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猪场发生非瘟后,希望能找到原因,但经常找不到头绪,因为非瘟病毒具有潜伏期,排查生物安全又往往会发现一些很多似是而非的漏洞,也不能确定问题究竟出在哪以及什么原因把病毒传入。
非洲猪瘟依然猖獗,猪场防治猪瘟的一些日常措施要注意,避免踩坑
非洲猪瘟防控高危窗口期包括了生猪发情、配种、分娩、断奶、转群等五大关键窗口期,每个环节方式也有很大不同。例如生猪配种、分娩期间,人和生猪的接触频率高
随着畜牧业向集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养殖场(户)的观念也逐步发生改变。从原来“治重于防”的想法转变到“防重于治”的认识,重点围绕“预防为主”的原则,因此,消毒药物也就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如何选择便宜、高效、安全的消毒药?
从2018年8月开始,我们已经走过了3年抗击非瘟的曲折路程了,为了把非瘟在国内清除,整个畜牧界做了很多工作,也想了很多办法,可是最终还是不尽人意,大家依然是闻“非”色变。
非瘟是养猪业的“头号杀手”,但可防可控,各大养猪企业纷纷出招应对,然而千防万防,无害化处理环节的非瘟防控工作最容易忽略。
“闻非色变”出现这4种情况,非洲猪瘟的可能性就很大,养猪人应该注意
很多人看到猪有点问题、症状就会怀疑非洲猪瘟,担惊受怕,这还是非太严重了,让人成了惊弓之鸟;过去我专门写过,猪发红、呕吐、发烧不一定是非,其他的疾病也会如此,这里专门给大家说下非洲猪瘟常见的一些症状要小心;
非瘟日趋复杂的今天,实验室作为防非极为重要的一个关键节点,也必须随着病毒的变化有所改变,否则可能会出现检测方法滞后、固化导致检测结果与临床不符合的情况。
非瘟背景下的消毒工作的重要性至关重要,猪场内有效消毒是猪场抵御非洲猪瘟的关键。但由于部分养猪场和从业者缺乏专业的消毒知识,在消毒方面普遍存在滥用、少用消毒剂或消毒方法不当等现象,消毒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给猪群造成危害。今天我们就谈一下常见消毒误区分析与有效对策。
对猪场健康保障来说,成功的首要因素是选址科学,自2018年非洲猪瘟暴发以来,选址好的猪场,生物安全等级更高,越不容易发生烈性传染病,已经在诸多国家级核心场得到验证。
距离猪场3km外设立车辆冲洗消毒点、死亡猪交接台(猪场第一消毒点),距离猪场1 5km处设立车辆冲洗消毒点、物品消毒房、人员淋浴间、出猪中转站(猪场第二消毒点),新增人员和小件物品专用通勤车1辆,距离猪场300-500m设立车辆喷雾消毒通道。
热榜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