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认知革命与战略突围:中国养猪业从成本困局到运营升维的产业进化

猪好多网 2025-04-15

阅读()

日前,由猪好多网、北京猪好多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集团猪企与规模猪场<成本-经营-管理>养猪产业峰会暨生猪产业<种猪&仔猪供需创享>购销对接会”在南昌盛大召开。在这场行业盛会上,湖北天豕农牧公司总经理王军就《新质生产力对养猪业的影响》这一主题,与参会人士展开了深入交流。

日前,由猪好多网、北京猪好多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集团猪企与规模猪场<成本-经营-管理>养猪产业峰会暨生猪产业<种猪&仔猪供需创享>购销对接会”在南昌盛大召开。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协会领导、养猪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500余人齐聚一堂。会议围绕生猪产业的核心议题——“成本-经营-管理”,共同分享降本增效的宝贵经验与深刻见解。在这场行业盛会上,湖北天豕农牧公司总经理王军就《新质生产力对养猪业的影响》这一主题,与参会人士展开了深入交流。

 

会议现场

 

认知破局:突破思维枷锁,驱动降本增效

 

1、认知是行动的先导

 

王军在交流中着重强调了“认知”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在生猪行业,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又决定最终结果。当前,降本成为生猪行业的普遍难题,王军指出其根源在于从业者的“认知天花板”。许多人受过往经验束缚,认为当下状况已然良好,进而导致行动停滞不前。他明确表示,思想是认知的源头,只有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实现认知升级,才能驱动行为变革,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真正达成降本增效的目标。

 

王军

湖北天豕农牧公司总经理王军

 

2、控制成本的关键指标

 

王军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分享了控制成本的几个关键指标:PSY、料肉比以及全群育成率。他提到,若想将生产成本控制在7元以下,PSY生产水平不能低于28头,但这一指标的实现是以猪场满产为前提的。此外,料肉比不能高于2.6,全群育成率不能低于90%。这三个指标与营养、品种、疾病防控、内控管理、能效等方面紧密相连,牢牢把握这些指标,成本便能得到有效控制。同理,如果期望将成本降至6.5元,PSY需达到30头以上,料肉比要控制在2.5以下,全程育成率要达到92%以上,否则降本只是空谈。

 

复盘生猪产业阶段性发展特征,洞察盈利关键

 

回顾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中国后的养猪行业发展历程,2019-2020年期间,养猪行业处于暴利期,市场呈现出只要有猪就能盈利的局面,饲养量成为决定盈利的关键因素。然而,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隐患,行业过度依赖市场高位运行,忽视了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

 

 

到了2021-2023年,行业进入亏损期。尽管猪价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许多企业依然未能实现盈利,此时现金流成为企业生存的生命线。

 

2024年,生猪行业迎来盈利期。与之前的暴利期不同,此次盈利是在一定高猪价与管理共同作用下实现的,经营管理能力成为企业制胜的核心要素。综合这6年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养猪成本并非决定猪场盈亏的唯一因素。

 

整体而言,养猪的盈利情况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养得好不如卖得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2024年生猪行情为例,价格波动剧烈,呈现三起三落的态势。若能精准把握出栏时机,盈利空间将远超单纯依靠控制成本。

 

战略核心:从成本到运营的升维思考

 

1、战略的本质与重要性

 

王军强调,对于猪场来说,战略决策关乎企业的发展与存亡。战略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有进有退的策略,“战”代表前进,“略”意味着省略、后退。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形势和自身情况,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当方向出现错误时,及时止损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2、运营才是核心战略

 

成本并非企业战略的全部,成本、经营与管理共同构成了运营,而运营才是养猪人的战略核心。在这一体系中,成本约占30%,其余70%涵盖人、财、物、供、销等多个关键领域。当企业在这些方面做好统筹管理时,成本自然能够得到有效降低。

 

3、猪场经济学的应对策略

 

在猪场运营过程中,“猪场经济学”有着明确的应对策略。在行情不佳时,企业应重点关注增效降费、开源节流,全力保住现金流,同时果断及时止损。而在行情复苏阶段,则要抓住机遇,迅速扩大养殖规模。

 

猪场经济学

 

4、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环节

 

在效率提升方面,需要抓好多个关键环节。生产效率方面,PSY是重要的衡量指标;成本效率主要体现在“钱肉比”上;财务效率通过资金周转率体现,经营良好的猪场资金周转率应不低于8次;发展效率取决于现金流,猪场应根据自身实力规划发展规模,避免过度借贷经营。只有全面把握这些效率因素,加强运营管理,才能确保猪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

 

效率

 

近年来,不少大型猪企频繁出现问题,追根溯源,大多是运营环节出现了漏洞。这充分说明,“成本要钱,经营要命”,经营才是决定猪场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新质生产力:破局发展困境的关键力量

 

1、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在现实生产中,企业面临着“保障资金运转”和“确保长远发展”的双重挑战,破局的关键在于提升思维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由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三个关键要素构成,其基本内涵涵盖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劳动者: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从老板到员工,甚至门卫等所有参与猪场运营的人员。在猪场运营中,人是推动一切事务发展的核心力量,缺少人的参与,猪场运营将无法正常开展。然而,当前猪场存在一种不合理现象,部分猪场过度关注猪只福利,却忽视了员工关怀。这种认知偏差若不改变,将难以提升猪场的生产成绩。

 

3、劳动资料:影响生产效率与质量

 

劳动资料包含厂房、饲料、疫苗、动保产品、智能化设备等众多方面。这些劳动资料的新质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猪场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例如,现代化的智能设备在环境温度、湿度调节以及疾病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猪只采食量下降、红外线测温等手段,能够更早发现病情并及时处理,有效降低动保费用和损失。

 

4、劳动对象:优质品种带来新质生产力

 

劳动对象即猪,优质的品种、更高健康度的猪能够为猪场带来新质生产力。行业内普遍认可,品质优良的种猪所产仔猪数量更多,且仔猪生长速度快、疾病少、成本低。王军举例说明,在不考虑其他经营因素的情况下,蓝耳双阴种猪对比单阴种猪,最终出栏成本预估每头可减少200元,这无疑是猪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体现。

 

行业洗牌:淘汰落后产能,留住关键人才

 

自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以来,养猪行业经历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2018-2020年,小型家庭农场由于技术短板,在非洲猪瘟的冲击下大量退出市场。2021-2023年,中小型养殖户因现金流问题成为受冲击的主要群体,又有一批被淘汰。2023-2024年,规模化集团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那些历经重重考验存活下来的从业者,开始与大型农牧集团展开竞争。从成本角度来看,家庭农场“夫妻两人”的运营模式在实现低成本运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运营效率高,未来有望在市场中与集团猪企共同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率人员是必然趋势。王军归纳出员工离职和跳槽的五个主要因素:尊重、参与、重视、认可和薪水,这五个因素层层递进,反映了员工的核心诉求。为留住人才,企业需从多个维度努力,构建“以德留人、以财留人、以技留人”的文化体系,将这三者有机结合并形成闭环,才能提高人才留存率。

 

降本逻辑:正确投入,实现高效发展

 

要实现降本目标,企业首先要有正确的投入意识。在品种、原料、设备等方面进行优质投入,虽然短期内会增加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带来更好的回报,这才是降本的正确逻辑。人才需要企业精心培养,投入高品质的生产资料,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康优良的种猪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再加上科学的管理,企业发展便能如虎添翼。成本是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而谋求长远发展则要依靠全面的运营管理。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