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6年我国玉米价格走势来看,基本上印证了“一年上涨一年下跌”的观点。通过对2023/2024年度玉米供需形势的分析,笔者认为,国内小麦和进口替代品价格仍是我国玉米价格的“锚”,决定着玉米价格的总体水平。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低迷。三季度,生猪价格在短暂回归成本线以上不足两个月后,猪价从9月中旬开始再次调头向下。整体来看,受猪价低迷、供求格局影响,年内猪周期持续磨底,全行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本周国内豆粕期价整体延续上周强势,连续4周上涨。但上涨的动力主要是来自外盘的提振,并非国内市场需求的推动。近期外盘美豆期价振荡偏强,对国内豆类市场形成明显提振。
国庆节后伴随主产区丰产预期逐步兑现,且基层售粮意向偏强,阶段性供应宽松影响下,全国玉米价格持续下跌。进入11月,产区气温下降并有降雪天气,基层上量节奏放缓,下游小批量补库,供需矛盾有所缓解,玉米价格触底反弹。
非瘟过后,生猪复产迅速,2021年随着产能释放,生猪出栏量增幅明显,叠加宰后均重同比增加,共同导致猪肉供应充足,从而带动猪肉分割品价格低位震荡。另外需求提振不足、供应充足背景下,年内分割品消费淡旺季或被淡化。
在生猪市场,此前,由于东北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华北、华东、华中等地降水集中气温锐减,生猪基层出栏受阻,物流运输不畅,屠宰场猪源采购难度较高,国内生猪报价逆势走强,市场呈现连涨的走势。
冷了,真的冷了!北方近日迎来了一轮罕见的大降温,各地纷纷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仿佛冬天已经提前到来。这阵北风像刀子一样刺骨,让人冷得直打哆嗦。但是,这突如其来的寒冷天气对生猪市场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猪价火热上涨的势头愈演愈烈。
近年来,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其养猪业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可能对全球猪肉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猪价“插翅涨”,玉米、豆粕“涨翻天”,市场发生了啥?分析来了
进入11月份,立冬节气即将到来,受冷空气的影响,近期,华北、黄淮等地“一日入冬”,国内中东大部地区也出现了明显降水的天气过程,受天气影响影响,近期,国内农产品市场行情“跌宕起伏”,其中,猪价“插翅涨”,价格重心逐步上移。
热榜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