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能生物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 > 内容

区区40年中华土猪岌岌可危!肉肥、长得慢?土猪该如何翻身?

猪好多网 2021-01-12

阅读()

总的来说,中国土猪业可谓是一路坎坷,光是将它们保护起来还不够,只有将中华土猪商业化,让更多人爱上土猪肉,我们才能赢得这场土猪的“保卫战”!往大了说,这是在保护中华物种基因;但实际上这也是在为中华后人留下“舌尖上的味道”。

作为世界上最早养猪的国家,中国人养猪的历史,距今已有9000多年,明清时期的春节期间,单是京城杀的猪便接近10万头。可以说,中国在明清时期便成为了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

 

迄今为止,猪肉依旧是我国居民肉食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区区40年中华土猪岌岌可危!肉肥、长得慢?土猪该如何翻身?

 

在猪的“品种战”中,中国土猪原本占据着优势。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本土猪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30年过去,一场非洲猪瘟的突袭,打乱了我国养猪业原本的节奏,抛开产能下滑、猪价飙升不说,令人担忧的是,如今我们吃的猪肉并非土生土长的本土猪,而大多是“洋种猪”的后代!

 

为此,还有人提出以"猪芯片"理论来描述现阶段中国的生猪养殖,而中华土猪更是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接着往下看。

 

拥有9000年养猪史的大国,在“洋种猪”面前“溃不成军”

 

中国土猪一共有90多个地方品种,但从90年代“洋猪”大肆占领我国猪圈后,有超过80%的品种数量急速下滑。在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有31种处于濒危和濒临灭绝状态。换言之,这些猪一不小心就成了“珍稀动物”。

 

从1980年到2000年,广东大花白猪的母猪数量从1.3万头下降至几百头;浙江金华猪的母猪数量从1980年近25万头降至2007年的1万多头;巴马香猪、江口萝卜猪、官庄花猪等猪种曾经陷入濒危状态;项城猪、定县猪、龙游乌猪和窄勒黑猪这4个猪种已经灭绝。

 

从“家家户户都有黑毛猪”到濒临灭绝,经历了9000多年才扎好的猪圈,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变得“面目全非”!不由得感慨,中华土猪的消亡速度之快,甚至让人反应不过来!

 

区区40年中华土猪岌岌可危!肉肥、长得慢?土猪该如何翻身?

 

现如今,农户散养土猪的数量少之又少,规模猪场就更不用说了。由此见得,中华土猪业“岌岌可危”,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以后的子孙后代可能见不到黑猪了。中国农大的陈清明教授说“猪种的灭绝,是一场生态灾难”!这,就是“猪芯片”的威力。

 

猪圈里的“危机”,首先在餐桌上引起震荡

 

回锅肉,是享誉全国的四川经典名菜,纯正的回锅肉是四川成都的成华猪制作而成。纯种的成华猪,肌内脂肪含量可以达到3.5%,而白猪的通常只有1%。肌内脂肪含量的高低,也就决定了猪肉好不好吃。

 

这种猪一身黑毛、四肢短小,长得膘肥体壮,曾经是四川境内的猪肉主力品种。然而,在2013年5月,成华猪仅存百余头,情况最危急的时候,四川当地的成华猪仅剩下五六十头,堪比稀有的大熊猫!如今被圈养在成都的一个成华猪保种场内,成了名副其实的“保护动物”。

 

区区40年中华土猪岌岌可危!肉肥、长得慢?土猪该如何翻身?

 

另外一道浙江菜中大名鼎鼎的代表作——东坡肉,这道传承千年的名菜,地道食材是浙江本地的一种叫“两头乌”的猪,又名“金华猪”。这是中国“四大名猪”之一,这种猪头部和臀部是黑的,有点类似国宝熊猫,并且在很长时间内规模在1万头以下,因此也被称为“熊猫猪”,早在2006年就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畜禽。

 

区区40年中华土猪岌岌可危!肉肥、长得慢?土猪该如何翻身?

 

事实上,成华猪、金华猪只是中国土猪濒危的一个缩影。湖南长沙的罗代猪,命运比成华猪还要凶险,这种猪数量最少的时候,仅有8头,而这些猪如今也成了国家保护动物;还有金华火腿你一定听说过,最适合做金华火腿的乌金猪,也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珍惜保护品种。

 

本土猪不够,洋种猪来凑!

