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粮安天下!如何提高种猪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为推进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 年),不断提升广东省种猪国际竞争力和核心种源自给率,擦亮“粤字号”种猪产业品牌,7月7日,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举办的“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与基因组选择及联合育种技术应用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研讨会现场图片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屈源泉,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林绿,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与饲料处处长罗一心,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兽医与屠宰管理处处长蒋文泓,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刘亚平,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陈三有,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四级调研员聂飞,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广东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珍芳等领导、专家和种猪企业代表等数十位行业人士出席会议。会议由陈三有主持。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屈源泉表示,广东既是生猪生产和消费大省,也是供港畜产品的主要省份。屈源泉介绍,2020年全省生猪出栏2537.4万头,居全国第六位。据统计,2020年,全省有种猪生产企业272家,出栏种猪235.68万头,居全国第一位。要加快推进生猪创新育种工作,一是制度创新,二是机制创新,三是手段创新,创建广东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建立生猪种业大数据共享平台,推进广东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屈源泉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林绿介绍,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今年3月底整合组建了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副厅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省构建农业农村推广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后非瘟时代和生猪种业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和猪基因组选择及联合育种创新发展尤其重要。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林绿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陈三有介绍,从1995年开始,广东省种畜禽质量检测中心率先开展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至今已开展了47期的种猪集中测定,同期举办了47届养猪产业博览会暨种猪拍卖会,培养了一批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人才、示范带动全省及至全国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开展,为广东省生猪种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推进广东生猪种业创新发展,从2019年开始,率先组织开展猪基因组选择及区域性联合育种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陈三有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表示,面对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应以场内测定为主,集中测定后的种公猪很难再回到育种体系中。要建立生猪育种大数据,构建创新育种共享平台。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
中山大学研究员刘小红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种猪生产性能集中测定是场内测定的补充,主要是做屠宰测定和同胞测定等,不宜再作种用。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猪基因组选择扩联合育种工作。
中山大学研究员刘小红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蔡更元博士认为:面对非洲猪瘟,应大力提倡场内测定,测员驻场指导,推广网上拍卖,人猪不接触,减轻染疫风险。同时介绍了温氏集团多年来开展猪基因组选择育种应用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效益效果。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蔡更元博士
广东省农科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研究员向华博士认为: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应增加免疫方面的指标,如果能选育免疫性能好的种猪,对疫病的防控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广东省农科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研究员向华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张桂红教授表示,在开展场内测定过程中,建议使用执法记录仪,实行全程监控。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桂红
广东省农业推广中心畜牧技术推广部樊福好博士认为:场内测定有场内测定的意义和作用,中心测定有中心测定的意义和作用,二者不可互相替代。因环境不同,猪的生长性能差别很大,若想真正比较,获得真实数据还是需要中心的测定。。
广东省农业推广中心畜牧技术推广部科长樊福好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与饲料处处长罗一心、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兽医与屠宰管理处处长蒋文泓、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刘亚平、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四级调研员聂飞等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与饲料处处长罗一心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兽医与屠宰管理处处长蒋文泓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刘亚平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四级调研员聂飞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