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王中:史上最强猪周期,产能的逻辑出现了根本变化

王中 2023-11-29

阅读()

经研究发现,2021-2022年连续两年,有些企业甚至是集团企业,因为对市场出现严重误判而出现巨额亏损。这个现象并非个案,而是普遍现象。为什么会这样?除了成本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猪周期的本质和新逻辑缺乏深入的认知,没有把握住猪周期上下行的关键节点,乃至后悔莫及。

经研究发现,2021-2022年连续两年,有些企业甚至是集团企业,因为对市场出现严重误判而出现巨额亏损。这个现象并非个案,而是普遍现象。为什么会这样?除了成本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猪周期的本质和新逻辑缺乏深入的认知,没有把握住猪周期上下行的关键节点,乃至后悔莫及。

 

众所周知,猪周期既是盈亏周期,也是产能周期。决定价格的根本是供需关系,而产能决定了供给。所以,对产能必须有正确的判断,才能尽可能地利用猪周期,以图在价格底部亏损最小化。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对产能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上,因而一再出现误判。事实上,自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以来,伴随着这一轮“史上最强猪周期”,产能的逻辑已经出现了根本的变化。本文与大家一同,对产能的概念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

 

生猪

 

1 产能的定义

 

很多人片面地认为,产能就是能繁母猪,去产能就是淘汰能繁母猪。正是基于这个认知,把关注点放在了能繁母猪数量上,根据同比和环比来判断产能的增减,进而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计划。

 

事实上,产能的指标之一包括能繁母猪,但却不限于能繁母猪,如果仅仅看到能繁母猪数量的变化,会出现严重的误判。

 

产能,简单地说就是生产能力。在养猪业,产能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猪肉的生产能力,即可以上市的生猪总重量。请注意,不是生猪数量,而是生猪总重量(总质量)。能繁母猪的数量只代表未来“可能”提供的仔猪数量,所以很片面。我们必须重新定义生猪产能。

 

2 期间产能

 

期间产能的概念,也就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能力。根据这个理念,我把期间产能分为4类:

 

2.1 远期产能

 

远期产能的主要代表是能繁母猪。按照现在平均水平,从发情配种到养成115kg左右的标猪,一般需要9个月以上。所以,能繁母猪的数量代表的是远期产能。

 

自2018年以来,能繁母猪的产能变化非常大。2019-2020年,大量的三元母猪承担着能繁母猪的角色,从头均产能来看,与当下的能繁母猪相比差距极大。

 

自2019年以来,部分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保有了相当数量的“二元回交猪”。它既可以以肥猪上市,也可以作为母猪使用。所以,“二元回交猪”对远期产能的实际产能会带来较大的误差。

 

以能繁母猪作为产能的主要指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除了以上所说的“二元回交猪”,PED(猪流行性腹泻)也对最终上市的肥猪数量有较大的影响。

 

2.2 中期产能

 

我把仔猪定义为中期产能,按照现有的平均水平,一头仔猪养到115kg标猪需要160天左右。在这期间,除了保育期以外,死亡率大大下降,产能相对稳定。2021年10月前后,很多地区购买1头断奶仔猪只需要几十元钱,大量的仔猪被做成烤乳猪,可视为迅速、大量地去产能。所以,如果单从能繁母猪数量去定义产能,偏差是极大的。

 

2.3 近期产能

 

很多人在判断产能时忽略了标猪,其实标猪也是产能。由于2019-2023年,每一年都有超高价格的时期,所以产生了用标猪去二次育肥的现象。2021-2022年,猪价大起大落,让很多人放弃了养母猪,甚至也不补栏仔猪了,而选择了自己认为“短、平、快”的二次育肥。这种带有极大赌性的生产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上产能的概念,也让价格的波动更加剧烈和频繁。

 

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二次育肥仍然会愈演愈烈,除非这个群体十赌九亏,否则只会前赴后继。现在,大量的猪贩子、经纪人、饲料经销商加入了二次育肥的行列。

 

二次育肥进一步打乱了过去的周期逻辑,主要体现在新增的近期产能上,这成为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2023年春节后,在消费低迷的背景下,理论上是跌价带来去产能,事实是大量的二次育肥在短期内拉高了标猪的价格,使本轮猪周期增加了更多的变数。

