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彭健教授:从母猪到仔猪,「一体化」理念的核心是什么?

彭健 2021-11-08

阅读()

话说大家有没有关注 「千湖峰会 」- 2021 生猪母仔一体化精准饲养技术高峰研讨会呢?我看到朋友圈有好多转发和邀请,想必关注的小伙伴们很多哇!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华中农业大学的彭健老师。在会议开始前,我专门邀请到了彭老师,想着借这个契机来与彭老师聊聊母仔猪营养的方方面面。

图片

 

话说大家有没有关注 「千湖峰会 」- 2021 生猪母仔一体化精准饲养技术高峰研讨会呢?我看到朋友圈有好多转发和邀请,想必关注的小伙伴们很多哇!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华中农业大学的彭健老师。在会议开始前,我专门邀请到了彭老师,想着借这个契机来与彭老师聊聊母仔猪营养的方方面面。

 

本来会议在这两天就要召开了,没有想到的是,因为疫情关系,千湖峰会只得暂时延期了。我还是先把采访文字稿整理出来,给大家过过瘾、预预热吧!等新的会议时间确定后,大家记得去武汉哟!

 

Q您是如何进入行业的?

 

彭老师说她的履历特别简单,从进了幼儿园就没出过校园,一路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然后留校当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从进入大学一路走来已在行业41年了。

 

而说到入行的故事,彭老师分享说,她的名字“彭健”的由来是因为父母希望她身体健康,但小时候常常生病,身体并不好,于是在高考的时候想要学医,希望可以让自己健康也可以造福他人 --- 但由于当年高考分数离所报考的医学院差了3分,只好服从调剂,进入了华中农业大学的畜牧专业。这一入行便没有再离开过。

 

在硕士阶段,彭老师师从陈一凤老师和马承融老师,方向是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毕业后,她在熊远著院士的育种团队里工作,教授的课程是养猪学。后来又师从熊远著院士攻读了遗传育种方向的博士学位,但研究方向是营养调控。2005年以后,由于工作需要,彭老师回到了营养与饲料科学系。所以,彭老师一直都是学营养、做营养的。而由于她的工作经历,彭老师在做营养研究时会更多地考虑动物遗传背景的特点和生产性能的表现。

 

Q母猪到仔猪的各个阶段,最核心的问题和营养思路?

 

彭老师: 在我看来,母猪到仔猪的各个阶段,最核心的问题应该从生产中的问题谈起,围绕问题来谈解决问题的营养思路。

 

目前在养猪生产中突出的问题,其实还是表现在幼龄猪的阶段。其中,最容易观察到的阶段就是断奶阶段 --- 在这个阶段,不仅有断奶应激影响;而且从生产成绩来看,断奶性能不佳的问题非常突出。

 

需要指出的是,断奶性能包括断奶「头数」和「重量」这两个观察的维度。其中,「断奶头数」直接影响衡量母猪的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PSY) --- 每窝断奶头数越少,PSY越低;而「断奶重」则会影响保育阶段乃至整个生长育肥阶段的表现 --- 断奶重越小,断奶应激的程度会越高,保育结束时的体重越轻,从而降低生长肥育阶段的速度和饲料报酬。

 

因此,如果断奶头数少,母猪的繁殖效率低,对应的就会反映出母猪的「繁殖成本」高;如果断奶重量不佳,则会造成「造肉成本」高。这么看来,我们生产中的问题都指向同一个问题 --- 成本。目前,我国的养猪成本与美国和欧洲相比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劣势。

 

图片

 

那么,成本劣势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是「人力成本」吗?--- 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提高,人力成本早已不再是我们养猪生产的优势了。所以,现在很多规模化企业正努力提高养猪生产的条件,来降低人力成本,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的规模化猪场的硬件条件甚至比国外都要好很多,但生产性能的差距仍然有差异。由于硬件条件的改善,现在规模化猪场人均管理的猪数是非常多的,人力成本分摊到每头猪身上,其实不是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

 

那么,是「饲料成本」吗?--- 国内的原料产量不足,要依赖进口,因此成本肯定比原产地高,而且价格不稳定。所以,饲料成本的确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今年原料成本的疯狂涨价,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压力。

 

不过,在我看来,「性能没有充分发挥」才是造成成本劣势最根本的原因 ---无论是母猪、仔猪还是生长肥育猪,它们的遗传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生产性能水平不太高,饲料转化效益低,这才是生产中最核心的问题。

 

最近,由于猪价持续下降,大家都在说「降本增效」 --- 这四个字的内在逻辑,我们一会儿再展开聊一聊~ 总而言之,我认为我们在养猪的各个方面可能都有问题,但最主要的、贯穿始终的问题是生产性能的问题,是性能不佳导致的效益低下的问题。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的结果,解决的思路不能仅限于营养思路,而是需要综合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非常强调要找准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然后运用「一体化」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Q「一体化」的理念?

