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猪价还要涨,为什么养猪人却不敢养了?

农牧前沿 2019-10-23

阅读()

中国养猪业正陷入着有史以来最残酷、最惨烈的一次浩劫,这甚至是世界养殖史上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中国养猪业正陷入着有史以来最残酷、最惨烈的一次浩劫,这甚至是世界养殖史上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曾长期从事新闻媒体、市场执法、经济研究和纪检监督工作的肇庆市某部门干部陈贤棠说道。
  
  从5月份开始,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很多“恢复生产,稳定供应”的措施。但我们能观察到的是,猪价仍在连续大幅度上涨,缺猪的局面不但没有缓解还愈演愈烈。截至发稿前,大部分地区的猪价已经突破22元/斤了,为什么这么多“稳产保供”的措施却彷佛没有产生效果?对于中小猪场而言(暂时不说规模大厂,他们获得的政策支持肯定是比较多的),让他们恢复生产,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为此,农牧前沿与陈贤棠进行了交流。
  
  陈贤棠
  
  一段时间内,散小户仍占半壁江山
  
  为什么这么多措施都没有把猪价压下来?
  
  陈贤棠:政策压不了猪价。价格是由供给决定的,现在的高猪价其实就是国内严重缺猪的信号。未来猪价会走到哪,真的很难说。我个人预测明年猪肉缺口可能达到3500万吨。由于全国猪肉需求量达5500万吨,尽管进口和替代品等可以填补一点缺口,但毕竟数量比例太低,无法根本性改变局面,价格肯定还要在目前的数据基线上大涨。政府政策之手,主要作用是推动生产,在市场价格方面,作用不彰,甚至可能无能为力。不只中国如此,全世界都这样,这是市场规律所决定的。
  
  为什么非洲猪瘟会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
  
  陈贤棠:造成损失的原因从外部客观因素说,是非洲猪瘟,但我们内部的主观因素也不可忽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听说某些领导要求不能再出现非洲猪瘟,这句话是极其不负责任的,非洲猪瘟出现与否,能够以行政纪律来要求吗?上层态度有问题,基层执行就更加暧昧。没有起码的实事求是精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等等就会大打折扣。法规不执行,政策不体现,追责不到位,是此次灾难防不胜防的主要构因。基层管理系统出了问题,养殖户当然也有问题,但其实还是被动和无奈。损失已经出现,必须让巨浩的血泪学费提供教益,这是我们目前应该和必须去正视、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不能又患健忘症,白白损失毫无收获。
  
  为什么现在听到很多大企业扩张、复产的消息,却很少听说中小猪场复产?
  
  陈贤棠:规模场集团企业的复养和普通养户的复养不是一个概念,企业得到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是比普通养户大得多,抗风险能力也更强,起码生物安全的综合条件要强得多。但中国在一段时间内,普通养殖户,也就是散小户仍会占据半壁江山。所以,我们既应该关注那些大企业,也要关心小散户。其实,大企业的一些成功做法,也完全可以小散户上复制。小也有小的优势,不但关系到市场供应,甚至关系到增收脱贫等国策的体现,故而应该全面来对待。中小场复产的困难比企业大得多,设施、技术、资金、环境等等的局限性和制约性,更加突出,这应该是复产无法开展的主要原因。必须指出的是,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去解决这些困难,耗时太长甚至难有希望,因此,政府出手,势在必行。
  
  复产之路道阻且长
  
  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出台恢复生产的措施,为什么普通养殖户不敢复养?
  
