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非洲猪瘟 > 内容

非洲猪瘟后猪场如何高效复产?

猪兜 2022-03-31

阅读()

猪场在感染非洲猪瘟(ASF)后,管理者会采取定点剔除的方式,定点剔除技术简称为“拔牙”。猪场“拔牙”操作期间,管理者选择采取静默(减少操作)生产。静默生产的目的在于降低人员活动带来的风险,避免人员活动造成非瘟的进一步扩散。

猪场在感染非洲猪瘟(ASF)后,管理者会采取定点剔除的方式,定点剔除技术简称为“拔牙”。猪场“拔牙”操作期间,管理者选择采取静默(减少操作)生产。静默生产的目的在于降低人员活动带来的风险,避免人员活动造成非瘟的进一步扩散。静默生产期间,猪场不进行配种操作,母猪发情时跳过。猪场静默的时间长短由发病数量、发病栋舍、交叉程度、地域温度以及“拔牙”操作模式等因素决定。发病猪场在21天内,未出现新的非洲猪瘟阳性病例,这就预示着非洲猪瘟“拔牙”成功,猪场也会启动复产工作。

 

冬天温度较低,消毒效果大打折扣,猪场非洲猪瘟压力较大,尤其是北方的猪场。冬天猪场易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容易反复,而且拔牙时间较长,损失较为严重。春天的到来,给同非洲猪瘟抗争的猪场带来了曙光,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非洲猪瘟病毒易失活,猪场也开始了复产工作。猪场复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母猪不发情、健康度较差等,这些导致猪场的生产成绩较差,比如35天受胎率、分娩率以及产仔数。猪场复产工作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生产计划、生产技术、人员管理、健康管理以及产品有机结合。

 

1 猪场复产期间生产成绩较差的原因

 

猪场的复产工作比较艰辛,复产期间猪场的生产成绩较差,生产效率较低,如35天受胎率以及分娩率较低、产仔成绩较差。生产成绩差是多种因素协同导致,是常规生产不曾遇到的非常规问题,导致生产人员难以把控。复产期间,造成猪场生产成绩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1猪场静默操作导致母猪体况较差以及猪群亚健康状态

 

猪场静默生产,停止免疫、保健以及治疗工作,母猪每天饲喂一餐,除消毒工作外,停止生产人员的一切操作。母猪每天饲喂一餐,部分母猪不能及时调膘,饲喂量不足导致母猪体况较差;由于长时间静默,母猪不免疫、不保健以及不治疗,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

 

良好的体况和较好的健康度是母猪好的生产成绩的保障,是猪场高生产效率的基础。当母猪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体况较差时,猪场的生产成绩往往较差,比如母猪的7天断配率降低、后备猪不发情、母猪发情不静立、母猪妊娠失败等。在复产初期,猪场有较高数量的待配母猪,体况和健康度是造成母猪生产成绩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片

 

1.2静默时间较长导致母猪乏情

 

猪场发生非洲猪瘟后,会执行一段时间的静默生产,静默期间母猪不配种,发情母猪跳过,待复产时再进行配种。此操作就导致了猪场遗留较多数量的待配母猪。待配母猪占到整个母猪群的20%-80%,比例高低是由静默时间决定的,静默时间越长,比例越高。母猪的发情周期为21天,并不是代表着21天之后母猪一定会发情,母猪发情跳过两次后,就会导致母猪乏情,具体表现为母猪发情周期延后、发情不静立、发情表现不明显、发情静立时间较短、排卵数较少等。

 

静默时间较长,母猪就会有多次发情跳过,这就导致了母猪后期的发情困难,也就是出现乏情表现。乏情母猪较难处理,发情表现不明显以及发情不静立给生产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影响生产人员对母猪的情期鉴定以及最佳配种时间的判断,进而直接影响到配种成绩。此外,乏情母猪激素分泌紊乱,母猪的排卵受到一定的影响影响,跳过次数越多,产仔成绩越差。

 

1.3公猪不能正常使用以及生产操作受限

 

猪场复产初期,生产操作会受到很大限制,复产并不是立即恢复正常生产,复产是一个逐渐恢复到正常生产的过程。“拔牙”成功不代表着非洲猪瘟病毒完全从猪场消失,可能在某个角落会留有非洲猪瘟病毒,过多的操作可能导致遗留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母猪,造成疫情二次扩散。鉴于未知的风险,复产前期的生产操作是受限的,包括不能使用公猪以及限制生产上的过多操作。

