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繁育技术 > 内容

超详细!后备母猪的营养策略,值得一看!

互联网 2023-07-04

阅读()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已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新热点,其中采食量及理想的营养水平作为影响其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已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新热点,其中采食量及理想的营养水平作为影响其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规模化猪场每年母猪淘汰率在30%~33%,所以每年需要补充大量的后备母猪, 而补充的后备母猪有的往往因过肥或过瘦、出现肢蹄病、繁殖障碍等而不能利用, 这就给猪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保证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母猪

 

一、背膘与初情期的关系

 

目前全国生猪养殖都提倡瘦肉型猪,而且在后备猪选择上,把背膘厚作为衡量种猪综合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全国的很多冠军猪背膘厚都在6~8 mm。

 

但是很多文献报道,对瘦肉增长的选择会反过来影响繁殖性能,在背膘厚降低的同时,会导致初情期日龄的增加。美国教授讲到,初情期是越早越好,后备母猪最好在165~170 日龄要出现第1 次发情,为以后配种打好基础。据统计的国内的后备母猪初情期平均在140~155 日龄,其中最早的有在112 d 出现第1 次发情,最晚的也有189 d 才第1 次出现发情的,比美国专家要求的初情期平均早了近20 d。

 

研究表明,长白和大白纯种猪的初情期与背膘有密切的联系,即100 kg 测定时背膘在11.00~11.90 mm 之间初情期是最早的,背膘厚在10 mm 以下平均初情期是最晚的,背膘厚在13.00 mm 以上初情期也较晚。背膘厚小于9.90 mm 的初情期比背膘厚在11.00~11.9 mm 之间的初情期晚了7.01d;背膘厚大于13 mm 的初情期比背膘厚在11.00~11.9 mm 之间的初情期晚了5.5d。

 

有研究表明, 初配前降低生长速度有利于提高母猪的利用年限, 小母猪育成期限饲延长了其第一胎后的利用年限据推荐,在诱导初情期时饲喂2.3-2.8kg/d,限制小母猪生长, 将降低生长速度, 有利于提高其利用年限。

 

二、配种前期补饲

 

后备母猪配种前二周的催情补饲,目的是通过提高采食量增加胰岛素的释放进而促进排卵,从而达到最大产仔数。一旦配种后应马上停止催情补饲,这样有助于胚胎的存活。催情补饲通过提高促黄体素的脉冲频率和血液中促卵泡素的浓度来提高卵巢的促性腺功能同时,催情补饲还提高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 而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对排卵数有正效应, 且胰岛素对卵巢也有促性腺功能。关于催情补饲的效果众说不一。因为高采食量还会增加血流量, 从而增加门静脉的孕酮水平, 而高水平的孕酮会抑制卵泡的发育。Ashworth 等研究发现,配种前两周饲喂2.8 倍维持需要的青年母猪比饲喂2.1 倍维持需要的母猪有较高的胚胎存活率,而且收集的囊胚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有较大的代谢和分泌能力,同时同窝内的囊胚发育差异较小。

 

尽管配种前较高营养水平会提高青年母猪的排卵数和卵母细胞的质量,但配种后若继续高水平饲喂却会增加妊娠期胚胎死亡率,尤其是初产母猪,死亡率可达30%~50%。营养影响早期胚胎存活率的关键时期是在紧接配种后的时间内。Jindal研究发现在配种后第1 天降低母猪采食量,比第3 天降低采食量,胚胎的存活率提高8.58%。因为配种后3 周内,受精卵形成胚胎几乎不需要额外的营养,给母猪低水平的饲粮(DE<12.55KJ/kg,粗蛋白<13.0%),喂量约1.8 kg/ 天即能维持正常的繁殖需要。相反摄入过高营养水平的饲粮,配种后最初12~24 h 内机体代谢旺盛,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影响孕激素的分泌,降低循环血液中黄体酮水平和极为重要的子宫异性蛋白质的分泌,从而造成胚胎死亡。

 

三、营养与繁殖的关系 

 

饲养的后备母猪要能正常生长发育、保持不肥不瘦的种用体况、适当的营养水平, 这是后备母猪生长发育的基本保证。

 

3.1能量

 

能量作为大多数动物生产体系中的首要限制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存在阶段性和长久性的影响。在能量利用过程中,动物总是优先保证维持生命所需的部分,生殖系统在能量分配上不占有优势。研究表明,后备母猪配种前提高采食水平,可促进排卵。

 

王延忠,等(2008)研究表明,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增加母猪排卵前大卵泡数量和卵母细胞成熟的比例,以淀粉为能量来源对卵泡数量没有显着影响,但提高了卵母细胞成熟的比例;能量影响卵泡数量和卵母细胞成熟可能与GDF-9、BMP一15和LHR、FSHR mRNA表达有关。