 

中华土猪濒临灭绝,国家采用了进口种猪。和普通的猪不同,种猪不是用来吃的,而是专门负责给中国的猪传宗接代的。而在我们进口的洋猪中,最多的要数美国的杜洛克猪、英国的大白猪、以及丹麦的长白猪,这三大洋猪几乎垄断了中国的种猪市场。

 

一边是中华土猪濒临灭绝,另一边却被国外垄断,可谓是“一猪难求”。

 

3年前,发生在昆明长水机场的一幕,折射出中国种业数十年之痛。而这不过是每年降落在中国的上百架种猪专机中的一架而已......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从1960年代就开始从丹麦引进长白猪。丹麦,也就是2020年9月1日那1040头种猪坐着专机抵达四川双流机场的母国。

 

区区40年中华土猪岌岌可危!肉肥、长得慢?土猪该如何翻身?

 

在那之后,又从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引进种猪。我国的猪界,进入“万国猪”时代。据不完全统计,2008-2020年,我国从国外引入种猪124818头,其中,2010-2015年间引种数量呈现正态分布状况,这6年也是我国养猪业快速恢复期。

 

截止2020年3月,据调研数据估算,全国种猪核心群较非洲猪瘟发生前下降约30%。与此同时,2020年国外种猪引种也迎来了“井喷期”。我国2020年全年种猪进口量高达30530头,创下十年历史新高。

 

与我国千万头级别的种猪存栏相比,3万多头进口种猪似乎“不值一提”。但是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国内生猪存栏量严重下滑,作为养猪大国,我们现在养猪最核心的种猪环节却只能严重依赖于进口。毕竟,在我国生猪的全产业链中,种猪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生猪出栏量,进而对市场猪肉价格起到决定性因素。

 

本土猪是被国人“吃”没的吗?

 

说了这么多,不少人会问,中国土猪是被我们“吃”没的吗?恰恰相反,本土猪稀缺,正是因为我们吃的太少了!文章前面我们有提到,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猪肉市场上有90%以上是土猪,到了2007年的时候,这个占比下滑到了2%!而洋种猪却“趁机”迅速抢占市场。

 

也许有人不信,咱们老祖宗养了几千年的土猪,怎么可能输给洋猪?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市场逐步将他们淘汰了。因为本土猪确实“打”不赢洋猪,主因有二:“肥”和“慢”。

 

区区40年中华土猪岌岌可危!肉肥、长得慢?土猪该如何翻身?

 

首先,吃肉,大家都是喜瘦厌肥的,中华土猪的瘦肉率只有40%左右,洋猪的瘦肉率可以达到60%;其次,本土猪从仔猪到出栏,要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而洋猪养5-6个月就可以了;再者,洋猪不仅吃的少,肉还长得多,喂养2-3斤饲料便可增重1公斤,本土猪则需喂养4-6公斤;最后说说产量,土猪一窝产仔12头算多的,洋猪一窝在14头以上。

 

在本土猪的数量以及质量都跟不上“中国胃”的情况下,“洋猪”在各种指标上对“土猪”全面碾压,紧接着的就是土猪的“节节败退”和洋猪的“高歌猛进”。同时,因为洋猪的到来,短短几十年时间,我国的猪肉产量提升了好几个量级。

 

另外,由于市场转向,养殖户自然也不养中国土猪了。试想,当养一头中华土猪的成本等于2-3头洋猪的成本,如果你是养殖户,会怎么选择?毋庸置疑,洋猪不仅有人吃,还更划算。在没人养的情况下,中国土猪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归根结底,这都是市场的选择。

 

该如何拯救“二师兄”?破解生猪“猪芯片”技术难题

 

既然洋种猪更符合市场需求,为何又说它是"猪芯片"?这与种猪的进口依赖有关。

 

表面上看,进口种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从国外引进种猪,能够帮助国内缩短猪周期,早日达到正常的猪肉供给水平。然而,进口种猪不同于进口猪肉。要知道,过去10年,四川每年要从国外引进2500头左右种猪,这就使得如今的四川境内有90%的猪都是洋猪的后代!由此可见种猪的影响力。

 

区区40年中华土猪岌岌可危!肉肥、长得慢?土猪该如何翻身?