 

彭老师: 广义上的「一体化」包括生物安全-养猪生产一体化、育种-营养一体化、猪群-环境一体化等,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协同创新。

 

今天我从猪的饲养角度来聊聊「一体化」吧!当我们将猪的各个阶段的性能放到一体化的理念里去,更容易找到关键问题所在。

 

我认为「一体化」包涵了多个方面:

 

1)公猪母猪一体化 --- 在过去,对于公猪,我们往往只是关注公猪本身性能测定(也就是遗传力比较高的性状,如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表现,或者能不能配上种(主要是公猪的精液品质)。但其实公猪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受胎率」上,它对于后代性能表现的各个阶段都是会发挥作用的;想要提高PSY,公猪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必须要重视的;但现在我们重视的是不够的;

 

2)母猪仔猪一体化 --- 这个问题现在谈的比较多,但如何真正形成有效的母仔一体化方案,还需要更多的工作;

 

3)母猪繁殖周期一体化 --- 比如母猪在繁殖各个阶段的采食量调控;

 

4)后备母猪-生产母猪一体化 --- 解决母猪终身繁殖性能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后会越来越引起行业的重视);

 

5)养猪生产和数据分析的一体化  --- 通过一体化的思维去抓住养猪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或主要矛盾,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

 

图片

 

举个例子吧!我们应该如何应对PSY低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PSY」指的是一头母猪一年能够生产多少断奶仔猪,但实际上PSY不是一个个体概念,而是从群体水平上反映母猪性能的群体概念。母猪的PSY低,根本原因在于母猪群的分娩率低,以及分娩母猪的平均断奶头数少 + 年产胎次少。

 

因此,要提高母猪群的PSY,一方面要提高母猪群的分娩率,另一方面,则是要提高母猪的健仔数和泌乳母猪的采食量(从而提高泌乳量),而且还要促使断奶后母猪尽快进入到下一个繁殖周期(断奶发情间隔短,或母猪群断奶后7天断配率高)。

 

要提高分娩率,公猪重要性不可言喻 --- 这就是「公猪母猪一体化」。

 

而从母猪的角度,提高健仔数(降低初生弱仔数)和母猪泌乳量,是提高每窝断奶头数(和断奶重)的关键。通过对母猪繁殖周期各阶段进行正确的饲养,对采食量进行有效的调控,真正做到采食量“低妊娠-高泌乳”,不仅能减少弱仔数,增加健仔数,还是提高泌乳母猪泌乳量的关键。同时,泌乳期采食量高还可以减少母猪失重,促进断奶后母猪迅速有效地进入到下一个繁殖周期,从而减少了NPD (非生产天数),提高了母猪每年的生产胎次 --- 这,也就是母猪「繁殖周期一体化」。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仔猪:母猪养好了,可以使母猪的菌群更稳定,减轻母猪围产期代谢综合征,从而减少弱仔,保证初生仔猪的「均匀度」;还可以使母猪的泌乳量也多,这是提高断奶性能的重要保障。另外,促进初生仔猪肠道菌群的定植,促进免疫成熟,使仔猪有更好的生活力和抗病力,也对提高断奶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这就是我所说的「母仔一体化」的含义。

 

另外,我特别强调,在规模化生产的方式下重视用数据说话,要让数据成为我们管理者的另外一双眼睛。通过数据分析,让我们不仅看得出过去和现在的性能,还要看得出这个生产性能产生的原因,以及能够预测出未来生产的变化 --- 这就是「养猪生产和数据分析一体化」。

 

综合起来,这就是如何使用一体化思维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实际例子。

 

Q从营养的角度,怎么去做好一体化的落地?