 

3个能量水平分别为NRC推荐能量需要的87.5%、100%和112.5%;每个能量水平分别以淀粉和油脂为主要能量来源。高能量水平大卵泡数量极显着高于中能量组和低能量组(P

 

4 h卵母细胞成熟率高能量水平极显着高于(P

 

3.2蛋白

 

蛋白质的缺乏和氨基酸的不平衡也会明显延迟后备母猪的初情期。为确保初情期不延迟。生产者不应减少发育阶段饲料中蛋白质的添加量。然而,满足肥育猪蛋白和氨基酸需要的日粮又明显的超过了后备母猪达到正常初情期所应需要量。研究表明。含15%粗蛋白和0.7%氨基酸的日粮即可满足需要。通常,在后备母猪前期。日粮蛋白质一般控制为18%,进入饲养后期。日粮蛋白质以16%~17%为宜。赖氨酸日需要量19~21g。

 

刘忠敏(2004)研究表明:在后备母猪生长期日粮中添加适量的优质动物蛋白质, 可起到补充必需氨基酸和小肽、改善日粮蛋白品质,提高动物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的作用,日增重提高11.0%-13.69%,饲料转化率提高8.85%-12.3%,同时可节省饲料成本10%-11.5%。

 

3.3钙磷

 

后备母猪日粮中应含有较高的钙磷水平。达到最佳生长率的钙磷水平并不一定能够满足最佳骨骼沉积的需要。后备母猪早期生长和发育阶段。饲喂能满足最佳骨骼沉积所需钙磷水平的日粮,能够延长其繁殖寿命。后备母猪对Ca 供给较敏感,Ca、P 失衡可造成不易受胎、产仔数少等问题。110 kg 以上的母猪每千克日粮中应含Ca 15 g,P 10 g,NaCl 15g。

 

后备母猪营养在矿物元素钙、磷上有其特殊的要求, 因后备母猪配种时出现被公猪压倒的现象,而且母猪因钙、磷缺乏而出现肢蹄病被淘汰现象也很普遍; 后备母猪正是身体发育阶段, 饲喂能满足最佳骨骼沉积所需的钙、磷水平的日粮可延长其繁殖寿命, 所以后备母猪料钙、磷需要量高, 钙的水平应比同阶段肥育猪高0.1%, 有效磷水平提高0.05%, 一般钙在0.9%~1%, 磷在0.7%~0.8%。

 

3.4维生素

 

VA 维持缺乏时, 生殖系统等组织的上皮细胞发生鳞状角质变化, 引起炎症, 并降低动物的免疫力。VA 参与后备母猪卵巢发育、卵泡成熟、黄体形成、输卵管上皮细胞功能的完善和胚胎发育等过程。视黄酸和三碘甲腺原安酸能促进胎盘催乳激素的合成, 以刺激乳腺发育。母猪缺乏VA 时,胚胎畸形率、死胎率和仔猪产后死亡率增加。后备母猪VA 用量比育肥猪用量一般要多, 每千克饲粮15 000 IU。Vqudey 等发现母猪排卵前(第2 情期第l5天)注射维生素A(1×1 IU)可提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恢复,改变卵泡成熟期间卵泡内环境。

 

VE 的功能多样, 主要表现在生物抗氧化、维持生物膜结构完整、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和代谢、防止和减缓动物应激反应。更重要的是VE 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维生素之一, 生产中将VE 称为抗不育维生素。母猪缺乏VE, 可引起胚胎重吸收, 降低窝产仔数, 其抗氧化性能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理。VE 作为抗氧化剂, 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同时VE 参与花生四烯酸代谢, 而花生四烯酸是细胞膜的必需脂肪酸和前列腺素的主要前体物质, 后备母猪发情前添加VE 可提高排卵率, 降低不发情母猪数; VE 对繁殖母猪可有效改善其繁殖性能, 防止卵巢萎缩,提高胚胎吸收营养能力, 提高胎儿的活力。VE 在后备母猪每千克日粮中的推荐量一般为60~80 IU。在饲料中添加VE 44~66 mg/kg,可显着增加窝产仔数,降低乳腺炎、子宫增生、无乳症的发生率;

 

