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供强而需求跟涨不及,玉米市场注定再次动荡?

新农观 2023-04-28

阅读()

自上回玉米跟随着小麦大幅走跌之后,以及后续的天气变化等诸多原因,玉米又再次经历了一个涨跌的回合。而根据分析,玉米这轮的涨跌逻辑是清晰可见的。

自上回玉米跟随着小麦大幅走跌之后,以及后续的天气变化等诸多原因,玉米又再次经历了一个涨跌的回合。而根据分析,玉米这轮的涨跌逻辑是清晰可见的。

 

上涨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上轮下跌触底后的回弹,二是天气变脸引发的上量减少。

 

而下跌的原因也很清晰,即天气回暖,上量增加,以及供强需弱的格局依然未变。

 

虽然说涨跌也都是预料之中的事,而且当前玉米再次下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并非全是坏事。

 

玉米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使玉米积攒的压力有了一个出口。

 

之前天气回暖,玉米有一波上量,但是由于回暖时间比较短,这个上量就被压制了。但是市场又消化不了,所以就积住了,但是这早晚是要放出去的。

 

所以这回天气放晴,上量猛增,也有这个意思。

 

二是这是自玉米跟跌小麦之后,迎来的第一轮涨跌震荡,而且很大可能是玉米之前的“老规律”又回来了。

 

什么“老规律”呢?

 

即震荡走势。

 

在年初的时候,我们曾对今年玉米的走势有过一个判断,即今年玉米将大概率呈现高点回落,频繁震荡的走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区域各自为阵,自成一派。

 

在这两年玉米市场的波动中,各区域之间的联动性明显减弱,或者说更多表现为割裂状态。

 

比如,山东玉米看天气,上量降价、减量提价;而东北是根据本地供需,以及锁粮防止粮源外流。

 

而目前来看,这轮涨跌变化正是在向这一规律回归。

 

二是玉米供需的阶段性变化。

 

玉米的需求缺口是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直缺,而是随着供需的变化呈阶段性的,那么价格也就跟着来回波动。

 

而当前玉米的变化也正符合这一规律。

 

玉米

 

当前来看,玉米的供需仍然是偏宽松的。

 

一方面,虽然供给端粮源转移,市场应对能力增加,但是供给量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是持粮主体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今年贸易商做流量的多,做存量的少,以及麦收前的腾库等,都使市场供给增加。

 

另一方面,需求依然偏弱。

 

猪价涨了几天又跌了,不过即便如此,五一的提振效应应该还是存在的,饲料有一定的需求。

 

但是麻烦的是,小麦最近一直在跌,部分小麦开始流入饲用,挤占了部分玉米需求。即便是没有挤占,也令企业开始观望,采购的动作也有所收敛。

 

而深加工方面,在上篇文章中我们提到,虽然五一假期对下游备货有所带动,玉米淀粉去库存的节奏加快,但是行业普遍亏损的状态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再加上糖源替代尚需要时间,所以短期内难有太明显变化。

 

供强而需求跟涨不及,所以玉米注定再次动荡。

 

此外,当前小麦、大豆和玉米互相牵制,也倒逼关玉米进入震荡。

 

虽然说新小麦上市之前,小麦市场的变动应该不会特别大,但是小麦持续走弱,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玉米的反弹空间。

 

而另一方面,随着政策性大豆收购即将结束,大豆市场面临走弱。

 

但为了提振大豆种植意愿,各地政策会继续发力,但是在大豆扩种的同时,也意味着玉米种植面积将会减少。至于产量增还是减这就是后话了,所以前期也要保障玉米面积减少的不要太多,否则后续提升单产的压力会非常大。

 

所以反过来说,对玉米也形成了一定的底部支撑,即如果玉米一下跌到解放前,那不用比较了,大家全去种大豆了,还能拿补贴,不香吗?

 

所以这么一来二去的,玉米正在回归之前的规律,再次开始涨跌震荡。

 

好的一面是,有规律可循总比失控暴跌要强;而坏的一面则是,玉米的拉锯战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了。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