  陈贤棠:不论是规模场还是普通中小养殖户至今为止还不敢养的原因,说到底就是信心太弱。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这里我要强调恢复生产和正常生产的关系。现在一个劲强调恢复生产,却不提另外一个更加关键所在——正常生产,这很片面,也没有抓到根本,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常生产涵盖了生物安全、市场环境、成本控制、人员搭配、国家政策等各方面。“恢复生产”只是一个手段,“正常生产”才是目的,生产不正常,恢复就没有意义,市场供应就是空话。恢复了生产但是不能正常生产的话,赔钱的还是养殖户。为什么我强调正常生产,如果只是一味的鼓励大家恢复生产,但是保障的政策、手段跟不上,老百姓受到二次伤害时就更加没信心了,甚至会出现二次大劫损,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信心的建立是需要多方面的保障作为前置条件的。
  
  举个例子,按照过去正常年景养一头猪的成本大概是1100-1600之间,我们取个中间值算1350元,一个出栏500头的猪场如果遭遇了非瘟全军覆没,亏损差不多到70万,这里还不包括人工场地等等其他的费用,一个普通老百姓哪能承受几十上百万的亏损。更何况有些人前面已经跌得鼻青脸肿,现在再来赌博式的一锤子买卖,稍一不慎,万劫不复的灭顶之灾,有几个人敢冒险?所以只鼓励大家恢复生产却不保障正常生产我认为是不负责的。
  
  政府是做了很多措施,但还是很多人会担忧,这是不是临时政策的权宜之计?会不会有变动?现在放开了,等产能恢复后是不是又收紧?现在禁养区非禁养区的划定是五年,五年之后是不是又不让养了?很多东西没有给一个明确的基层保证,大家是很难稳安心搞生产的,更遑论稳定正常的生产了。
  
  除此之外,复产路上还有别的问题没解决吗?
  
  陈贤棠:一,政策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国家下发了大的、全面的政策,但落到地方,地方政府要如何细化形成系统。到地方政府后,每个基层部门又怎么结合当地情况去落实针对性的措施,政策配套的关键点没有到位。就比如在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呼吁恢复生产的时候,某地林业局今年9月份还要下令强拆猪场,而且是在适养区、二十年前就存在的猪场。上头政策的系统性和地方政策的针对性不配套,甚至矛盾对抗,这是非常值得警惕和必须纠正的状况。否则,连土地这个最起码的平台都没有保障,其他就更加免谈了。
  
  二、科技支持遇到瓶颈,直接的说就是疫苗。非洲猪瘟疫苗什么时候出来?推向市场的时候是否已经足够成熟不会造成二次灾难?当然这是科学的东西,可能不应该有什么时间表要求,不能用时间衡量,只能等待科学家的好消息。现在据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土疫苗,我觉得尽管应该鼓励大家集思广益开展研究探索,特别是在生物安全方面,但疫苗毕竟是世界性难题,应该规范、遵循科学,我担心的是如此“乱世英雄起四方”,急而出乱,也不是好事情。
  
  三、如何给养殖户推行保险和落实扶持资金。现在想复养,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我估计八成以上的养殖户都遇到这个拦路虎。国家下发的扶持政策、补贴资金很多,但好像现在大部分地区都是有雷声没雨下。地方政府怎么调动保险公司,让他们给养殖户推行保险?怎么落实扶持资金,做到公开透明,建立监督机制去有效落实和防止慢、缺、漏、误?这也是目前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四、猪源的提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猪源,谈什么恢复生产?虽然官方公布的数据现在存栏已经缓跌甚至部分地方微止,但是猪源严重缺乏仍是不争的事实。比方说,规模化养殖场的能繁母猪,现在充其量也就是6百万左右,加上散小户的零星留存(被非瘟扫荡最彻底的就是这部分),总数怎么样都难以有8百万了,如果按照全国正常供应需要4千万的警戒线基数计算,五失其四,缺乏量真是历史罕见。更加可怕的是,这些数据依然在减少中,我认为明年会是国内缺猪的高峰期,如果这些判断属实,解决猪源问题更是重中之重、迫在眉睫。
  
  要恢复生产再达到正常生产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陈贤棠:最近整个养猪业好像很平静,给大家一种正在恢复的感觉,但实际上现在中国还有多少猪,没有人知道。我预计中国猪市3年内都恢复不了元气,虽然以后肯定会是递进式增长,但是现在的基数太低了,加上阻碍的因素又多又大又难,所以前一两年的增长会很慢。要恢复生产甚至说回到正常生产,很艰难。但相信通过政府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曙光肯定出现。关键还是措施对头和系统全面,那样才可以恢复信心、生产、正常。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