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能生物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 > 内容

调查:养殖户很现实的忧虑!如何解决?

中畜兴牧 2020-03-26

阅读()

调查显示,对养殖户来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以降低环保投入,降低成本,但各地区、各部门对于环保要求标准不一,给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带来很多难题。
  养猪业,在畜牧业和居民消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这两年可谓颇不平顺。非洲猪瘟带来的阴霾还未驱散,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让人措手不及,加上无抗饲料这头灰犀牛,对猪业造成了势大力沉的影响。但猪价,也确实在这些压力下走进了二十元时代。
  
  01 养猪业面临多重困难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与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联合,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33个县的233位养猪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养猪户反映最为强烈的两个难题为资金匮乏和环保压力,分别占61.8%和53.2%。
 
数据表
  
  资金匮乏
  
  如今,养猪早已不再是简简单单自给自足的农村副业,而是一个更加复杂、更注重细节的行业,也是一个重资产投入的行业。从建猪场、买设备、引进猪苗、饲料供应、医疗保健到出栏,每个部分环环相扣,各环节都需要投入成本。尤其在当下,各地生猪产业正处在恢复性生产中,重新补栏、圈舍改造,以及更加严格周密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都需要加大投入。因此,融资难成了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
  
  环保压力
  
  调查显示,对养殖户来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以降低环保投入,降低成本,但各地区、各部门对于环保要求标准不一,给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带来很多难题。甚至还有些地区,生硬、僵化地理解国家环保政策,扛着环保的大旗,简单粗暴“一刀切”,搞起来“无猪市”“无猪县”荒唐政策。这种做法,不仅掐断了大量养殖业者的衣食所在,也无疑于让已经深陷困境的养猪业雪上加霜。
  
  疫情防控
  
  除了资金与环保问题,在问卷调查中,非洲猪瘟防疫技术缺乏、新冠肺炎防疫物资短缺,也是不少养猪户反映在目前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占比分别为48.1%和25.3%。正所谓“家财万贯,带毛不算”。一直以来,养殖行业成本高风险高,目前非洲猪瘟疫苗尚未问世,疫情仍然存在很大的风险,致使很多养殖户仍持谨慎扩产心态。
  
  02 精准助力,让稳产保供更有底气
  
  调查显示,受访养猪户希望得到贷款贴息、防疫物资、保险服务、技术指导等各项支持。其中贷款贴息等金融支持呼声最高,占78.5%。
 
扶贫
 
  为了应对养户面对的各种困难,推动生猪生产的快速恢复,进一步调动养殖积极性,国家近期也陆续出台相应政策。
  
  3月16日,发改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生猪生产以及相关产业的实施意见》;
  
  3月18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中国银保监会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促进生猪稳产保供的通知》。
  
  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加有料的干货在另一份文件里——3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畜禽产品保供稳价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在这场发布会上,发改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三部委齐坐镇,对这近期政策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解读。全文实录11100余字,笔者综合总结如下要点,一起来看看最新的政策风向标。
  
  1 贷款贴息支持
  
  针对资金短缺贷款难的问题,调整贷款补贴范围,降低融资成本。主要变化为中央财政将临时贷款贴息补助范围由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扩大到500头以上。而该项政策为普惠性政策,凡是符合条件的贷款都可以享受贴息支持。
  
  2 奖励资金
  
  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最早开始于2007年,当前为了调动生产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中央财政在年初下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23亿元的基础上,增加安排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7亿元,生猪调出大县的平均奖励金额由460万元提高到600万元。支持范围主要包括生猪生产环节的圈舍改造、良种引进、污粪处理、防疫、保险等,以及流通加工环节的冷链物流、仓储、加工设施设备等。
  
  3 加强信贷支持力度
  
  对于贷款难的问题,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要积极为符合担保要求的种猪场(含地方猪保种场)和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并保证贷款尽快到位。并且支持银行将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生猪活体纳入可接受押品目录,将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各省(区、市),并积极稳妥开展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试点。
  
  4 加大保险支持
  
  2019年,中央财政新增生猪保险保费补贴支出约20亿元,带动全年生猪保险承保生猪4.12亿头,保费规模113亿元,为约790万户次农户支付保险赔款144亿元,简单赔付率127%。下一步将鼓励各地在物化成本内提高生猪保险保额,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愿保尽保、据实结算。
  
  5 支持扩大生产
  
  对2020年底前,新建、改扩建种猪场、规模养猪场(户)和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户)异地重建等给予适当补助。
  
  6 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在此前支持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把生猪存栏量10万头以上的县区陆续纳入支持范围,降低企业的养殖成本。
  
  综上,无论是金融保险财政政策的真金白银,还是扩产环保政策的支持到位,无不体现了支持大中小养户积极入场的强烈信号,一项项接地气的政策正在助力找痛点、解难点、通断点,全面而有力。
  
  03 养殖户信心如何
  
  面临双疫情危机的考验,规模大、资金雄厚、产业链完整的大型企业凭借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更能经得住考验。而相比之下,中小型养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则小得多。从上述政策变化可见,政府在支持引导大企业提升发展质量的同时,也兼顾了中小型规模养户,仅扩大临时贷款贴息补助范围一项就惠及了16万养户。采取综合措施,可谓多管齐下,降低养殖户的生产风险,提振养殖信心。
  
  一般情况下,猪粮比价为6∶1时,是生猪养殖的盈亏平衡点。而目前猪粮比价在18∶1,远远高于6∶1。因此,生猪养殖的盈利在当前相当丰厚。生物安全水平比较高的大型养殖企业,补栏扩产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而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养殖户来说,提起非洲猪瘟仍然心有余悸,对于扩产仍持谨慎态度。
  
  在利润吸引与疫情担忧的博弈中,养殖户对于未来的生产信心如何?据《瞭望》新闻周刊调查显示,基于目前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60.5%的养猪户反映未来的生产信心充足,24%的养猪户反映生产信心“一般”,反映信心不足的占14.2%。
 
政策
 
  04 确保政策落地,推动产业复苏
  
  一年多以来,非洲猪瘟造成的疫情压力,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一些养殖户很难独立消化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体量有限的中小型养户。现阶段各项利好政策的出台,既符合养殖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对恢复生猪生产的有力保障。
  
  但是在《瞭望》的调查中,也有一些养猪户反映,扶持政策“看得见、够不着”。国家将养殖场户贷款贴息补助范围由年出栏5000头以上调整为500头以上。但他们贷不到款,更拿不到贴息补助。这说明一些地方在政策制定和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因此,在推进恢复生猪生产的关键时期,抓好政策落实也是当务之急。及时跟踪政策落实情况,既要避免层层甩锅,以文件落实文件,也要避免层层缩水,到养户手里不疼不痒。让好政策得以落地,养殖户真正能感受到获得感,把各项优惠政策变成“及时雨”。
  
  在调查结果中还有一项数据耐人寻味,45.5%的养殖户将保持稳定的生产规模,而37.8%的养殖户表示将扩大规模。可见,稳产扩产是绝大多数养猪户的心声。希望在政策的扶持下,“他救”与“自救”两股力量齐发,全体养猪人过去的风雨兼程、冷暖交织,都将在春天伊始化作未来奋发的养料。
  
  养户们,依然满怀希望地憧憬着每一个明天。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