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的前提必须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连续性是猪场活下去的基本条件
我国猪病较为复杂,既有本土病原,也有新病、外来病,可以说:老病未去,新病又来。近一段时间受疫情、行情、饲料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一些猪场难以为继而采取极端生产,导致问题频频,雪上加霜。
虽然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已经非常普及了,但是养殖户在猪圆环病毒病防控上依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收集了一些此类问题,就此请教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与市场总监夏伟。
PCV2属于经济损耗性疾病,在家猪和野猪中普遍存在。近20年,PCV2疫苗的广泛使用为解决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危害发挥了重要作用。仔猪接种疫苗,可以明显改善料肉比、生长速度及死亡率等生产指标。
众所周知,疫苗研发的关键是优秀毒株的筛选。不同种类的疾病因其病源特性不同,疫苗研制过程中会筛选不同种类的毒株作为种毒,例如猪瘟疫苗选择中国研究的全球最好的毒株C株作为种毒,伪狂犬疫苗选用全球广泛应用的自然基因缺失毒株Bartha-K61作为种毒。
多年来, 中国一直采取以预防为主的防制方针。早在20世纪50年代成功研制出猪瘟兔化弱毒株,简称为“C株”,并广泛开展猪瘟活疫苗(脾淋源,细胞源)的免疫接种工作。随后“C株”被引入欧洲及拉美各国,成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猪瘟弱毒毒株。免疫预防使猪瘟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猪瘟大规模流行暴发基本停止,转为以地方性散发流行为主的流行模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非洲猪瘟在养猪行业的常态化存在,给养猪场消毒工作再次敲响了警钟。加强消毒工作,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环节。春季气候逐渐转暖,各种病原微生物开始滋生,是猪群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双胞胎通过一系列产业技术变革,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工厂标准化管理系统,建立了生物安全防控,自助服务,高温料+散进散出、数字化生产,原料质量管控,产品质量防控等工厂六大流程管理体系,保障进厂的每一颗原料、出厂的每一颗成品都是安全的。
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以来,病毒来势汹汹,环境适应力极强,无药可治、无苗可打、极易传播,给养殖户和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深入了解实验室检测在免疫程序、种猪选留、疾病干预、用药依据中重要性
猪场养殖管理是由若干环节组成的,实验室检测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实验室检测提供的准确、及时的信息,可用于猪场种猪的筛选、疫苗防控的评估及控制疾病的传播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