 

公猪在猪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母猪的发情以及及时识别出发情母猪。公猪不能正常使用,母猪的发情、发情表现、静立时间以及最佳输精时间都会受到较大影响,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生产成绩。生产操作受限,查情、配种环节尽量减少员工与母猪的接触,操作受限导致发情鉴定以及输精不到位,直接影响到配种成绩以及母猪的利用率。

 

图片

 

1.4母猪原栏配种

 

复产初期,发情母猪不能调栏集中,母猪在原栏进行配种。原栏配种会导致各种问题,比如配种母猪不能及时调膘、查返情操作不能正常进行、受孕失败母猪不能及时挑出以及得到处理、栏位利用率降低、猪场栏位周转困难、妊娠母猪定位困难、临产母猪不能及时上产床、跟胎免疫困难以及免疫猪只遗漏、母猪生产信息丢失等等。原栏配种直接增加了劳动量、降低了人工效率,影响到了母猪的健康管理、体况管理,同时也降低了母猪的利用率,降低了猪场的生产成绩。原栏配种对猪场的影响是多维度的,而且对猪场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是制约猪场生产效率的一大因素。

 

2 非洲猪瘟后猪场如何高效复产

 

非洲猪瘟过后,猪场要开始复产工作,复产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将猪场问题逐渐解决,生产成绩逐渐变好、生产效率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猪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猪场人员而言,这些问题非常头痛。面对困难,猪场人员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必须要有逐步攻坚、接受不好结果的心态,前期准备也必须要完备,复产工作虽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多措并举,将损失降到最低,用最小的损失、最短的时间将出现的问题解决掉。复产工作要想高效,猪场管理者必须要找到影响生产成绩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做好关键点的把控,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产计划,做好人员培训,同时配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部分产品。

 

2.1合理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猪场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猪场的效率和产出,关系到猪场的成本和利润。非洲猪瘟后,猪群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要重新制定生产计划,包括配种计划、分娩计划、断奶计划、留种计划、淘汰计划以及引种计划等。

 

非洲猪瘟后猪场的生产计划,必须要实际、合理、科学,要根据母猪的存栏结构、后备猪的数量、分娩计划与断奶计划等来制定。生产指标的设定必须要合理、实际,非洲猪瘟后母猪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生产成绩必然会下降,比如受胎率降低、7天断配率降低、淘汰率升高、后备猪利用率降低等。生产计划要与猪场现状相匹配,与母猪的状态相匹配,合理的生产计划才能尽早实现猪场的满负荷均衡生产,才能尽早转亏为盈。

 

图片

 

2.2尽早提升猪群的健康度和恢复猪只体况

 

复产开始后,兽医必须要到现场评估整个猪群的健康状态,制定合理的保健计划,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和抗应激的能力。等猪场彻底稳定后,兽医要对不同类型的猪只采血进行抗原和抗体检测,评估猪场的疾病情况,进一步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健康度是母猪正常发情、排卵、胚胎着床以及分娩的基础,是母猪创造高繁殖成绩的基础,所以复产初期要先进行猪群的评估与保健。

 

体况是影响生产成绩的另一主要因素,良好的体况可以提高猪只的抗应激能力,是母猪正常发情排卵以及胚胎着床的基础。复产初期,管理者要评估猪群的体况,找出体况较差的母猪并做好标记。对于体况较差的母猪,不要急于进行发情处理,要进行优饲,增加母猪的采食量以及添加葡萄糖,等母猪体况恢复后再进行处理。复产初期,猪群健康度略差,此时母猪的体况应该是偏胖一些,3分-3.5分膘较为合适。

 

复产过程中,生产人员肯定会遇到体况较差母猪发情的情况。这些母猪配种往往成绩较差,不配种发情跳过则容易造成母猪乏情,应该如何抉择呢?体况差的母猪还是要配种的,发情跳过影响会更大,后期利用难度更高。体况较差但是又不得不配种的母猪要在配种后第三天进行优饲,体况越差,日饲喂量越高,两周调膘一次,尽快将膘情恢复到正常水平。部分体况较差母猪可能妊娠失败,但是优饲处理以及输精刺激会使妊娠失败母猪发情更为正常。

