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是社会主义的农业大国。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保证国泰民安,是历史交给我们的一份考卷。从改革开放至今,尝试了各种生产模式,各式各样的生产关系模型粉墨登场,但结局总是不尽人意。
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是两条永不交叉的平行线,一旦发生交织,就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农业生产工业化祸害无穷。工业生产注重经济效益,而农业生产注重社会效益,是基础民生。
养猪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份,养猪生产模式与人民的幸福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由于近年来追求工业化的养猪生产模式,产生的社会毒瘤越来越大,不得不引起管理者们的深刻反省。
自从养猪场变成了养猪厂之后,猪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其秘诀就是使用了大量添加剂,快速生长的猪从农产品变成了工业品,猪肉品质千篇一律,老百姓的抱怨声此起彼伏。尤其是标准化推行之后,更多的农产品变成了工业品,引发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如:老年性痴呆、青少年抑郁症、心血管疾病、肿瘤性疾病等,居民对饮食的幸福感普遍下降。最近运动式推出的工业预制菜更是在每况愈下的中华饮食文化上浇了一盆凉水。
政府管理倾向于简单化和短平快,近年来投入大量涉农资金扶持大型猪厂,毫不掩饰地充当消灭家庭农场的帮凶和打手,动用城市管理等社会力量以环保为名强行拆除家庭小农场。当农业生产的基层组织不复存在的时候,社会问题会逐渐显现,政府管理的难度反而会更加复杂。当农民失去了土地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时候,他们会越来越多地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恢复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单位或者更高一级的生产队是修复当前错误三农策略的当务之急,是乡村振兴的未来保证。只有农民回到了土地上,农村才有希望,盲目推行城镇化会使农村不由自主地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商业的驱使加上部分管理者的推动,家庭农场举步维艰,生存空间被无情压缩,农民失去了土地,“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再次落空。共产党当年打土豪分田地的崇高理想被一部份忘记初心使命的败家子蒙上了尘埃,这类管理者却依然懵懵懂懂,茫然不知。
养猪业中,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资本涉足越来越深,绝大多数养猪集团成了资本的傀儡,正在与家庭农场之间发生着一场激烈的代理人式的争夺,猪业市场波动更加激烈并难以预测,周期性出现生产母猪“血流成河”的景象。如果政府再不出面干预,任由资本集团野蛮生长,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即将发生动摇。
农产品生产必须坚持生物学及生态学的发展规律,远离工业化模式,化肥、农药、添加剂的使用只能让人类自身自食其果。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同样也要沿着农牧结合的轨迹发展,这种模式才是保证人类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农产品市场稳定的润滑剂和缓冲剂,商业垄断只能会让老百姓饿肚子。那种宁可倒掉牛奶也不给老百姓喝的历史悲剧绝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上演。随着资本化养猪的发展,已经有了把活蹦乱跳的仔猪大量深埋的现象出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管理者警惕。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养猪生产推行良种工程之后,单一的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体系成为压垮中国多品种养猪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大量优秀的地方品种加速灭绝。加之,选种、育种的专家们简单引进欧美标准更是将中国地方品种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随着民众的觉醒,更多消费者选择地方肉脂兼用品种的猪肉进行消费,地方品种猪肉的市场价格逐渐攀升,有超过外来品种的趋势。只要农业生产管理者不偏心,不护短,不拉偏架,家庭农场一定会起死回生,资本垄断一定会得到遏制,中国地方猪品种一定会蓬勃发展。
永远不要忘记“四个自信”,永远记住: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保证老百姓永远有肉吃。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