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猪价连续上涨,但更多的则是“有价无市”?

新农观 2023-01-18

阅读()

小年过后,猪价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上涨。虽然涨幅有限,而且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上涨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是年前的这波回暖也令冷冰冰的猪市有了一定温度。

小年过后,猪价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上涨。虽然涨幅有限,而且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上涨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是年前的这波回暖也令冷冰冰的猪市有了一定温度。

 

近两日,全国猪价大部分飘红,各地猪价均呈现不同程度地上涨。有人分析,推动此次猪价上涨的因素也十分明确:

 

一是小年过后,随着春运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市场春节备货开始明显增加,消费上涨是推动猪价回暖的重要因素。

 

二是猪价持续下跌,触发三级预警后,发改委发声,呼吁屠企增加商业库存,提高采购,以缓解市场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猪市供强需弱的格局。

 

于是,猪价回暖。

 

养猪

 

但是很多人认为,虽然猪价涨了,但更多的则是“有价无市”。

 

一方面,当前市场并不缺猪。

 

虽然随着春节临近,市场消费有所增长,但是今年消费有两个重要特点:一个是消费力度要弱于往年,另一个是消费启动的时间也比较晚,且时间也比较短。

 

受疫情影响,许多家庭收入下滑,消费缩水,不及往年,市场对此也早有预判。

 

随着防控政策调整后,感染率上升,又使得市场消费迟迟不振,再加上今年春节又比较早,到全国感染率高峰过去,已临近小年,而小年过后留给市场消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因此,总体消费并不强劲。

 

而市场供给压力却持续偏高。

 

这还得从去年9-10月份说起。随着去年下半年猪价反弹后,市场情绪大振,因为通常来说,四季度是猪肉消费的高峰,又有灌肠、腌腊等加持,因此市场对于四季度至春节前夕这段时间的消费明显乐观,于是二次育肥及压栏情绪大增,这也使得总体四季度生猪供给增加。

 

猪肉涨价

 

但是去年疫情的封控以及调整防控后感染率上升,完全打乱了四季度的消费节奏,灌肠、腌腊等走货低迷,导致猪价不仅没有迎来预期的上涨,反而意外地跌到了成本线的位置。

 

刚开始猪价下跌时,养殖户挺价情绪较浓,一直在等待市场的回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到了2023年1月份仍然不见起色,这才纷纷认亏出栏,于是1月份的猪价不仅没有上涨,反而继续下跌至成本线以下。

 

这么来看,留给市场的出栏时间并不多,大量的二次育肥及规模场增量使得整体生猪供给十分充裕,因此即便到了春节前消费短暂增长也消化不了这么多的出栏,因此年前来看,市场并不缺猪。屠企提价收猪多半是为提高肉价,真正成交量并没有那么高。

 

生猪

 

另一方面,临近年底,物流运输受限,实际成交量有限。因此,年前这几日的小涨多半是有价无市。

 

其实对于年前的小涨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涨这么两天解决不了什么实质问题,而且部分地区也仍然在成本线以下的位置。

 

市场预计,年前部分地区可能会涨至成本线以上,但是实际成交可能有限。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