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低利润期!牧原秦英林:600元成本空间 行业挖潜4000亿

猪兜 2023-08-17

阅读()

8月16日,第二届生猪产业峰会在郑州举办,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在会上表示,国内养猪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量增长的高利润期,第二阶段是质量提升的低利润期,第三阶段是价值创造的微利期。

8月16日,第二届生猪产业峰会在郑州举办,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在会上表示,国内养猪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量增长的高利润期,第二阶段是质量提升的低利润期,第三阶段是价值创造的微利期。

 

养猪业目前处于低利润期

 

养猪行业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非瘟前,以中小养殖户为主,周期决定盈亏,进入门槛低,标志是集约化快速发展。

 

第二阶段,非瘟基本稳定后至今,中小养殖户退出,大猪场逐渐学会“与非共存”,大型猪企在资本的加持下“疯狂扩张”,掌握主要产能的大型猪企和大规模猪场不再“跟着周期跑”,而是靠着融资“逆周期经营”,养猪业利润低、门槛高,“降低成本”成为首要目标。要靠创新驱动,在技术、装备、管理等方面快速提升来支撑这个阶段的发展。标志是装备升级——全空气过滤、智能猪舍,带来的高健康生产模式。

 

第三阶段,养猪业进入微利期,产业链发展完备,标志是要依靠产业链、精细管理来获取利润。

 

目前,国内养猪业处于第二阶段,行业技术、装备和管理快速提升。

 

长期而言,养猪进入到低利润、微利润、甚至是负利润将成为必然趋势,低利润是常态,欧美养猪产业平均每头上市猪的利润也在几美元或几欧元。只有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甚至供应链管理创新,才能带来利润的新增长点。

 

600元成本空间 行业挖潜4000亿

 

当前养猪产业可以挖掘的创新点在于:饲料技术(精准饲喂、低蛋白日粮与避免浪费)带来37元/头空间(占比6%),种猪育种带来7.1元/头空间(占比1%),健康管理带来327.1元/头的空间(占比54.5%),养猪生产管理带来229元/头空间(占比38.1%)。

 

可以看出:健康管理挖潜空间最大,占创新挖潜的54.5%,生产管理第二,二者相加等于92.6%,属于当前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说92.6%的利润挖潜空间在一线,是其他养猪人或养猪企业可以通过现场健康管理、生产管理管控的区域,努力的方向依然是:死磕自己、技术创新、100%落地、持续优化。

 

需重点考虑养猪的社会平衡问题

 

秦英林在分享中还指出了养猪业的三大痛点:小猪场生存效率不高、疫病防控和环境污染问题。小猪场因为产能小、分散而难以获得政府补贴;对粪污处理设施的投入能力有限,反过来又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小猪场的PSY很少达到23以上。在生物安全上,小猪场更多要靠对外界的严防死守和夫妻档的责任心,生物安全漏洞多。

 

养猪是一个“万亿级产业”。2021 年,受到猪价下跌的影响,我国生猪市场规模下降至1.63万亿元;而2020年猪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生猪市场规模达2.16万亿元。

 

同时,养猪也是一个民生产业,需要解决“民生所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需求也逐渐增加;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养猪业大力支持,这支撑着我国生猪产业进行工业化、集约化的转型,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仍需要重点考虑养猪的社会平衡问题。从本质上来看,社会不希望猪肉价格太高,国民已经习惯了价格实惠的猪肉,一旦价格大上涨消费量就开始下滑。目前全国能繁母猪维持在4300万头左右,如果按PSY 20计算,对应8.6亿的生猪出栏量,即使有1亿头猪在育肥过程中死亡,最终也还有7.6亿头猪。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猪吗?要知道,“供不应求”也意味着“资源浪费”,当下养猪业的母猪过剩、猪场空置、过度饲喂等问题非常严重,若不解决则行业难以长期盈利。

 

未来还要考虑“工作平衡”,在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下,不少猪企实现了养一万头猪只需10个人甚至3个人,未来猪企的技术更强大,猪场打工人该何去何从?就业减少已经是现实问题。因此,养猪生产力的发展很重要,但不能以牺牲农民和大众的利益为代价。

 

21世纪养猪要看中国

 

图片

 

秦英林认为,养猪产业不缺乏人才,可以实现元点发力,底层突破,在智能化装备升级、空气过滤猪舍、猪病净化、营养标准修订、育种升级等方向创新应用,让PSY超过30头,断奶后日增重突破1000g/天,全程料肉比小于2.4。未来,21世纪养猪,要看中国!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