 

2.3 明确母猪的存栏结构以及栋舍中的位置

 

复产初期,管理者必须理清猪场母猪的存栏结构(母猪类型、异常状态天数、母猪数量),精确的母猪存栏结构能够帮助管理者制定准确的配种计划以及高效处理措施,提高复产的生产效率。此外,管理者一定要明确猪群栋舍布局,栋舍各区域分别是什么类型的母猪,母猪数量有多少。母猪做好定位,才能实现对母猪的高效处理,才不会遗漏任何一头待配母猪,提高母猪的利用率,提高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生产效率。

 

图片

 

2.4分批分类高效处理以及把握二次发情的机会

 

在不同生理状态下,母猪的发情是不一样的;相同生理状态下,状态天数不同,母猪的发情也是不一样的。要想实现母猪的最大利用,我们必须对母猪进行分批分类处理。分批分类处理可以降低母猪的发情难度,可以降低猪场的生产成本,提高母猪的生产成绩和利用年限。

 

母猪发情跳过时间越长,乏情越严重,处理难度越大;母猪发情跳过时间越短,发情相对稳定,处理难度较小;空怀母猪以及大日龄后备母猪处理难度较大,断奶母猪以及流产母猪处理难度较小。发情跳过时间较短的母猪,一定要做好调膘工作以及诱情查情工作;处理难度较大的母猪,可以考虑采用激素处理,促进母猪更好的发情。具体处理思路以及方法如下表:

 

表1  断奶未配母猪以及流产母猪处理措施

 

图片

 

表2  空怀母猪以及大日龄后备母猪(>250天)处理措施

 

图片

 

备注:空怀母猪定义为配种后妊娠检查未受胎的母猪

 

母猪发情跳过两次后,部分母猪就会出现乏情表现,所以在正常生产中,只允许母猪发情跳过一次(体况偏瘦或者流产等情形),母猪第二次发情必须进行配种。猪场复产,管理者一定要把握母猪的二次发情时间节点,现场人员一定要找到还没到二次发情时间节点的母猪。针对二次发情母猪,生产人员要做好母猪的优饲和诱情工作,加强对母猪的刺激。母猪二次发情的数据可以参考表3。二次发情,母猪发情表现较好,配种成绩较好,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做好母猪二次发情的管理,可以降低猪场的成本,提高母猪的利用率,提高猪场的生产成绩。

 

表3  母猪二次发情的数据

 

图片

 

2.5费尔蒙的合理使用

 

公猪能够较好促进母猪的发情,缩短断配间隔,促进发情表现,提高排卵数,减少输精的倒流,提高猪场的生产成绩,极大提高了猪场的生产效率。复产初期,公猪不能正常使用,复产效率大打折扣。费尔蒙是全球唯一的三分子信息素,能够起到完全替代公猪的作用。费尔蒙的使用,解决了复产不能使用公猪的问题,提高了母猪的利用率,保证了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生产效率。费尔蒙在猪场复产期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是用于母猪的查情诱情,促进母猪的发情;二是用于母猪的输精操作,输精结束后,费尔蒙促进母猪的宫缩,减少精液的倒流。

 

图片

 

2.6适时配种管理

 

母猪发情会表现出各种出现发情症状,主要表现为双耳竖立、目光呆滞、外阴红肿流黏液、外阴温度升高、接受公猪爬跨或者爬跨其他母猪以及采食量降低,其中母猪静立是决定是否配种的主要因素。母猪发情并不代表母猪一定会静立,当母猪的健康、体况以及生产管理出问题后,部分母猪会出现发情不静立或者静立时间与情期不匹配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母猪发情跳过或者受孕失败。复产时,部分母猪的体况、健康度稍差或者发情跳过次数较多,母猪必然会出现上述问题。

 

对于母猪发情不静立的问题,现场人员要做好查情管理以及适时配种工作。母猪发情前期外阴会出现樱桃红,内膜潮红,黏液较为稀薄,2-3天后,母猪进入发情期,外阴颜色由樱桃红转为暗红色,外阴出现皱褶,内膜由外向内潮红逐渐消退,黏液也变得粘稠,此时正常母猪出现静立反射,也进入了配种阶段。后备猪发情期持续时间为43-46h,经产母猪发情期持续时间为53-55h,排卵时间发生在发情期的三分之二时期。母猪不静立,我们可以通过外阴的变化以及黏液的程度来判断情期,从而对母猪进行适时配种工作。适时配种需要查情人员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能够通过外阴以及粘液的变化准确判断母猪的情期。适时配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母猪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增加产能,提高复产效率。

