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能生物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 > 内容

生猪市场基本面改变,“逢节必涨”变“逢节必跌”!

新农观 2022-09-08

阅读()

从去年开始,猪价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即从以往的逢节必涨变成了逢节必跌。其实猪肉消费有明显的特点,往往下半年要好于上半年,往往节日前...

从去年开始,猪价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即从以往的“逢节必涨”变成了“逢节必跌”。

 

其实猪肉消费有明显的特点,往往下半年要好于上半年,往往节日前夕会迎来消费激增,而养殖户们也会根据这个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出栏、压栏,这也是生猪市场的一个常态了。

 

但是从去年开始,“逢节必涨”这个规律似乎就被打破了。在多个节日,猪价都没能像大家所期盼的那样迎来上涨,反而一直下跌。一直到今年上半年,在各大节日前夕,猪价走势也表现平平。眼前马上临近中秋节了,猪价又下跌了。

 

生猪

 

虽然“逢节必涨”似乎失灵了,但是导致失灵的原因却发生了变化。

 

去年整个生猪市场都处在下跌的状态,主要就是因为生猪产能过剩,供明显大于求,或者说市场根本消费不动。尤其是上半年跌得那叫一个惨烈。直到10月份,猪肉价格跌至个位数以后,低价效应刺激了市场消费上升,猪价才有所好转。

 

然而到了今年,生猪产能在4月份时恢复到了正常保有量区间。到下半年,消费利好开始显现。虽然临近中秋猪价依然跌了,但这时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端调控发力,在节前中央及各地方都投放了储备猪肉,缓和了生猪市场的走势。所以,这次的下跌应当与之前的下跌区别来看,或者说生猪市场的基本面已经发生了改变。

 

生猪

 

第一,供需格局变了。从之前的产能过剩到当前供需已经达到了基本平衡,而对应生猪出栏则呈下行趋势。

 

第二,市场的“动能”开始发挥作用。

 

什么叫市场的“动能”呢?就是由市场供需层面自发引起的猪价上涨。

 

去年,这种“动能”可以说很小或者是不存在的,因为去年四季度市场消费的激增是被刺激出来的。

 

一方面是低价效应的刺激,在十一前后,市场猪肉价格跌到了个位数,而年初时的价格是多少呢?是30-40元一斤,两者相比差价太大了,谁能不心动?谁能不去像抢白菜一样抢猪肉?

 

另一方面是疫情反复,个别地区发生了一些抢米抢肉的情况,再加上商务部也鼓励大家多储备生活必需品,于是囤米囤肉的情绪上涨,刺激了市场消费。

 

但是到了今年,这种刺激基本已经不会出现了,因为一方面产能的去化已完成,供需已经发生了改变,市场的肉价也很难再跌到个位数了。

 

另一方面,疫情零星复发已成为常态化,各地区应对能力以及备货都是十分充足,基本不会再出现抢米抢肉的情况了。

 

生猪

 

所以这个时候市场的“动能”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但是在中秋节的时候,这个“动能”的作用还并不大,再加上政策端的调控,所以猪价每每在接近12元/斤的关口时又再次掉落,但是进入到四季度以后,情况可能就不同了。

 

首先,国庆是长假,那时天气已经变冷,再加上灌肠、腌腊等需求陆续开启,这时候需求就会相对集中(注意不是说需求大涨,而是相对集中)。虽然这时候,储备肉依然会投放,但是对市场的抑制程度就明显会弱于9月份了。

 

所以不必纠结“逢节下跌”这个怪圈,因为四季度猪价上涨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只不过是涨多涨少的问题罢了。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