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吴德代表】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中国气象报 2024-03-12

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在农业科研领域深耕30余年,对“三农”问题始终非常关注。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在农业科研领域深耕30余年,对“三农”问题始终非常关注。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此,吴德表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地制宜就是要利用好当地资源,对农业来说,气候、环境、土地等资源的科学利用至关重要。”

 

吴德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 受访者供图

 

“气象对农业整个生产链的影响很大。农业防灾减灾,离不开精准的气象预报预警。”吴德认为,精细化、精准化的气象服务将在智慧农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防灾避险能力的提升为持续端牢中国饭碗增添了底气。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如果仅依靠传统农业手段,增长动能较为有限。下一步,我们要突出科技赋能,以良田、良种、良技等协同发力,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吴德表示,要充分把握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契机,推动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升级和优化。

 

近年来, 四川农业大学大力推动“科技小院”模式,多个“小院”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科技转化效果,带动地方增产增收效益明显。几年来,先后有200余名专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扎根小院,建立产学研基地50余个,引进或培育新品种60余个,推广新技术80余项,开展技术培训4000余场次,服务种养农户50余万人次,为当地创造20亿元产能,获评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十佳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等称号。

 

“‘科技小院’的模式就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很有效的一个载体。这一模式带动了‘新农人’的培育,是推动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人才保证。这一模式也让专家和学生团队可以扎根农田,参与到农业生产的全流程中来,真正发掘关键性技术问题,不断攻关,让更多的科研成果惠及农业一线。”吴德称,高等农业教育是农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致力培育一批在技术、思维、应用能力等方面推陈出新的新型农业人才。

 

吴德表示,四川农业大学在学科布局上设置了更多的交叉学科,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未来,还将加入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等特色课程,为“ 新农人”成长聚力赋能。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希望有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扎根农业一线,也欢迎更多懂科学、有情怀的科技工作者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于未来农业的发展,吴德充满期待。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