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非洲猪瘟 > 内容

后非洲猪瘟时代,疫苗免疫的思路有何不同?

南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020-10-12

阅读()

在非洲猪瘟常态化的情况下,“内控蓝耳,外御非瘟”是猪场做好疫病防控的重要举措,猪场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与蓝耳病病毒特性,利用疫苗和有效药物结合的方法控制蓝耳病的传播。
  目前,在非洲猪瘟常态化的情况下,“内控蓝耳,外御非瘟”是猪场做好疫病防控的重要举措,猪场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与蓝耳病病毒特性,利用疫苗和有效药物结合的方法控制蓝耳病的传播。同时,对于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和猪圆环病毒病等疫苗的接种也要高度重视,通过选择适宜的免疫程序、必备的贮藏条件、接种方式及免疫前后科学保健等措施,以提高猪场防控疾病的能力,从而保证猪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2018年8月非洲猪瘟的来临让猪场认知到:疫病的防控不能仅依靠疫苗,生物安全也是重要工具。疫苗能够给猪群抵抗某些疾病提供坚实保护力,如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经典猪瘟等;但很多疾病仍然缺乏有效疫苗,如非洲猪瘟;有些猪病的疫苗效果欠佳,如猪蓝耳病。
  
  有读者会问:为什么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难以面世?为何蓝耳病疫苗效果不理想?为何效果很好的疫苗接种后猪群仍旧发病?后非洲猪瘟时代,猪场是否可以减少疫苗的使用,或干脆不免疫疫苗,甚至改变疫苗的注射方式?是否可以使用联苗,一针多防?笔者将围绕上述话题进行探讨,希望对养猪朋友有所帮助。
  
  1 有效非洲猪瘟疫苗难以面世的原因
  
  从非洲猪瘟发现到目前已近百年时间,为何无有效的疫苗上市?科学观点认为,病毒颗粒太大,直径达200nm,碱基长度为170~193kbp,编码150种以上蛋白,而仅少部分蛋白功能被了解。另外,病毒结构复杂且有多种免疫逃避机制……对病毒了解甚少导致了疫苗研发困难(图1)。但众多研究表明,发病存活猪能够抵抗相同毒株再次感染,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成功面世还是有希望的。
 
非洲猪瘟
  
  坊间观点认为,2018年前非洲猪瘟主要流行区域的非洲和东欧不是养猪主产区,各国对该病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有效非洲猪瘟疫苗缺乏。非洲猪瘟在中国传播以后,相信必然受到“惩治”。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和军事兽医研究所的基因缺失弱毒苗已经获得一定效果,但离安全和效果好的商品疫苗上市还需一段时间。回想20世纪60年代葡萄牙的非洲猪瘟细胞传代致弱苗引起猪只关节肿大和呼吸道症状等副反应,最终停止使用。此事让笔者不由想到蓝耳病疫苗的故事。
  
  2 蓝耳病疫苗的故事
  
  蓝耳病自1995年在国内报道以来,该病呈现为多个流行毒株和多次流行,从最初经典毒株到2006年高致病性毒株,再到2013年类NADC30毒株。与各个毒株流行相伴是多个疫苗毒株在临床上使用,如经典毒株疫苗VR2332、CH-1R、R98等,高致病性毒株疫苗JXA-1R、HuN4-F112、TJM-F92、GDr180等。总体而言,疫苗在使用过程中有效,但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1)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时间晚;(2)疫苗种毒毒力强,存在副反应和免疫抑制;(3)不同基因亚型之间交叉保护力低;(4)疫苗稳定性不好,存在毒力返强和基因重组等问题。因此,在实际的养猪生产中,会有以下问题在临床中经常出现:(1)猪场普免蓝耳病疫苗后,母猪一星期内出现发烧和流产(图2),小猪出现呼吸道症状;(2)猪场使用蓝耳病疫苗后,蓝耳病稳定一段时间(通常在2年左右,但保育舍仍有一定损失),而后再次不稳定(场内毒株在疫苗免疫压力下发生变异或重组等)。
 
非洲猪瘟
  
  针对疫苗有效但存在众多问题,浙江伊科拜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联合南阳农业职业学院通过养猪实践和实验室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蓝耳病活苗免疫前后使用爱乐新(泰万菌素)的“714”方案(所有猪群免疫蓝耳病活疫苗前7d及后14d使用20%爱乐新以800g/t的量添加到饲料中)。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可以产生以下效益:(1)能消除(或大大降低)注射蓝耳病疫苗前的蓝耳病野毒病毒血症,避免注射蓝耳病疫苗后,蓝耳病野毒因抗体依赖性(ADE)效应,使猪群发热导致采食量的下降、流产甚至死亡的副反应。(2)能够缩短疫苗种毒的病毒血症持续时间,并降低病毒血症水平,阻止疫苗毒在重胎期的垂直传播对仔猪的副作用。(3)降低免疫疫苗的过度炎症反应,让猪快速恢复采食量。(4)不影响疫苗产生抗体,同时提高干扰素γ(IFNγ)分泌水平来提升非特异性免疫力。
  
