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发布二季度畜禽养殖成本收益测算,数据显示二季度牛羊盈利,家禽处于盈亏线,生猪陷入全面亏损。
据了解,生猪(按育肥猪平均体重120公斤)自繁自育盈亏成本线为17.75元/公斤,亏损162元左右;外购仔猪育肥盈亏成本线为24.37元/公斤,亏损956元。
01生猪出栏4.4亿头,猪价降幅已过半
数据显示,当下我国现存养猪企业共有37.65万家,上半年新增2.6万家,同比下降31%。就生猪存栏量而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底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3911万头,接近4.4亿头,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991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4564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34万头。
就猪肉产量而言,2021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共有2715万吨,1-6月份我国进口冷冻猪肉230万吨,此外,还有去年积压在冷库中的上百吨进口冻肉,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我国的猪肉供应量超过3000万吨。
7月份最后一周,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为每公斤25.93元,比本轮“猪周期”最高价低33.71元,降幅达到56.5%。
农业农村部日前表示,猪肉市场供需在一定时期内会维持基本平衡,养猪业有望保持适当盈利,但养猪的高利润阶段已经过去。
前两年,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国内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明显减少,导致国内猪肉价格不断走高。目前,生猪生产已完全恢复,猪肉市场供应相对充裕,价格明显回落。从今年2月份开始,国内市场生猪价格连续6个月下降。
02临时救助补贴、贷款贴息补助齐上阵
猪肉价格快速下跌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从长远来看,也可能会使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影响更长一段时期的猪肉供给和肉价稳定。对此,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陆续出台措施,稳定市场供应,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文件,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用5到10年时间,推进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完善,有效缓解市场周期性波动,持续增强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作为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的“总开关”,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生猪市场供应和猪肉价格。未来,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将建立以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指标的逆周期调控机制,完善和强化调控政策措施,熨平“猪周期”波动。
一方面,保持能繁母猪合理存栏水平,以正常年份猪肉产量为参照,设定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另一方面,稳定规模猪场存量,将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单位纳入全国生猪养殖场系统备案,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同时,要求各省在生猪产能出现大幅波动的时候,及时采取临时救助补贴、贷款贴息补助等措施。中央财政将结合各省落实稳定生猪产能和资金投入情况,在安排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时予以适当倾斜。
除此之外,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还将强化生猪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生猪信息发布制度,引导生产主体合理调节产能,更好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加快建立现代化的生猪养殖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和加工流通体系,促进绿色循环发展,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水平,推进生猪产业现代化。
农业农村部表示,未来将制定生猪产能调控的实施方案,将能繁母猪存栏量等指标任务下达到各省,并指导各省制定细化落实方案。同时,产能调控方案将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政府猪肉储备预案协同发力,形成产能调控与市场调控相互配合,源头预先调控和产品终端调控互相补充的格局,更好促进生猪稳产保供。
官方止住猪价下跌步伐、稳定猪价、降低猪周期对养猪人影响的决心可见一斑,但养猪人自身也需要寻找降本增效出路,在生产环节、猪场管理等方面下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毕竟“求救”不如先“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