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烈性、热性、败血性、高传染性和高死亡的一个猪的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本病列为A类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疫苗可用。
这是非洲猪瘟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吃料或者喝水感染的,可能饲料原料被感染了,也有可能水被污染了,再就是工作人员把病毒带入猪舍。每次我们进入猪圈,会不会把病毒带进猪舍地面呢,因为猪有舔食地面的习惯。
渔护署发言人说,渔护署首先于2月4日在该猪场一个独立猪舍检测出六个猪只样本对非洲猪瘟病毒呈阳性反应,继而在2月6日在另一个猪舍再检测出两个样本呈阳性反应,显示病毒已经有在该猪场内扩散的迹象。
更好地了解ASF病毒,将有助于其控制和早期诊断。研究小组负责人Grzegorz Wozniakowsk教授正在对其研究以帮助更好地了解该病。他(Walczak等人,2020年)试图研究与病毒载量和脱毒相关的风险,并提出了在猪场层面正确识别该病可能遇到的困难。
运猪车的洗消是猪场生物安全特别重要的环节,如何设置洗消参数可既不浪费资源又保证洗消效率?这项最新发表的研究可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不过这篇新闻也带给了我们几点新信息的。首先是第一次有养猪大集团在采访中公开承认自己的猪场感染变异毒株。虽然数量仅有1000头,但至少对于许多普通养猪人来说,这算是一个实锤证据,变异株不再是一个传闻。
疫苗毒在母猪身上引起类似PRRS的病毒性繁殖系统综合症,涉及症状包括产死胎、木乃伊、胚胎死亡、不育及流产。
一般情况下,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最短4天出现症状,最长19天出现症状。病毒的毒力越强,症状出现的时间越短。换言之,通常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在4-19天。
在抗击非瘟过程中,只要运用正确防控策略,不犯原则错误,传播非瘟的不利因素和抗击非瘟的有利因素均将随之转变,改变着抗感染和发病状况的优劣形势。到了一定阶段必将发生强弱程度和优劣形势的大变化,进而取得抗击非瘟的最后胜利。
非洲猪瘟闹得人心惶惶,人是移动的传染源,防控非瘟要从源头抓起
养猪过程中,我们的手会触摸猪,鞋子如果携带有病毒。踩踏过的地方病毒就会散落在地面上,而猪有舔食地面和地面采食的习惯,这个时候同样会把病毒吃到猪嘴里,从而引起猪的感染。
热榜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