 

图片

 

2.7生殖激素的合理使用

 

复产期间用到的生殖激素主要是氯前列烯醇、促性腺激素以及烯丙孕素。这三种激素可以较好的解决母猪乏情的问题,增加母猪的利用率。但是,对于此类外源性激素,使用一定要谨慎,激素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母猪对于激素的依赖性,对后期的生产效率影响较大。

 

氯前列烯醇要与促性腺激素配合使用,氯前列烯醇溶解黄体,促性腺激素促进母猪的卵泡的发育。母猪的发情周期平均是21天,分为黄体期和卵泡期。促性腺激素要用在母猪的卵泡期才能更好的促进母猪的发情,用在黄体期效果很差。复产时,我们可以通过母猪状态时间以及母猪外阴的情况粗略地判断母猪的情期阶段,再决定激素的使用时间。假如母猪外阴没有发情表现,我们可以对母猪先注射一头份的氯前列烯醇,7天内发情的母猪进行配种,7天后没发情的母猪再次注射一头份的促性腺激素。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增加激素作用在母猪卵泡期的概率,能够更好的减少激素的滥用,提高母猪的发情表现,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和生产成绩。

 

烯丙孕素相比于促性腺激素,处理周期长,操作难度大,成本高,但是使用的效果要好,母猪的发情表现更明显,生产成绩更好,也能降低母猪对激素的依赖性。乏情母猪饲喂烯丙孕素18天,人工构造黄体期,能起到较好的促发情效果。针对乏情母猪使用烯丙孕素,我不建议定时输精,乏情母猪发情并不规律,发情周期更长,激素的使用并不能使母猪达排卵时间一致。此外,乏情母猪使用烯丙孕素,要协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增加母猪5%-10%的发情率。促性腺激素的使用时间是不一样的,经产母猪饲喂18天的烯丙孕素后,在第19天注射促性腺激素,大日龄后备猪饲喂18天的烯丙孕素后,第20天注射促性腺激素。

 

3 注意事项

 

复产工作较为艰辛,静默导致了很多非常规问题,我们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多措并举,理念、管理、技术以及产品相协同。此外,在复产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下面的两点。

 

3.1人员培训以及重要工作专人负责

 

好的复产方案一定要落地,一定要执行到位。复产前,管理者一定要做好人员的培训,让生产人员明白以及熟悉复产成绩差的原因、复产工作的关键点,让生产人员有积极的心态面对复产,为紧接而来的复产工作做好准备。此外,复产时,针对一些重要环节,必须专人把控,能够更好的解决生产问题,提高生产成绩和生产效率。

 

3.2母猪调栏以及数据管理

 

猪场管理者经常会过度担心非洲猪瘟而推迟调栏的时间,长时间的原栏配种就使得猪场的栏位周转工作彻底瘫痪,造成的损失可能比非洲猪瘟造成的损失都要大。在猪场稳定后,猪场必须要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栏,猪只集中,有序的恢复猪舍的猪只布局。此外,在复产初期,生产人员要做好数据管理,记录好配种母猪的耳号以及位置,及时悬挂档案卡,可以在档案卡上通过不同颜色标记配种周次,以便后期的调栏工作。

 

4 总结

 

猪场非洲猪瘟后的复产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个良好的心态面对,并作好持久战的准备。同时,猪场复产前,我们要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复产计划,争取用最小的损失和最短的时间解决掉这场“战斗”。

 

猪场复产较为艰难,这就要求猪场做好生物安全工作,优化生物安全流程,完善生物安全设施。此外,猪场也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通过生产模式的调整以及严格的人员管控将非洲猪瘟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生产模式的调整包括单元格管理、批次化、分区管理等,这些调整能够较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员以及猪群的交叉,减少非洲猪瘟带来的损失。非洲猪瘟损失越小,猪场复产越高效,生产效率也能尽早恢复到常规水平。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