 

通常,二次育肥的周期为23个月,少数的会养5个月以上。虽然料肉比很高,但在强烈的赌性下,产能在继续,供应量在增加,最后导致堰塞湖溃堤,价格也“一泻千里”。2022年是典型二次育肥和压栏导致的产能严重过剩,最后崩盘。

 

当下,产能去化缓慢,而二次育肥伺机而动,依然是2023年生猪行情最大的变量。

 

2.4 流动产能

 

除了以上3点,现金流对产能的影响同样巨大。如今中国的养猪业,养殖结构在迅速地转换,从散户主导的时代转换为规模场,尤其是集团企业为主导的时代。这些企业与散户最大的不同是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市场占有率。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愿意承担战略性亏损,前提是资金链不出问题。只要资金链不出问题,能够跨越猪周期,就能实现长久的、稳健的盈利。所以,对这些企业来说,现金流决定了产能。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亏损的幅度和现金流决定了产能的增减。我们看到,自2021年下半年猪价暴跌以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去产能的企业,多数还是取决于自己的资金链是否坚实而充裕。

 

3 产能去化

 

有人说:熬不过出局,熬得过出彩。这是一种通过熬倒别人而获取赚钱机会的思维,这种思维是有问题的。熬,大概率是两败俱伤,最多是少数幸运的人赚到了钱,而少数人赚到的钱很多是赌到的,具有很大的风险。

 

去产能的理想做法是主动去产能,但在强烈的赌性下,博弈心理占了上风,总想通过预判别人的预判而成为那些少数的赢家。过去两年,猪价跌宕起伏,总有一部分人赌赢了。所以,还会有人赌下去。

 

虽然主动去产能在当下的背景下是理想主义,但抓住时机主动去产能却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才是这篇文章的意义。

 

养猪业在过去的20年中经历了多轮的周期,我们研究周期的意义是如何利用周期,而不是望周期兴叹。这是一种智慧,逆人性的智慧。

 

著名股神巴菲特是一个基于长期价值的投资者,其实也是一个善于利用周期(尤其是库存周期)的精明商人。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根据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我们推演一下,如果在2022年“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主动抛售,难道不是去产能吗?尤其是近期产能——标猪,不仅可以有很高的收益,而且它们(标猪)被屠宰了,这部分产能也就消失了。而那些继续赌,把猪养到250kg以上的人,不仅个人损失巨大,也让产能难以去化,让周期更长,让谷底更深。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2023年的产能都是巨大的,很难消化掉。所以,亏损期延长的概率很大。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有几个观点:

 

亏损期延长的概率很大

 

(1)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二次育肥的失败是大概率的,未来的高价期会很短,很难抓住。

 

(2)在近期产能没有明显去化的背景下,卖掉仔猪是落袋为安。

 

(3)在淘汰母猪价格仍然高达10元/kg之多的时候,3~4胎的母猪可能是淘汰的最后窗口期。

 

(4)在没有低成本能力支撑下的扩张是盲目而冲动的。

 

(5)在没有60%以上把握的时候,干不如闲。这几个观点,其实是温和的去产能。虽然也带着一些博弈思维,但绝不是那个下下策——熬。

 

4 结语

 

猪周期会被逐渐熨平是大势所趋,除非有严重的疫情暴发和强烈的政策性去化。“史上超强猪周期”必将离我们远去,养猪头均盈利达千元甚至数千元,毕竟是千年一回的小概率情况。当我们的激情退去,猪周期也就会逐渐平息了。

 

现在,养猪业的门槛大大抬高了。过去没有竞争,而在蛋糕越来越小的今天,行业已经进入十分激烈的竞争阶段。未来的竞争无非是3个赛道:

 

未来竞争的3个赛道

 

(1)基于成本的效率竞争;

 

(2)基于周期的经营竞争;

 

(3)基于消费的差异竞争。

 

不管是哪个赛道,终究是要选一到两个的,不能再有豪赌的心态。即使大到上市公司,在“赌”面前依然如此脆弱,何况多数人的经济基础并不牢固。忘掉暴利期,面向新时代,基于效率竞争,基于周期增减产能,虽中庸,但终将基业长青。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