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猪场硬件设施是生产成绩的天花板,那么猪场布局就是非洲猪瘟防控的天花板,而猪场布局对于非洲猪瘟病毒的阻断通过人为设置的道道封锁线实现!
综述
沈阳报告首例非洲猪瘟两年以来,对于制服非洲猪瘟这头凶猛野兽的方法,整个行业采取了无数种、无数次尝试,结果非常乐观,也非常悲观!
一、乐观分两方面
1、生物安全可以确实、真实、有效成功防控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严格遵循“接触传播”的定律,我们以此非洲猪瘟病毒特性制定的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方案取得了真正成功,火热的“拔牙技术”成功同样是基于此;
2、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反馈,提高猪只耐受性可以确实、真实、有效协助非洲猪瘟防控,而提高猪只耐受性与提高生产成绩方向是一致的,这也是大家愿意尝试、接受、致力提高猪只耐受性的原因;
二、悲观分两方面
1、非洲猪瘟疫苗的“不确定性”,虽然非洲猪瘟疫苗还未正式上市,但是多数场已经“尝鲜”,而且是有渠道、有人脉、有实力的集团养猪企业带头而为,结果就是差强人意了。大部分集团企业2019年底明确禁止使用,而本来的行业老大,目前老三的位置也是岌岌可危;中大型规模场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时,有能力的猪企都做了清群,选择建立阴性猪群从新来过;中小散受限于认知和资金的缘故,至今在疫苗形成的沼泽中不断的挣扎;
2、非洲猪瘟防治药物的“滑铁卢战疫”,从去年初的月桂酸、喹诺酮类,到下半年的神中药,直至今年长沙畜博会的具有“特异性防治”作用的饲料添加剂。虽然都有看似正确的“理论”依据,但是在华丽登场后无一不得不选择黯然离场,或者扮演别的角色重新登场,而宣传具有“特异性防治”作用的饲料添加剂还正在接受市场验证,不知他们宣传的“特异性防治”与免疫学上的特异性防治是否一样,因为具有特异性防治的产品是可以接受攻毒试验的,比如我们经常用到特异性防治疾病的疫苗。如果不能像疫苗一样接受攻毒,恐怕这种是变味的“特异性防治”,不知是否会步月桂酸、喹诺酮类、神中药的后尘?
乐观与悲观是相对的,“乐观”做不好,自然会向往“悲观”。悲观转为乐观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我们目前没看到,兴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出现,不过这是科学家的事情,在这个过程我想大家不希望自己的猪场成为实验场。
生物安全是目前我们获得防控非洲猪瘟最为确实、真实、有效的成功经验,而生物安全防控是通过人为设置的道道封锁线实现对非洲猪瘟病毒入场的阻断,以达到入场病毒降到最低值,从而实现保障猪群安全。
那么,阻断非洲猪瘟病毒入场的六道封锁线都有哪些呢?
分析
一、第一道封锁线 中转站
人员、车辆、物质、猪群是非洲猪瘟病毒入场最主要的四个渠道,带毒率和量以人员和车辆为最多。人员和车辆向猪场输送病毒也有着明确分工,车辆负责远距离和大批量的输送,而人员负责进入猪舍最后200-500米的高频率和小批量的输送,简单讲就是车辆把毒运送到猪场门口,靠人带入猪舍,最后喂给猪吃!
人员和车辆最大风险为外源,而中转站是阻断病毒入场的第一道封锁线,可以最大限度的阻断外来病源入场,而人员规范过人员消毒通道、中转站成为外源车辆进入猪场的最后一站、物质脱毒是第一道封锁线的主要阻断方式。
二、第二道封锁线 缓冲区
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缓冲区指中转站到猪场之间的环形相对封闭、可控区域。
防控缓冲区为本场内部人员和车辆活动区域,禁止本场人员不通过人员消毒通道和内部车辆离开缓冲区。缓冲区用篱笆墙等物理隔断圈起来是最好的管理方式,可以避免不受控的外来高风险人员和车辆误入,定期环境采样,以监测周围环境和评估中转站。
防止外来人员、车辆和野生动物等不经中转站“脱毒处理”进入缓冲区是第二道封锁线的主要作用。
三、第三道封锁线 管理区
管理区是猪场第一道贴身屏障。如果说中转站和缓冲区是动物通过形体和意识获得的安全距离,那么管理区就犹如动物机体的皮肤,威胁达到此处即会形成皮外伤!
对于非洲猪瘟病毒如果通过中转站和缓冲区进入了管理区,猪场的“皮外伤”已经形成。猪场“皮外伤”处理及时不伤筋骨,可以化危险于无形;若是处理不当或无视,“皮外伤”不断加剧和增多的情况下,伤筋动骨、波及内脏,甚至病入膏肓都不稀奇!
此时人员和车辆具有同等风险,人员和车辆消毒通道的规范管理是核心,其方案的科学性和执行力直接决定着下一道封锁线的压力大小。
四、第四道封锁线 生活区
如果说管理区是动物机体的皮肤屏障,那生活区就是动物机体的肌肉和筋骨组织了。此时的“伤”,如果不能快速、有效治愈,任由其发展、糜烂在最短的时间会伤到脏腑器官,形成不可逆的损伤!
人员是生活区最大的病毒载体,负责病毒进入猪舍最后的200-500米运输任务,人员消毒通道操作和衣鞋管理是第四道封锁线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最为重要的任务。
五、第五道封锁线 生产区
如果说生活区是动物机体的肌肉和筋骨组织,那生产区就是动物机体的内脏组织了 ,其造成的损伤就是导致机体某一功能的下降或丧失,其继续发展的后果不言而喻!
人员消毒通道管理和环境病毒消杀(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消毒,而是依据非洲猪瘟病毒特性制定的消杀措施)是第五道封锁线核心任务。
六、第六道封锁线 猪舍门口
如果说生产区是动物机体的内脏组织,那猪舍门口就是各脏腑组织间的保护屏障。在某脏腑组织发生病变时,其他组织固有的防护程序保护自己不被染病并通过代偿功能协助机体正常运转。
猪舍门口的换鞋、更衣、洗手是第六道封锁线基本工作,同样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总结
生物安全是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的基础,而提高猪只耐受性是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的辅助!言外之意,没有生物安全做为基础,再高的猪群耐受性在非洲猪瘟面前都是“渣渣”,因为耐受性的提升是有天花板的,而病毒的数量和攻击力是无限的!
防控非洲猪瘟,生物安全概念是抽象的,而六道封锁线是具体的!
你相信也好,不信也罢,只有你真正运用和经历了才知道六道封锁线对于防控非洲猪瘟的意义!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