 

彭老师: 要回答“从营养的角度,怎么去做好一体化的落地”的问题,我的答案是“从生产出发,抓住关键问题并确定目标;从营养着手,拿出解决方案并推动落地”。

 

我仍然以如何提高母猪PSY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 --- 在建立提高母猪PSY的营养方案时,不仅仅要关注营养物质的种类和营养水平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还要首先解决在繁殖周期各阶段中,母猪营养物质摄入量的有效调控问题,也就是真正解决我们通常所说的采食量「低妊娠-高泌乳」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低妊娠-高泌乳」不是指在妊娠期母猪采食量相对“低”一些,泌乳期相对“高”一些,而是根据这两个阶段的生理需要,实现饲喂量的精准供应)。

 

根据多年的系统研究,我们获得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成果:

 

阐明了妊娠母猪背膘过度沉积和肠道菌群紊乱是降低PSY的关键机制;

 

揭示了日粮纤维的膨胀性、发酵性和产酸性在调控母猪背膘和肠道菌群中的关键作用;

 

创制了具有“控背膘、调菌群”功效的新型功能纤维;

 

突破了以纤维来源和溶解性为核心的传统饲料纤维理论体系,推动了纤维理论的创新。

 

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针对不同品种/品系和不同杂交组合母猪的精准饲喂方案,建立了“优化饲喂模式,优化背膘标准,动态测膘调料,应用功能纤维”的母猪精准饲养技术。这个技术方案在规模化猪场得到广泛应用,对解决现代高产母猪弱仔多、奶水少和断奶后7天发情率低的难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概括起来,就是:

 

1)从母猪的角度 --- 在一体化的思路下,我们要把整个管理的重心前移,也就是说,泌乳期的问题不要等到泌乳期才来抓,而要从妊娠期就抓起。通过对母猪的精准饲养,来有效调控繁殖各个周期采食量(“低妊娠高泌乳”),为胎儿提供更好的营养和更健康的菌群传递,实现「抓妊娠带泌乳,抓出生带断奶」的效果。

 

这里有两个重点:

 

通过妊娠期的采食量调控来达到目标膘情 

 

我们要建立不同母猪品系的背膘管理目标,动态测膘,根据膘情来控制整个妊娠期的饲喂量、营养供应量,最后达到理想的背膘状态;背膘厚了不好,薄了也不行。我们的研究证实,妊娠母猪背膘过厚是导致母猪「围产期代谢综合征」,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抗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妊娠母猪背膘过厚是导致母猪「围产期代谢综合征」的关键因素之一(图片来自彭老师课题组论文)

 

通过营养结构来调控肠道菌群

 

由于母猪在繁殖周期中的肠道菌群是会变化的,变化最突出的时期在分娩前后这一段时间(也就是围产期),这个时期的肠道菌群紊乱是导致母猪「围产期代谢综合征」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图片

围产期肠道菌群紊乱也是导致母猪「围产期代谢综合征」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图片来自彭老师)

 

我们可以通过日粮的营养构成(比如说功能性纤维的供应)去让菌群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并且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通过各种机制有效地帮助实现采食量“低妊娠”的效果(见下图)。

 

图片

日粮纤维如何调控采食量(图片来自彭老师)

 

图片

 

妊娠期添加功能性纤维可以提高21日龄仔猪粪样sIgA、β-防御素2、& 血浆IgG的含量,表明妊娠期日粮纤维可以促进仔猪免疫系统的成熟(图片来自彭老师)

 

要知道,弱仔的产生和围产期代谢综合征是直接相关的 --- 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很严重的时候,会在胎盘上出现局部的比较显著的自由基增加 + 炎性因子增加,从而抑制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而影响胎盘功能,这是产生弱仔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片

IUGR猪的产生机制(图片来自彭老师)

 

另外,胰岛素敏感性是调控长期采食量的重要机制。如果围产期胰岛素抗性高,会直接导致泌乳期采食量低。

 

图片

母猪围产期代谢综合征:母猪生殖阶段对于血浆葡萄糖浓度(A)、血糖曲线下面积(B)、血浆IL-6 (C)和血浆(TNF-α)的影响

 

当我们在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功能性纤维后,提高了母猪粪样中产丁酸菌属-颤螺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也提高了粪样和血浆中丁酸的水平。