 

虽说进口来的洋猪,具有长肉快、成本低的优势。但是,在我们大规模引进洋猪的同时,外资为了垄断中国的种猪产业,还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给中国出口的种猪大多都是“二流”品种,核心种猪自己留着,导致我们进口的洋猪基因不稳定,繁殖到第四代后,性能就开始退化,导致我国种猪业就陷入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恶性循环中。

 

作为全球的养猪大国,谁能想到,我们居然有一天会在养猪这件事上被老外“卡脖子”。而自主选育优质种猪,摆脱对进口种猪依赖,成为当下国内生猪业“自立自强”必须突破的关口。

 

养猪大佬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表示,对养猪来说,种猪就像是芯片一样,现在“猪芯片”必须要冲上去,不能严重依赖进口,要解决种猪国产化的问题,才能满足中国人吃猪肉的需求!那有无破解之法?我国已在持续攻关中。

 

破解方法一:克隆技术

 

虽然说中国土猪“岌岌可危”,但其实近两年也逐渐有了好的转变。我国已在开展种猪改良育种研究,快速培育、扩繁优良种猪新品种。同时,利用克隆技术,抢救性保护珍贵、濒危的地方猪种种质资源。

 

只有大量复制优良种猪个体,加强良种繁育体系构建,将生猪育种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更好地打破发达国家对顶级种猪市场的垄断,破解我国生猪产业“卡脖子”难题。

 

破解方法二:活体保种

 

为了保护日益减少的中华土猪种,一些研究者提出过冷冻精液保存、胚胎保存、生物技术保种等方法。然而这些方法还处于实验阶段,技术上还不成熟,能不能成功保种,至今也难以定论。比起这些尚处于实验阶段的方法,更有效的法子是活体保种。

 

在这一方面,我国已意识到本土猪多样性的重要,持续大力建立保种场,并撒网式地收集那些日渐稀少的地方猪种猪,重点圈养保护起来。从1996年起,国家就针对土猪出台了各种保护政策,截至2019年6月,我国已建成国家级地方猪遗传资源保种场55个、保护区7个、国家家畜基因库1个,各地也建设省级地方猪保种场(区、库)80余个。

 

区区40年中华土猪岌岌可危!肉肥、长得慢?土猪该如何翻身?

 

这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成效显著,以文中提到的正宗四川回锅肉的不二之选——成华猪为例,在近20年的遗传资源保护下,目前活体的纯种成华猪数量已由50-60头恢复到800-1000头。

 

破解方法三:将土猪商业化

 

很多东西只有失去后,大家才觉得珍贵。在九十年代,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养上几头猪,大家都觉得那个时候的猪肉非常美味,谁家炒猪肉隔几十米远都能闻到香味。可随着“洋猪”兴起后,如今中国食客刁钻的舌头做出了另一种选择。

 

越来越多人开始关心一个问题:现在的猪肉怎么不好吃了呢?对美味的追求,成为一部分食客购买土猪肉的动力。为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商家都开始走特色和高端路线,比如各种以土猪、黑毛猪为卖点的畅销猪肉品牌,也逐渐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

 

再拿成华猪来讲,在2018年,成都的种畜场成功培育出产肉量更高的改良版成华猪,8个月就能出栏,在养殖成本大大降低的同时,还保留了成华猪肉质纤维多的特点,肌肉部分甚至还可以看到大理石纹路,也就是传说中的“雪花猪肉”,味道更鲜美,肉质也更细嫩,征服了无数刁钻食客的味蕾。

 

区区40年中华土猪岌岌可危!肉肥、长得慢?土猪该如何翻身?

 

正在进入高端市场的土猪肉,可以用两倍以上的单价,弥补“出栏慢、成本高”的劣势。把成本控制在洋猪养殖的1.2-1.5倍,市场价格是它的两倍以上,那肯定是赚钱的。所以如何提高土猪的综合生产性能,才是关键。

 

破解方法四:吃!

 

最后,市场的选择真的很重要,对于我们百姓来说,搞不了科研,建不了保种场,那么拯救中华土猪的最好办法就是“吃”!大家都知道,猪不同于其他动物,不被吃就没有价值,就会被市场淘汰。我们的消费可以让有些物种灭绝,同样也能让有些物种保留!

 

结语

 

总的来说,中国土猪业可谓是一路坎坷,光是将它们保护起来还不够,只有将中华土猪商业化,让更多人爱上土猪肉,我们才能赢得这场土猪的“保卫战”!往大了说,这是在保护中华物种基因;但实际上这也是在为中华后人留下“舌尖上的味道”。怎么看,拯救二师兄,都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区区40年中华土猪岌岌可危!肉肥、长得慢?土猪该如何翻身?

 

值得高兴的是,在我国专业人士的努力下,本土猪在市场上已有了"卷土重来"之势!我们可以期待,有朝一日,中国人吃肉将不再受制于他人,具有更好的“肉质特性和抗逆性”的中国土猪,终将成为中国猪肉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突破口!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