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于2018年进入中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中国大陆,养猪从业者措施不及,无所适从。面对非洲猪瘟,从管理者到专家体系手忙脚乱了一段很长时间。
非洲猪瘟是个百年老病,来到中国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异”,这种变异使得原有的百年检测经验需要及时更新,因此我国2020年12月14日发布了GB/T18648-2020 非洲猪瘟诊断技术。
不仅仅是我国,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遭受或遭受过非洲猪瘟(ASF)侵袭,非洲猪瘟对全球生猪产业带来巨大的损害,当前严防死守非洲猪瘟疫情是养殖户要做头等大事,下面列举下5种危险信号,养殖户要注意提防!
快收藏!如何鉴别非瘟弱毒株和强野毒株的三重荧光PCR方法方法?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高死亡率急性猪疫病,控制不及时死亡率可达100%受2018年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养猪市场迅速紧缩,部分小规模的养殖场损失惨重,直接以破产的方式终结。
国内非洲猪瘟流行特点:1)精准清除,定点拔牙部分失效甚至无效;2)临床症状趋于复杂化或者类似蓝耳病症状,自然基因变异毒株、基因缺失毒株隐蔽流行,无症状感染猪只间歇性持续排毒......
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非洲猪瘟活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非洲猪瘟灭活疫苗基本无效,其他类型疫苗尚处于实验室研制阶段,但还没一款举世公认的安全、有效的商品化非洲猪瘟疫苗。
持续降雨影响消毒效果,高温高湿猪只易出现应激,雨水冲刷易导致病毒扩散,雨季是非洲猪瘟高发期。养殖场户要在落实好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防控手段,确保疫情形势平稳。
俗话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对于非洲猪瘟(后面简称“小非”)来说,国内养猪人由18年8月份之前的陌生,变成眼下家喻户晓的危险疾病,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截止到目前为止,市面上仍无有效的疫苗,掌握其发病规律,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仍是猪场生物安全的关键所在。
在一项新研究中,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模型来了解非洲猪瘟 (ASF) 如何在美国东南部的养猪场中传播,并评估了现有应对计划的有效性。他们发现,尽管控制措施会有所帮助,但疫情仍可能持续并造成巨大损失。
猪场瘟疫在局部地区已经达到了非常猖狂的程度,尤其是是非洲猪瘟。现在的非洲猪瘟毒性是比较弱的了,跟普通的感冒没什么区别,但它是一个治不好的“感冒”。
热榜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