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宝事件成为了最近国内金融圈最为重要的事件,没有之一。对于银行投资产品的风控,产品设计缺陷,投资者遴选等诸方面都提出了质疑。
以至于有一件非常重要的金融事件被淹没在该热点消息中,原油宝据悉设计的损失资金在90亿人民币,但是这一被忽略的金融事件可是涉及万亿市场。——那就是,生猪期货交易获批。
似乎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农产品期货,但实则不然,因为正如新闻所提,生猪产业是我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规模达到万亿级别。不过在我看来规模这可能并不是最为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猪肉价格在整个CPI中的占比非常之高。还记得2018年开始,因为猪肉价格的上涨从而造成了CPI指数的明显增长。一度猪肉成为了食品中的"奢侈品"。
那么如今在这个时间点,允许这样战略级别的农产品期货上市,到底是因为什么?其中又可能有哪种解读?
乐观的解读
之前猪肉行情时,大致了解了一下,一般生猪养殖的周期基本为一年,差不多就是从开始养殖到出栏所需的最短时间。那么从有"非洲"猪瘟开始,生猪数量减少,猪肉价格上涨,然后又越来越多资本进入该行业至今,已经差不多一年半了。而这个周期差不多就是第一批投入养殖,然后开始逐步出栏的时长。那么最为乐观的看法就是,这场猪肉的市场冲击可能已经过去,市场的供给将大幅提高,而为了防止价格的大幅回落,而希望通过期货产品的"投机"溢价,能够对猪肉价格有一个维稳的作用。其风险就是,目前虽然猪肉价格确实下降了,但是并没有明确的信息表明这场猪肉的风波已然过去,未来如果仍有"非洲"猪瘟的影响,那么期货市场是否会对价格的走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性的解读
这个就从期货主要的作用来解读,期货产品产生最为主要的作用就是套期保值。也就是为拥有大量现货的卖家,提供一份远期合约,确保现货价格不会在其上市时发生巨大的下跌,而造成巨额的损失。那么在经历了这两年猪肉价格的波动,也许就是需要有期货产品能够保证养殖户和猪肉生产企业的基本利润,通过金融市场的调节,来保证这个产业不会因为价格受损而如前几年一般迅速萎缩,在一次风波发生后,造成了巨幅的波动。其实就是为了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度,保证这个第一产业更大程度的自给自足。
悲观的解读
猪肉价格已经造成了居民总体生活成本的增加,而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的量化宽松,通胀必然发生。那么生猪价格在短期调整后(因为库存肉的大量投放),仍会因为新增供给不足,而继续走高。如果为了防止过度走高,那么必然需要进行价格的干预,相当于国家或者供给方要为抑制价格而买单。那么如何为这份损失进行补偿呢,通过期货市场的收割,通过收割市场上的"韭菜"来弥补损失。当然也可能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影响市场实际的价格,相当于把涨价的锅推给了生猪期货,那么未来城市将为这份涨价的猪肉买单。有这样一个解读的很大原因就是,在我们发展以来,农村支持城市的情况一直存在,相当于城市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是占用了农村的剩余价值。而如今城市发展进入了瓶颈,或者说达到了天花板,那么要拉动内需,保证自身的增长,而提高农村收入,让他们有更多钱去消费,去促进内需的增长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城市反哺农村的转变就在开始。未来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将会更高,而这份成本升高的"利润"就给到了农村建设和农民收入的提升。
当然上述解读,也是我基于产品和市场的认知而阐述的,最终生猪期货真正上市交易后,到底会对猪肉带来怎样的影响,还是需要市场和事实来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