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北方多地大升温,厄尔尼诺概率大增!厄尔尼诺对玉米市场的影响究竟有多少?

新农观 2023-06-25

阅读()

市场对于厄尔尼诺的发生早有预期,但是当前时值夏粮小麦收获后,炒作稍作停歇,而市场的关注重心开始转向玉米,而这时厄尔尼诺的爆发几率升高,使得玉米市场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这两天很“反常”,南方在哗哗下雨,而北方却迎来了高温天气,这个端午,北方多地的高温几乎霸占了全国的高温榜。

 

其中,京津冀以及山东等地的气温均超过了40℃,其中北京汤河口、天津大港、河北廊坊等17个国家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而根据中央气象台预计,华北、黄淮等地的高温将依然持续强劲。

 

多地高温,这不由地让人想起今年以来市场一直关注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回归。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展望报告,“三重”拉尼娜宣告结束,而预计厄尔尼诺在7至9月的发生概率超过了94%,并且预计将在2023/24年北半球冬季逐渐加强。

 

而此前,世界气象组织在今年春季时也曾指出,厄尔尼诺未来可能将转入中性状态,2023或者2024年可能会成为自1850年以来最暖的一年。

 

而厄尔尼诺现象一旦发生,对我国也有一定影响,主要的表现就是“南涝北旱”,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形成多雨,洪涝发生风险大增,而黄河及华北地区则少雨并形成干旱。

 

虽然说市场对于厄尔尼诺的发生早有预期,但是当前时值夏粮小麦收获后,炒作稍作停歇,而市场的关注重心开始转向玉米,而这时厄尔尼诺的爆发几率升高,使得玉米市场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玉米

 

那么,厄尔尼诺对玉米市场的影响究竟有多少呢?

 

这方面的预期并不统一。

 

从全球来看,美国、巴西、阿根廷以及乌克兰等是重要的玉米出口国,而厄尔尼诺对各地旱涝影响不一。

 

从历年表现来看,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往往会造成美国西部、巴西南部、阿根廷中部等地降水偏多,这有利于提升玉米单产。

 

而从数据上来看,在厄尔尼诺发生时,阿根廷、巴西、美国、中国等玉米的单产增幅分别达到了13.37%、7.28%、3.7%、1.25%。

 

这意味着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南美地区降雨增多概率增高,玉米增产的概率较大。

 

而北半球则稍显复杂。

 

以美国为例,从大概率来看,厄尔尼诺同样会使得美玉米增产几率增高,在过去11次厄尔尼诺年份中,只有3次美玉米单产走低,其他均是增高的状态。

 

但是当前干旱天气对美玉米产生了较大威胁,根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的供需报告来看,美国新季玉米种植面积为9200万英亩,单产则在181.5蒲式耳/英亩,处于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但是从5月开始,美国主产区降水明显减少,多地干旱不断升级,使得美玉米的生长面临较大威胁。

 

根据最新报告来看,有80%的玉米都或多或少地处于干旱之中,而美玉米的优良率也不断走低,已降至近5年来的最低水平。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天气变化成为了关系玉米走势的重要变量,也意味着北半球开始进入天气炒作模式。

 

而国内方面也扑朔迷离。

 

总体来说,厄尔尼诺对我国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所谓的“南涝北旱”,另一个则是会导致冬季偏暖,甚至出现暖冬。

 

虽然从6月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报告来看,预估新季玉米播种面积将达到4347万公顷,同比增长约40万公顷,而单产预估在6.5吨/公顷,也比去年略有增加,这意味着新季玉米总产量预期增加。

 

但从天气情况来看,华北、黄淮地区土壤墒情较好,利于玉米生长,但进入6月以后,玉米的重要主产区东北多地却出现了低温寡照的天气,例如黑龙江东南部、吉林南东南以及辽宁东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偏低1-2℃,且降雨不断,日照偏少。

 

而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内蒙古东部、东北北部等地仍将有持续降雨,气温大概率仍然偏低,不利于玉米生长。

 

因此,这也为今年的玉米行情再次蒙上了一层面纱。

 

小麦终于走出了迷离走势,转为震荡,但玉米却仍然僵持不下,并且在厄尔尼诺的加持下变得更加复杂。

 

那么,接下来玉米将何去何从呢?今年的天气将成为关键变量。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