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次化生产中,为了使可配种后备猪数量达到目标值,通常会对后备猪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其中最常用的手段是饲喂孕丙烯酮,一种甾(zai)体孕激素。这种方法有一个问题,即从药物停饲到后备猪发情的时间间隔存在差异。
一般情况下,对后备猪饲喂18-20天的活性孕酮,停饲后4-8天后备猪会发情。实际操作中,如果后备猪在停饲后6天内不表现发情,则可能会影响配种目标。对于导致该发情间隔长短的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
过量的甾体孕激素有可能会储存在猪的脂肪中,而在停饲之后,这部分孕激素又会释放回血液,因此可能影响了后备猪的停药到发情间隔。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一个泰国的研究团队,试图探索这个发情间隔的长短与后备猪的背膘厚度是否存在关系。
他们通过实验检查了不同后备猪P2背膘厚度与停药到发情间隔以及后续生产指标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10日的Animals期刊。
他们的研究发现,后备猪背膘的厚度与停药到发情间隔程正相关关系。即 P2背膘越厚的后备猪,停药到发情间隔越长、停饲时以及发情时血清中的孕酮含量越高。对于后续的产仔指标,产总仔数并不受背膘厚度影响;但是背膘越厚的后备猪,产活仔数越少,最肥的猪产的活仔数最少。
研究者总结指出,脂肪组织起到了甾体孕酮的储存库的作用,而过肥的母猪背膘中,释放较多的孕激素,因此影响了母猪的繁殖性能。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