叶酸可通过提高妊娠前期胚胎成活率而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 叶酸还可能通过调节胚胎和子宫内膜组织内的瘦素( Leptin) 受体系统, 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叶酸提高窝产仔数的关键是降低了胚胎早期死亡率,这在排卵数多的母猪上表现尤为明显。从生长期至妊娠前期在后备母猪每千克饲粮中补充高达15 mg的叶酸, 可改善母猪性成熟前的生长性能和体内叶酸营养状况。姚军虎研究认为, 一般玉米- 豆粕型后备母猪饲粮中每千克补充2~15 mg 的叶酸即可满足需要。叶酸也可提高胚胎存活率。

 

生物素:猪缺乏生物素首先表现为脱毛和皮炎, 同时发生皮肤溃疡、口腔黏膜发炎、后肢痉挛、蹄裂以及脚垫裂缝和出血等病症。肢蹄病是造成母猪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生物素与肢蹄角质化及蹄部完整性有关, 补充生物素可减少舍饲青年母猪和繁殖母猪肢蹄病发病率; 在已发病猪群中补充生物素可减少犯病猪的数量及其发病频率。生物素影响母猪窝产仔数、受胎率及发情间隔等繁殖性能。生物素可缩短发情间隔, 提高窝产仔数, 促进妊娠期子宫扩张和胎盘形成, 增加子宫扩张和胎盘表面积, 更好地为胎儿提供营养, 促进胎儿的充分发育。生物素参与能量代谢, 并可刺激雌激素的分泌, 降低不发情率。生物素根据日粮组成不同、原料贮存条件不同、饲养管理水平不同等添加量不等, 一般添加量在0.1~0.55 mg/kg, 后备母猪一般添加量为0.2 mg/kg,可提高受胎率和窝产仔数,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

 

根据后备母猪配种准备期的营养需要来看,每天每头应饲喂4~5 kg多汁饲料或5~10 kg青饲料,并搭配一定数量的精饲料。这对于排卵数量、卵子质量、排卵的一致性和受精都有良好影响。

 

3.5矿物质

 

后备母猪铜的需要缺铜会降低含铜金属酶在铁代谢中的作用, 血细胞生成异常, 骨髓合成能力变弱。猪缺铜时, 血中钙、磷不易在软骨基质上沉积, 骨胶原合成也受损, 影响骨骼发育。猪缺铜还会导致动脉壁弹性硬蛋白受损, 致使血管破裂。铜与繁殖机能的关系: 缺铜孕猪死胎率、弱胎率明显提高,个别母猪出现发情异常、不孕、流产。动物长期摄人过量的铜, 会在组织特别是肝脏蓄积。铜在肝脏蓄积过程中, 并不表现临床症状, 但以后会发生溶血现象, 其特征是突然出现严重的溶血和伴有重度黄疸的血红蛋白溶血症, 以及肝和肾脏损伤并很快死亡。朱立贤等研究认为, 饲粮中铜含量达15 mg/kg 能满足生长猪的正常需要。薛琳琳等认为饲粮中含铜30~60 mg/kg, 会对母猪的繁殖机能产生影响。后备母猪料中一般不能添加高剂量的铜, 添加量一般为150~180 mg/kg。

 

锌是多种酶以及多种激素的组成成分或激活因子, 对猪的生长发育、繁殖等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这主要是由于锌参与性腺活动和性激素的分泌, 锌能强化垂体前叶分泌卵泡素、睾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缺锌会导致母猪卵巢萎缩、发情周期紊乱、发情期延长或不发情; 妊娠母猪的胚胎发育不良, 早产胎儿增多, 母猪分娩时难产、死胎和畸形胎儿增多。高锌饲粮可使母猪所产的仔猪生长速度快于低锌饲粮母猪所产的仔猪。后备母猪料中锌的添加量一般是每千克日粮60~150 mg, 梁明振等试验表明, 后备母猪饲粮中添加85 mg/kg 锌能保证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

 

铬是后备母猪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补铬可以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减少流产, 降低死亡率, 促进母猪发情, 增加母猪产仔数。铬对青年母猪生育力低下( 如季节性不孕) 有明显的应用潜力。铬与葡萄糖耐受因子有关, 而葡萄糖耐受因子有促进胰岛素的作用。铬对猪繁殖性能作用机理是: 铬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亲和力, 再经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传递信息而提高繁殖性能。铬协助胰岛素作用于下丘脑, 促进下丘脑促性腺激素垂体释放黄体生成素( LH) , 黄体生成素作用于卵巢, 促进滤泡成熟、排卵, 从而提高产仔数。连续长时间地在饲料中添加铬( 生长和繁殖期) , 可使产仔数提高1~2头, 短期添加的效果较小( 少于1 头)。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酵母铬效果优于吡啶甲酸铬( 200 μg) 。使用酵母铬( 200 μg) 每窝可提高至少1.2 头, 使用吡啶甲酸铬( 200 μg) 每窝提高0.3头。母猪死亡率降低, 断奶后母猪再次发情所需的时间缩短。一般每千克日粮中添加200 μg 的铬。

