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猪在各个阶段的生理特性,然后再根据自己身的实际情况去做契合的方案,并在不断的践行验证中优化总结,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初级系统性养猪能力支撑,是很重要的认知。
之前小麦价格连续俯冲,从16.元/斤以上一度跌至1.3元/斤的关口,一度令小麦市场信心破灭。但随着部分主产区麦收时迎来了持续降雨,小麦的质量出现了分化,于是市场担忧今年小麦的质量及产量,于是提振了行情。
时值端午,小长假来袭,虽然,节前屠企有集中备货的需求,生猪屠宰量稍有提升,但是,受限于国内南北地区,高温持续发酵,多地出现强降雨以及居民消费情绪的低迷,消费市场刚需较差,节日利好不及预期,而受节前猪价偏低运行,养殖端高价出栏生猪的压力较大,生猪降价出栏增多,市场供强需弱蔓延,猪价恶化市场延续滑坡下跌的走势!
端午节到来,在人们为“甜粽”还是“咸粽”争论不休时,国内生猪以及粮食市场,行情预警升级!其中,在生猪市场,猪价“猛回头”,屠企报价大幅下挫,生猪育肥亏损压力日甚。而在粮食市场,玉米、小麦“集体反攻”,粮价呈现逆势上涨的表现!
6月20日,豆粕期货强势上涨。文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中午收盘,豆粕期货主力合约涨2.08%,报3777元/吨,盘中最高触及3790元/吨,创今年3月20日以来新高。
还在下跌!这个端午,猪价上涨又要“泡汤”了?为啥端午带不动猪价?
马上就要端午,市场期盼着端午节日能够带动猪肉的消费,从而提振猪价走势,但似乎又要失望了。因为从当前来看,临近端午了,猪价不但没有上涨的迹象,反而开始持续走跌,虽然说跌幅也并不大,但是按照这个趋势来看,端午的反弹恐怕又要泡汤了。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被应用到养猪业,“人、猪、物、场、企”被搬上互联网,越来越多的智能养猪设施出现,对猪只全生长流程进行干预,使猪只有益基因得到最大化表达。
进入6月份,按照机构根据船期预测,本月进口大豆入港规模或将达到1100万吨,而7月份,进口大豆或将在900~1000万吨左右!进口大豆预期增强,关键在于南美地区大豆丰产预期逐步兑现,国内油厂原料库存也将不断累加,豆粕供应水平也将逐步改善!
1000头美国种猪来了!为啥要引进“杜长大”?市场不淡定了:怪不得猪肉不好吃了
我国虽然是粮食大国,但在某些粮食品种上也是进口大国。就比如说大豆吧,我们的大豆对外依赖度高达80%以上,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大豆的进口来源主要就是巴西和美国等。
一头猪亏损300元,这种持续亏损何时扭转?企业应对有何诀窍?
生猪市场从去年年底开始,价格就陷入了低迷的困境,参考头部生猪企业的一季报来看,几乎全线亏损,二季度以来生猪的价格继续在底部“横着走”,生猪养殖整个行业都不好过,无论大型公司还是小型养殖户都无一幸免。
热榜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