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分会4-流行病学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华中农业大学何启盖教授在会上分享《新型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主题报告。
新型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何启盖,华中农业大学
一、新型伪狂犬病介绍
2012年3月-2013年3月份部分省市出现母猪流产,仔猪和保育猪出现神经症状。犬与病死猪接触后出现奇痒症状。
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发现:与猪2型圆环病毒混合感染较为严重。
毒力相关基因RR基因出现缺失,检测出gE基因,证明是野毒感染,不是疫苗毒株返强。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说明,免疫原性gB基因出现部分碱基缺失。
二、伪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
1.1 病毒可感染哪些动物
家养动物:猪,牛羊
宠物:犬,猫
野生动物:野猪,狼,狐狸
实验动物:家兔,小鼠
感染特点:除猪外,其他动物发病时均为散发,但以死亡为结局。
1.2 病毒潜伏感染(终身带毒)和被激活原因
(1)动物感染伪狂犬病毒后终身带毒,ELISA:野毒抗体阳性,中和抗体可能阴性。
潜伏感染部位:在三叉神经节中,其特点是:只有基因组,没有活病毒颗粒;仅可用PCR检测,不能分离病毒。
(2)可激活潜伏感染病毒的因素
1)寒冷刺激
2)免疫抑制:饲料黄曲霉毒素污染;传染病:猪圆环病毒病、蓝耳病
3)药物:降低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如地塞米松,安乃近等。
1.3病毒的传播途径
(1)水平传播:1)空气传播2)引进潜伏感染猪3)购入带毒精液4)PED返饲材料中含有PRV
(2)垂直传播:胎盘传播:不同妊娠阶段均可发生
(3)其他动物传播
1.4新病毒特征:PRV母源抗体不能阻止仔猪感染HNX株后排毒,并产生局部奇痒症状。
相较于Ea/Fa经典毒株,HNX变异株可引起明显瘙痒症状
新毒株毒力实验总结
相比经典毒株,新毒株对保育猪的致病力显著增强;
SMX2012分离株能够导致50日龄仔猪的神经症状和死亡;
SMX2012分离株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症状;
SMX2012分离株导致长时间的发热和精神沉郁;
拓展建议:员工在阳性场操作时要带手套,有条件的猪场要购置防护面罩给员工,避免病毒通过眼部感染员工。
再发伪狂犬病的原因分析
毒株特征改变:(1)毒力改变:具有组织嗜性与神经毒力;(2)抗原改变:需要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攻毒试验证实,Bartha毒株提供的保护力有限。
免疫强度不足:减少免疫次数;盲目乐观伪狂犬病净化结果,忽略生物安全。免疫抑制疾病的干扰
三、伪狂犬病疫苗研究和免疫程序优化
疫苗保护力实验(文献查阅)
1)Bartha-K61疫苗可对经典毒株提供完全保护力;对变异毒株不能提供完全保护力。
2)变异毒株的基因缺失弱毒株可以对变异毒株提供完全保护力。
四、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1、伪狂犬病阴性场如何防止病毒入侵?
(1)引入伪狂犬病阴性种猪或精液
(2)注意生物安全措施:人员(淋浴设施)和车辆消毒(强调正确的消毒程序)
(3)母猪一年免疫3-4次活疫苗
(4)了解周围2-3km内猪场的健康状况,避免病毒经空气传入。
(5)猪场的净道与污道要分开
(6)监控100-120日龄的生长猪,尤其是呼吸道症状的猪。
2、正在发病的猪场如何控制?
无害化处理死亡猪
公猪和母猪紧急接种活疫苗
发病猪群紧急接种活疫苗新生仔猪滴鼻接种活疫苗;45日龄灭活疫苗免疫;70日龄(120日龄)灭活疫苗免疫
减少病原在场内的交叉传播(生物安全)
生产流程:重点在容易转阳的阶段,全部清空1-2批,彻底消毒,空栏时间足够。
3、稳定猪场如何净化伪狂犬病?
种猪(母猪和公猪)规范免疫(1年4次)。
仔猪:活疫苗滴鼻免疫,45日龄灭活疫苗免疫;70日龄(120日龄)灭活疫苗免疫;
选择gE抗体阴性后备猪,补充种猪群体。
淘汰野毒感染种猪。
定期灭鼠。
生产流程管理:重点在容易转阳的阶段,全部清空1-2批,彻底消毒,空栏。
参加“伪狂犬病”净化示范场(创建场)现场评估有感
企业很重视:防非+伪狂犬病净化;组建净化团队(但有些分工不具体)。感谢企业的支持和配合。
需要改进之处:
(1)系统的监测方案和计划
(2)针对伪狂犬病的培训力度不够
(3)风险分析不够
(4)消毒药物没有针对伪狂犬病毒
(5)年度净化评估不全面
(6)疑似病例不剖检和诊断
(7)仍然依赖疫苗
总结:伪狂犬病净化的关键
1、基因缺失疫苗+鉴别诊断方法
选用优质的疫苗
敏感性高的诊断方法
2、注重生物安全(减少外部风险)
3、坚决淘汰野毒感染母猪和公猪
4、淘汰生产成绩差的母猪
5、净化维持后期,使用基因缺失灭活疫苗:环境中不存在活病毒。
实现不免疫无疫,真正净化。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