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猪饲料存在的问题
饲料公司引导养殖业的饲养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畜禽的生长性能。在抗生素禁用前,饲料公司在高营养水平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抗生素,保证了畜禽生长潜力的发挥。而禁抗后,为了避免腹泻,饲料公司均降低了饲料中的粗蛋白水平,这样严重损害了畜禽的生长性能。
《NY/T 65-2004猪饲养标准》中建议8-20kg、35-60kg猪日粮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9.0%和16.4%。王博士等人在东北地区市场走访时发现,大部分养猪户所用的保育料粗蛋白水平仅16.2-16.3%,低于生长猪水平。饲喂这种日粮的保育猪,虽然没有出现腹泻,但生长性能显著低于禁抗前水平。对走访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养猪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是否关注所用饲料的蛋白含量?2)自配料时如何选择原料和配比,才可以让猪长得快?3)使用新玉米时,如何保证猪不拉稀?4)在疫病高发期,怎样做到早出栏以提高生产效益?而对于饲料公司主要问题为如何控制腹泻率及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目前中国猪品种改良与营养研发间的失衡
2.1 猪育种技术的高速发展
种植业通过转基因技术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养殖业则通过不断的品种选育来提高畜禽等的生长性能。过去20年,中国养殖业的遗传育种技术发展迅速。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可以在更大的样本中优选最佳父母代,进行杂交选育;可以快速识别出杂交效果,通过后代性能甄别父母代的遗传力;可以更高效率的纯化纯种的遗传方向。
非洲猪瘟爆发后,国内猪场停止了对国外品种的引进,国内养殖场被迫将三元商品母猪转作种母猪使用,创造了三元母猪。王博士指出,非洲猪瘟将在国内长期存在(侵害免疫系统,毒力不会减弱),并使中国未来的养猪模式更多趋向于家庭农场,而不是集约化工厂。饲养结果显示,三元母猪的后代生长性能比纯种二元母猪后代更佳。对三元母猪持否定观点的部分养殖户,王博士指出饲喂效果不佳主要还是技术问题。开发三元母猪的饲养标准,可使中国养猪业更上层楼。
2.2 相对落后的营养需求研发
品种的改良,对营养的要求也随之改变。更好的遗传潜力,要求更好的营养供给,如更高的营养浓度、更快的消化吸收速度、更强的肝功能和营养物质代谢速度。王博士介绍,在他刚参加工作时(1992年),肉鸡饲料粗蛋白水平为21%,油脂添加水平为0.5-1.0%。而现在(2000年)肉鸡饲料粗蛋白、油脂水平分别为24%和6-8%。即在过去的28年,肉鸡饲料粗蛋白提高了3%,油脂添加水平提高了5%。现前肉鸡养殖的料肉比为1.35,远低于过去。根据配方师设计日粮特点,可将配方师分为两类。一类主要看重原料选择和营养浓度,另一类则更注重添加剂的应用和饲料加工方式。王博士指出,未来的配方师应在品种改良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不同生理时期动物的消化吸收、代谢生理特性,以更好地提高饲料营养素的利用率,实现最佳的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
三元猪后代需要更高的营养浓度,如高蛋白质含量、高能量浓度(禽类为能而食,但猪不是),需要更快的消化吸收速度、更强悍的肝功能(更快的代谢速度)、更加稳定的肠道内环境和更大的采食量(更大的胃肠道肝脏负担)。三元母猪后代对饲料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博士强调,原料的消化速度是导致动物胃肠道问题的重要因素,不能还停留在消化率层面。需综合考虑动物胃肠道环境、肝功能和原料消化吸收三方面问题,解决三元猪的营养需求。王博士重点介绍了葡萄糖氧化酶的功能,称其为饲料界的下一个”植酸酶“。葡萄糖氧化酶在胃肠道内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葡萄糖酸可使蛋白质凝固,使日粮蛋白质在胃肠道(胃、小肠)内缓慢释放充分吸收,在进入后端肠道前完全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葡萄糖酸还可提高肝功能,促进肝脏的代谢速度。随着科技的发展,植酸酶的活性不断提高,但价格却不断下降。在未来,葡萄糖氧化酶也可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效果。
