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猪价格连续上涨,整体呈现出涨速不快但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其上涨主要受供应缩量、政策托底和需求回暖等因素影响。后市来看,短期内仍有一定上涨空间,但中长期受产能等因素制约,价格可能呈现震荡或回落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7月猪价迎来开门红,已连续上涨近3周
据养猪信息网数据,截至7月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7.43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08元/斤。此轮猪价上涨潮已连续近3周,共计上涨0.3元/ 斤,涨幅 4.27%。
从区域来看,7月1日北方区域猪价全面上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涨幅明显,辽宁单日涨幅达0.08元/斤,北京、天津涨破7.5元/斤大关。南方区域同样涨势良好,华中地区震荡走强,华东地区高位盘整,广东猪价涨破8元/斤,西南地区也明显上涨。
近期猪价持续上涨的原因
市场供应阶段性收紧,或为中下旬以来生猪行情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
供应端缩量:月末猪企通常会核算业绩,当成本较高或业绩已达标时,往往会缩量出栏,将部分出栏计划放到下月。此外,贵州、湖南、广东等地近期的大降雨天气,引发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使得生猪区域调运不畅,影响了生猪出栏,市场供应减少,推动价格上涨。
政策托底作用:6 月11日国家启动1万吨中央冻猪肉收储,虽规模有限,但释放了积极信号,提振了市场情绪,对生猪价格起到了托底作用,增强了市场对猪价上涨的预期。
需求端回暖:暑假临近,旅游餐饮复苏,部分地区还有备货需求,使得猪肉消费需求阶段性增长。同时,学校未放假期间,食堂采购也为猪肉市场提供了一定支撑,需求的增加对猪价上涨起到了推动作用。
市场情绪影响:生猪市场情绪脆弱,受天气多变以及市场炒作夏季断档等因素影响,养殖端产生了部分惜售情绪,减少了市场生猪供应量,促使猪价上涨。
未来猪价展望
短期有上涨空间
7月中上旬,在二次育肥的支撑下,猪价或延续偏强运行态势。月初生猪供应压力有限,且养殖户看涨情绪升温,压栏挺价惜售行为可能继续维持一段时间,推动猪价上涨。
中期可能震荡
由于当前生猪产能整体依然处于较高水平,随着价格上涨,后期猪企出栏量可能会增加,供应压力会逐渐显现。同时,高温天气仍在持续,消费端对猪肉的需求难以大幅提升,供需博弈下,猪价可能会出现震荡。
长期有回落风险
从长期来看,根据能繁母猪存栏量等数据,2025年下半年理论出栏量呈环比增量,供应整体充足。8月在中秋、国庆双节备货带动下需求将季节性回暖,推动猪价阶段性反弹,但国庆节后,需求虽有腌腊等刚性支撑,但2026年春节较晚导致需求启动延后,四季度需求支撑力度有限,猪价仍存回落空间。(来源:综合养猪信息网、新浪财经、新农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