 

硒是一种半金属元素, 硒是避免生物系统过度氧化和防止毒素伤害所必需的饲粮微量元素。硒最主要的新陈代谢功能是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充当辅助因子,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可消除脂质过氧化物的毒性作用, 防止细胞和亚细胞受到过氧化物的破坏。硒和维生素E( VE) 的相互节省效应源于二者均具有抗氧化作用。但高水平维生素E 不能完全代替对硒的需要。缺硒会使细胞容易被氧化和增加维生素E 的需要量, 低水平硒可使后备母猪肌肉的弹性和力量降低, 造成以后分娩时间过长,导致死仔数增多。缺硒会使母猪发情不规律或根本不发情, 受胎率低, 胎儿不能正常发育。硒和维生素E 改善母猪繁殖性能主要靠二者的抗氧化性能,增强了母猪的免疫水平。呼红梅等报道, 母猪饲粮中添加硒0.1 mg/kg 和维生素E 50 IU 可降低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 MMA) 的发病率。一般硒的用量为每千克饲粮0.1~0.5 mg, 后备母猪饲粮中的普遍添加量为0.2 mg/kg。

 

生产实践表明, 通过改善后备母猪饲粮中的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E, 生物素和叶酸)和矿物元素( 钙、磷、有机硒和有机铬) 的营养水平和形式, 可以满足后备母猪的骨骼和生殖器官的发育需要, 改善免疫和健康水平。缺乏VA 和VE时, 母猪发情时间明显推迟, 由于后备母猪需要的钙磷相对较多, 如果后备母猪饲喂育肥猪饲料, 会出现配种时被公猪压倒的现象, 而且三、四胎母猪因肢蹄病淘汰也与其有关。后备母猪对生物素的需要量很大, 如果生物素缺乏易引起母猪的蹄裂以及脚垫裂缝和出血。后备母猪饲粮中不能添加太高的铜, 也不允许用激素类添加剂。

 

四、营养与运动

 

后备母猪四肢是否健实是决定其使用年限的一个关键因素。Dewey等(1992)发现,青年母猪每年因运动问题导致的淘汰率为13%,成年母猪则为11%。D.Allaire等(1992)报道,母猪每年因运动问题导致的淘汰率高达20%~45%。运动问题包括一系列现象,如跛腿、骨折、后肢瘫痪、受伤、卧地综合征等。引起跛腿的原因有骨软骨病、烂蹄、传染性关节炎、溶骨病、骨折等(Hill等,1986)。骨软骨病是引起青年和成年母猪腿弱的主要原因(Martin等;1987)。营养与腿病关系目前仍不太清楚,因为很多因素如饲养的地面条件、环境、遗传等都与腿病有关,所以有关营养与腿病的研究结果常常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例如,有些研究认为生长速度快的猪更易出现运动问题(Vaughan,1971),但有些研究却发现两者间并无必然联系(Nakano和Aherne;1977)。此外,研究营养因素对母猪腿病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所需时间长、动物数量大、 一般难以满足(Dourmad等;1994))。人们希望得到后备母猪较为精确的营养需要量,以保证母猪整个繁殖生涯体格健实,但目前这方面的数据不多,有关后备母猪骨骼发育所需常量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量的研究很少。在后备母猪蛋白质营养、矿物元素与能量互作方面的研究也不多。在能量摄入量为自由采食的78%时,将饲粮钙、磷水平提高至NRC(1973)推荐量150%,并未改善母猪后备期和繁殖期(连续3胎)的体格健实度。

 

母猪

 

五、结语

 

对后备母猪的培育应在早期开始, 以便为其以后的繁殖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从45kg开始,后备母猪饲粮钙和磷水平应该比典型的生长肥育猪饲粮高0.1%。大约从120日龄开始,需要适当控制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这可通过适当限制能量摄入达到(降低脂肪沉积而保持一定的瘦肉增长速度),同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应与成年母猪相同。配种前10~14天进行催情补饲以提高排卵率,配种后早期须将饲养水平降低至催情补饲前的水平,以降低胚胎死亡率。对于单栏饲养的母猪而言,采食量比较容易控制;如果是群饲,确定配种后限饲开始的时间则比较难。因为并不是所有母猪都在同一天发情配种,不过一般在10%~20%的母猪配种后就对群饲母猪限饲,这样既对大多数母猪进行了有效的催情补饲,又使胚胎死亡率降到最低。发情的同步性对配种后限饲开始时间影响很大。总之,后备母猪营养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