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南农业大学、大北农集团及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共同在国外科学期刊《Virus》上刊文,介绍了中国养猪业在应对非洲猪瘟传播上所获得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该文章既是对中国养猪业近四年以来与非洲猪瘟抗争所汲取的值得参考的经验,也描画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病毒的路线图。
人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因素
文章作者们指出,人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源头。在研究者所调查的发病案例中,有46%的发病来源与人员或运输有关。而有42%的案例与饲料相关。
实验室研究显示,病毒在污染的饲料或昆虫如蜱虫中可以存活数月,特定种类蜱虫可以携带病毒长达4年之久。
作者们写道,目前还不清楚非瘟幸存猪可以带毒多久。有些研究显示,有感染猪在康复后6个月仍在排毒。而且康复猪通过与易感猪接触后仍可以引起发病。研究显示病毒在粪便中可以存活至少11天的时间。猪场发病一个月之后,在地板和栏墙上仍然可以再次检出病毒。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