 

同时,「菌脉相连」是很重要的认识。母猪的肠道菌群是可以传递给仔猪的。仔猪从母猪的乳汁、粪便、分娩的产道中获得的菌群是仔猪菌群的主要来源。比如我们的研究发现,肥胖的母猪和体况正常的母猪所孕育的胎儿在出生之后,其菌群也是一直存在差异的。

 

图片

妊娠母猪日粮中应用功能性纤维,提高了妊娠后期和泌乳早期胰岛素敏感性 --- 这说明妊娠母猪日粮中应用功能性纤维是解决泌乳母猪采食量问题的关键营养措施 (图片来自彭老师课题组论文)

 

2)从仔猪的角度 --- 我们当然希望仔猪能从母猪身上能得到一个好的出生重和健康的肠道菌群;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在仔猪刚刚出生的窗口期,乘着一切都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实施一些调控措施,促进肠道菌群的定植 & 肠道免疫力的成熟。

 

比如,我们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证明仔猪的菌群是可以通过早期干预而调控,从而改善仔猪的性能的 --- 我们把同一头母猪分娩的仔猪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初生的头几天,即仔猪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定植的窗口期,灌服母猪的粪菌悬浮液,另一组则灌服生理盐水。结果,这批灌服粪菌的小猪在哺乳期的腹泻率和腹泻程度显著低于灌服生理盐水的小猪,而断奶个体重显著增加(比如粘蛋白、紧密连接指标)。这说明,在仔猪出生后促进肠道菌群定植是可以提高仔猪生产性能的 (文章在这里:???? https://doi.org/10.3390/ijms21020503)。

 

此外,仔猪的肠道发育与免疫力直接相关,而营养手段可以直接影响肠道发育 --- 比如,我们最新的研究发现,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产物可以直接影响肠道先天免疫细胞发育。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类营养调控来促进肠道先天免疫细胞的成熟,为仔猪提供更好的抗病力。

 

图片

早期干预(粪便移植)对于仔猪先天淋巴细胞发育的影响

 

3) 要相信数据的力量,因为数据是最真实的。以前我们往往更依赖个人经验,经验固然重要,但对于管理现代化的猪企是不充分的。现在我们大的猪企都有信息化管理系统,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如果可以用好数据分析这个工具,对于饲养措施、营养水平调整以及其他因素都会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呈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做判断和决策。

 

Q目前无抗已经成为新常态,在肠道健康的角度,母猪、仔猪有什么样的新挑战?

 

彭老师: 饲料禁抗后,一方面,由病原菌导致的肠道感染的风险可能增加,发病率会增加、发病的严重程度也有会变化;另一方面,它对关键阶段的影响更突出,比如仔猪断奶应激程度会更严重,发生的时间会更长一些;而母猪围产期代谢综合征也会更严重。

 

与此同时,猪的营养需求变化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无抗条件下动物的营养需求。此外,因为饲用抗生素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那么契合我们今天谈到的第一个问题,整个养殖阶段成本的增加也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点。

 

从长远来看,饲料禁抗是正确的事、是好的事,只不过我们现在需要暂时地经历一些挑战。但我认为,中国的养猪人和其它国家都不一样,中国的养猪人特别能够战斗!我们已经做了多年的研究准备,加上已经有了其它国家的经验,我相信禁抗带来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很久。 

 

那么,哪些营养措施可以应对母猪、仔猪的肠道健康问题?简单说几点 --- 

 

1)原料的合理选择和加工;

 

2)低蛋白日粮的应用;

 

3)功能性添加剂:抗炎和抗氧化;

 

4)针对肠道炎症产生的机制,确定调控靶点,专一性地开发新型的调控物质。

 

Q您如何看待「降本增效」这个问题?

