势突出且稳定而被称为“杂优畜禽”。
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监测,8月生猪出栏均价为21.72元/公斤,较上月下跌0.33元/公斤,环比下跌1.50%,同比上涨52.07%。猪价窄幅震荡、涨跌调整,整体走势偏强,但由于上月末猪价下调,而本月虽小涨但幅度有限,故月度均价仍呈现小跌调整。
在中国大地,楼房养猪已经蔚然成风,这是因为中国每年要出栏7亿头生猪,以满足14亿人口大国消费需要,要保住18亿亩农业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把饭碗装上自己亲手种的粮食,也要确保中国人肉盘子盛满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猪肉。
近日,报告文学集《新时代红旗谱》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作为《新时代红旗谱》中十大先锋模范代表,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应邀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伴随着生猪价格一再上涨,“二师兄”再度站上新一轮“猪周期”起点。养猪、宰猪、卖肉的全产业链模式成为新周期中生猪行业头部企业布局的关键。新一轮“猪周期”中,头部企业如何降本增效、寻找新的增长点?记者进行了实地调研。
2021年受生猪存栏量增加以及饲料产品消费结构加速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工业饲料产量以及饲料原料进口量大幅增加,饲料产品价格持续突破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