品种改良除提高了猪营养代谢的要求外,还需满足现代人类对肉类食品的健康要求。例如,为了降低或杜绝肉类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全球都在禁抗;为了降低粪便中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国内要求降低氧化锌的使用量。过去所有减轻胃肠道压力和稳定胃肠道内环境的手段都将逐步被禁用,未来还会尽量减少化学添加剂的使用。
3、三元猪需要的营养模式及解决策略
对三元猪的营养需求,王博士重点介绍了这三点:1)提高日粮营养浓度,最好全部预消化;2)在高营养浓度模式下(粗蛋白水平为抗生素时代相同,但并不能满足三元猪后代的需求),使用大量酸化剂,如苯甲酸、二甲酸钾、山梨酸、琥珀酸和富马酸甲酯等,这些酸化剂在食品上称为防腐剂,具有一定的杀菌功能;3)先在原料处理上下功夫的饲料企业,具备扩张力。目前养猪场的策略一般包括:1)最大化采食量,采用新鲜原料、熟化工艺(熟化比细粉更有效)、湿喂多餐等措施,可将原料浸泡半小时后再饲喂;2)高营养浓度,且尽量少用高价格的原料;3)营养师压力达到最大;4)经常拉稀,不得不放弃尝试高蛋白日粮。部分饲料厂的策略主要为低蛋白方案,减轻了胃肠道负担,提高了饲料总消化率,没有腹泻压力。王博士指出,设计低蛋白日粮时应配套补充大量小肽类原料,可使单体氨基酸和小肽错峰吸收,避免单体氨基酸的浪费;对所有的蛋白质原料应做好预消化处理,如果对全部原料预消化成本过高。王博士指出,过去的几十年猪的营养需要、保育料粗蛋白水平、猪最大成年体重均显著上升,未来更需要高营养的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
王博士介绍了畜牧人提供的方案,即高蛋白+原料处理(目前是熟化)+肠利泰,或高蛋白+肠利泰。该方案具有稳固市场、增加销量和提高利润的特点,具有高蛋白、高能量、低腹泻特点,更适合三元猪后代。肠利泰是酵母、枯草芽孢杆菌深度厌氧发酵产物(混合发酵20天,占产品95%以上),主要功效物质为枯草芽孢杆菌合成的高含量脂肽、消化酶,及酵母发酵产物(类似益康XP浓缩物),主要功效包括强化肠道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提高肠道对抗原耐受力和有效预防腹泻。肠利泰是目前性价比很高的产品,添加肠利泰可以生产高营养浓度饲料,可以大量使用豆粕降低成本,可以提高动物的肠道功能及提高采食量。肠利泰是发酵产品,具体使用时推荐与肠舒宁(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氧化锌、肠清优(植物精油产品)配套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4、中国人民的创造力
4.1 817肉鸡
肉鸡可将植物蛋白快速转变为动物蛋白,国内的快大肉鸡、产蛋鸡育种在短期内很难赶超国外,中国的肉鸡养殖业受限于品种很久。1993年8月17日,莘县饲料厂和山东禽所将AA肉鸡种公鸡与罗曼商品母鸡杂交,将其后代命名为817肉鸡。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将肉用公鸡与蛋用母鸡杂交,证明了中国人的创造力。现在的817饲料粗蛋白水平已达24%,粗脂肪水平为10%以上,腐植酸的添加量为8 kg/t。817肉鸡料的市场占有率取决于其料肉比,目前可实现1.4:1。
4.2 三元母猪
在育种技术相对落后及非洲猪瘟的大背景下,中国养殖人将商品化三元母猪转作种用,发现了三元母猪的竞争力,发明了三元母猪。王博士介绍,三元母猪转作种用时,配种时间应比常规种母猪晚两个月左右,这样才可保证其优秀的繁殖性能。三元猪后代要求更高的饲料蛋白质和能量,蛋白质要求比目前的纯种商品猪后代高10%以上,能量采食量至少提高8%。
5、中国猪饲料市场发展趋势
拉稀问题很长时间决定市场占有率,拉稀具有一票否决权。非洲猪瘟压力下,养猪业的高利润倾向高性能饲料,高营养浓度饲料具有市场侵略性和发展力。肠利泰是新时代的助力。下图为肠利泰在山西、河北、山东等养猪场的使用情况,使用肠利泰2-3天后断奶仔猪、后备母猪腹泻情况显著改善。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