 

彭老师: 「降本增效」现在是全行业的共识了!原料非理性的涨价 + 猪价一泻千里的往下走,现在就是我们养猪业的严冬哇!❄️❄️❄️ 去年和今年两年,对我们养猪人来说,是过了两万年啊 --- 去年是万年一遇的盈利机会,而今年的超低猪价对于养猪业的打击也是万年一遇的。当然,这几日猪市有回暖的趋势,大家也稍稍的舒了一口气;但是,「降本增效」应该是我们行业自始至终都要有的一个理念。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目前降本增效的动作一方面是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是减少各个环节的投入,特别是饲料,想方设法地控制饲料成本。

 

对不对呢?我认为对但也不完全对。所谓的降本增效,硬降是降不下来的,养猪毕竟是一个转化的行业,光降投入成本是不完全正确的。在我看来,我们需要做的是用技术的力量去提高转化效率,转化效率提高了,造肉成本自然就下降了。因此,要用增效,来带动降本。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在这个时候要有所担当,提出一些更好的增效方案,从而控制成本,帮助大家度过这个严冬。我相信今年这个一万年绝不会是一万年,今年只是一年,而这一年,很快就要过去啦。 

 

Q作为研究人员或不在一线的同行们,如何做到产学研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一线生产企业?

 

彭老师: 这个问题在前两天在青岛鲲鹏鸟论坛上,易敢峰博士也有提到过,他是这样说的:如何打通产学研的最后一公里?

 

养猪业发展到现在,科学研究人员的力量是不可忽略的,科研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动物科学这个应用学科的使命就是要服务于产业、提高产业的性能、推动产业的发展。不过,现在我们研究人员手里都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如何能够把研究成果变成技术、变成产品,从而产生价值?

 

我认为,首先是要找准问题,所有的研究要针对问题来做 (而不仅仅是为了发文章而做)。要找准问题,除了通过文献来梳理某个方向上的发展和现状,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生产、熟悉生产。我们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下到生产的现场,因为问题来自于一线。

 

前段时间疫情解封后,有企业邀请我去进猪场,我好开心,太久没去猪场了!只有到了现场,才知道听别人讲的、监控看到的、报告读到的是不是全面、准确。

 

还有非洲猪瘟之前,有企业邀请我去欧洲,我本来不想去,已经去过好多次了嘛!但一听说可以进猪场,我立马开心的答应了。我女儿还笑我,说哪有去玩一点都不积极、去猪场那么开心的,哈哈~我真的很喜欢去猪场!

 

通过去各地的猪场,能看到在不同环境下、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养猪理念,可以给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当找到了问题,我们可以用已有的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同时借用他人的研究去判断,去提出独特假设,开展充分研究,得出可靠结果。在此基础上,突破关键技术,形成可行方案,广泛推广应用。你看,其实,这就是开展科学的整套办法嘛!

 

Q最喜欢的书?

 

专业书籍:我想说,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是爆炸的,但又是碎片化的。正因为如此,读书更是不可或缺的,书是一定要读的。我打开我的书柜翻了翻我自己读过最多的几本,跟大家分享 --- 

 

Animal Nutrition 《动物营养学》(作者:Peter McDonald)

 

Swine Production and Nutrition 《猪生产营养学》(作者:Jerome H. Maner; Wilson G. Pond)

 

Applied Nutrition for Young Pigs 《幼猪实用营养学》(作者:Ioannis Mavromichalis)

 

Biology of Metabolism in Growing Animals《动物生理生长代谢》(作者:Douglas Burrin & Harry J. Mersmann )

 

《家畜饲养学》东北农学院主编

 

《动物营养进展》(作者:许振英)

 

图片

 

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

 

除了经常阅读专业文献,我也关注了好多行业的公众号,包括「曦曦博士」公众号

 

一些好的专业的公众号,它信息更新的比较快,除了营养,也可以很便捷的了解其他有关肠道、免疫方向的新信息。

 

非专业书籍:

 

我比较喜欢各种有趣的书,可以让我们暂时忘掉一些工作上的压力。比如比如我有收藏各种关于茶的书,还喜欢看各种小说,像王安忆、刘庆邦、聂华苓 、池莉、邓一光、梁晓声、张抗抗等等等等,他们的小说陪我度过了很多有趣的时光。

 

另外有两套丛书我觉得在我求学和治学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也想推荐给大家。一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的一套丛书《走向未来》,它让我了解到我们学科之外有那么多有趣的学科和科学。另一套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在北大听讲座》,不仅真的有趣,还让我学习了了名家治学的真谛。强烈推荐。

 

Q是什么使成功的行业精英与众不同?

 

彭老师: 1)多学习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的框架;2)多下现场,更熟悉生产;3)热爱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捕捉信号;4)持续不断地研究;5)学以致用。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