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析了猪企财报怎么看,今天重点讲一下财报背后的数据。
我是从3季度报表和12月的调研活动透露的信息来分析的,各位同学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最后的结果,也许和你想的有点不一样。
先看种群(能繁母猪),这个其实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相对于明年的出栏预期,各家猪企都不缺猪圈,而且猪圈多,折旧肯定也大,出栏上不去的时候,单位折旧成本压力就大,但种群如果足够优秀,就代表比较低的仔猪断奶成本,直接影响完全育肥成本。
种群在报表里显示的是生产性生物资产,但真正反映种群的优势还要看几个重要的数据。
1、PSY(PSY:是指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是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PSY=母猪年产胎次×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成活率。)。
2、能繁母猪和后备母猪的数量和母猪的平均价格。能繁母猪的数量代表繁育能力,母猪的平均价格直接影响断奶仔猪的形成成本,牧原的断奶仔猪成本一直维持在350以下的关键因素是母猪均价明显比另外3家友商要低。(所以并不是看报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面值越高越好,当母猪数量一致的时候,这个账面值越高,代表母猪的形成成本越高。)
3、牧原PSY24的繁育效率下,270万能繁母猪在2021年可以完成4000万的出栏,那大概可以算出130-140万的能繁母猪可以支撑2000万的育肥猪出栏。
4、从下表可以看出来,种群的优势:牧原>正邦>温氏>新希望。
我们看看几家猪企在最新的调研活动是怎么披露种群信息的。
正邦科技: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新希望:
表格的数据就是根据各家猪企披露的数据整理出来的,很明显牧原在种群的产能和效率都明显优于另外3家友商,但这个优势也在逐步缩小,明年仔猪断奶成本的差异可能会小于100或150元。牧原的最大产能大概是其他友商的3倍,2022年的出栏计划大概要到明年年报披露。
正邦科技的种群优势排第二,而且正邦科技明年国外引种已经逐步产出后备母猪,明年下半年量产商品猪,明年的PSY预期能达到25,正邦科技的仔猪断奶成本比友商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母猪舍的使用效率比较低,去年交付了220万的母猪舍,母猪总存栏量今年一直在140-190的区间徘徊,而且还存在部分的外购种猪,明年海外引种产出逐步投入到后备母猪,3季度后也不再外购种猪了,但高效母猪的产能达到满产220万还需要时间,按非公开信息的公司的说法是要到明年2季度以后,断奶仔猪成本会大幅下降,预期能做到400以内。
再从市值上比较一下牧原新正四大猪企的种群状况,如果不看市值,牧原绝对有优势,但考虑了市值的情况,正邦科技的优势才更明显。另外,牧原在下一个周期还有屠宰端的加分项,温氏和新希望也有养鸡端和食品端的优势,但相对于猪周期,经历过2020年30+的猪价,再叠加4大猪企下一轮猪周期可能2-3倍的出栏增量,其他加分项的利润可能就只是一个添头而已。
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