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肆虐时,由于无药无疫苗,猪场很紧张,于是提出做好生物隔离、开展早期核酸检测、发现阳性及时“拔牙”的操作方法。一番忙乱之后,疫情控制住了。
人们把这个动作称之为:“净化生产”或者叫“动态清零”。
由于各种隔离、消毒措施比较多,而且经常检测核酸、发现疑似就隔离的操作较复杂,对猪的流通方式改变较大,又引出了新的问题。
有些猪场发现,外地有些大猪场不搞“动态清零”,相比天天紧张兮兮地早期检测、隔离,取而代之的是发现症状才检测。发现阳性也只将发病的“基本单元格”隔离,而不监控“相邻单元格”、“关联单元格”。
更有说服力的是,他们还说,
一、病毒30亿年前就存在地球上了,猪才700万年,病毒才是原住民;
二、地球上病毒各类不计其数,猪体中也生活着几百种病毒;
三、病毒智商很高,知道如果猪死光了,它们没有寄主也会死,所以会弱化,过程中会搞死一部分猪,但不会全部搞死。
所以,他们认为:病毒是无法消灭的,猪和病毒要“共存”,或者叫“带毒生产”,而不是“动态清零”;而且,猪得病也不会死光,活下来的会产生抗体,所以不用怕感染。
看起来挺有道理,这样一来,本地猪场就分为了“共存派”和“清零派”两个理论小阵营。
只是虽然“共存派”说得有条有理,还搬出了外地先进大猪场没清场的案例,也还是无法说服“清零派”。
因为“清零派”认为:
一、虽然病毒存在30亿年了,但这不是让猪死掉给病毒腾空间的理由;
二、虽然猪体中寄生着大量病毒,但还无法接受让急性致命病毒寄生的后果;
三、病毒弱化,不是因为病毒有“智商”,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自然选择,需要大量的感染基数才能让变异株感染足够的个体数,使其被发现;而变异,不仅会出现弱化毒株,还会出现强化毒株,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大量难以接受的死亡。
四、最关键的是,“动态清零”与“共存”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动态清零”并不寻求在整个自然界清除病毒,而是要在养猪生产中清除病毒。猪与这些致命病毒要在整个地球的层面“共存”,而不是在养猪生产中“共存”。
当然,“共存派”猪场没那么容易被说服,因为有些猪场坚信:核酸检测的速度跟不上生产需要,所以没必要检测;生物隔离的措施操作难度大,所以没必要隔离。
争论归争论,只是有个问题无人解答:
死亡率,在新闻或期刊中,只是几个数字,但是如果佛系“共存”、自由感染,放到现实生产中,是要死猪的。
问题在于:死谁家的猪比较合适?
谁来做选择?是病毒?还是天命?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