  3 好疫苗免疫后猪场仍发病(免疫失败)
  
  生产中,“老病新发”这个词经常被大家所提及,其中经典猪瘟最为大家所熟知,我国研制的C株疫苗成功帮助欧美净化该病。为何国内该病仍旧发生?免疫失败当然是主因,从图3可以看出免疫失败的诱因有多种。
 
非洲猪瘟
  
  临床数据表明,免疫失败的第一大原因即猪群的免疫抑制,这些免疫抑制因素包括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和霉菌毒素等,因蓝耳病不稳定导致经典猪瘟免疫不理想的例子比比皆是。南京农业大学吕英军等在江苏某猪场攻胎料中添加爱乐新,结果显示爱乐新可以显著缓解初生仔猪淋巴结发青肿大现象,有效控制蓝耳病,同时猪群经典猪瘟抗体阳性率和整齐度得到改善(图4)。另外,蓝耳病活疫苗对经典猪瘟抗体也存在干扰。生产中,管理操作问题同样会导致疫苗免疫失败。
 
非洲猪瘟
  
  备注:(1)上图分组是每吨饲料分别添加500g、1000g爱乐新和不添加爱乐新的攻胎料饲喂重胎期母猪直到分娩。(2)图中每个黑色柱状条代表初生仔猪在不同日龄的阻断率,柱状条越高代表猪瘟抗体对仔猪保护率越高。(3)黑色柱代表仔猪抗体样本阻断率大于40%,保护率达到阳性保护要求;蓝色柱代表仔猪样本猪瘟抗体为阴性或可疑(即没有达到保护要求)
  
  4  疫苗贮藏和接种要点
  
  众所周知,疫苗属于生物制剂类产品,在贮藏、运输和使用流程上都有严格要求。临床中,疫苗贮藏和使用不当导致免疫失败案例很多,因此,猪场应严格按照疫苗要求进行贮藏、运输和使用:活疫苗(如猪瘟活疫苗)一般要求在-15℃条件下贮藏;灭活疫苗一般要求在2~8℃条件下贮藏,并且不能冻结(如猪口蹄疫灭活疫苗)。
  
  关于疫苗接种,笔者最想探讨针头注射角度的问题,这也是猪场容易忽略的一点。正常情况下公猪、母猪肌肉注射使用16号针头垂直进针,如果斜角度进针则造成针头不能到达肌肉层(图5为泰国朱拉隆功大学高建华教授手绘示意图)。当疫苗没有进入肌肉层被吸收,佐剂等则容易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脓肿(图6)。因此,猪场应重视疫苗注射角度问题,减少损失(图7)。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
  
  5  猪场可减少哪些疫苗?
  
  关于疫苗的取舍问题,笔者认为:
  
  (1)必须免疫的疫苗有:猪瘟疫苗、猪口蹄疫疫苗、猪伪狂犬病疫苗、猪细小病疫苗、猪乙脑疫苗和猪支原体病疫苗。
  
  (2)根据猪场生产、季节性和猪群胎次去免疫的疫苗有:猪圆环病毒病疫苗、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猪丹毒疫苗、猪大肠杆菌病疫苗、猪萎缩性鼻炎疫苗。
  
  (3)可以停止接种的疫苗:猪链球菌病疫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和猪副嗜血杆菌病疫苗等,而代替的是在易发阶段用合法药物去拌料。
  
  6  猪场选用疫苗的品种
  
  为了减少注射针头带毒的风险,建议猪场尽量采用多价疫苗和联苗去减少注射次数,但是联苗或多价苗的效果应达到单价苗或单联疫苗的注射效果。所以应采用经国家批注的多价苗或联苗,而不是随意组合。为了方便大家选用参考,笔者查证了以下是获得国家批准文号的联苗和多价苗: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腹泻二联(灭)活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猪圆环病毒2型、猪副嗜血杆菌二联灭活疫苗;猪圆环病毒2型、猪肺炎支原体二联灭活疫苗;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三联活疫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二联活疫苗(TJM-F92株+C株);猪丹毒、多杀性巴氏二联灭活疫苗;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二联灭活疫苗。
  
  7  改变接种模式
  
  (1)减少人猪接触,饲喂时,让猪靠近走廊,使用长柄注射器接种(图8);(2)勤换针头(核心猪群一头一个,产房一窝一个,保育和育肥一栏多个针头);(3)无针头注射器,可减少针头传播机会(图9)。
 
非洲猪瘟
  
  8  免疫前后科学保健
  
  有些猪群会因为注射了应激大的疫苗(如猪口蹄疫疫苗)而出现一些副反应,表现出如背部出血点、泪痕斑和结膜炎等亚健康表现,可以在免疫疫苗前后5d(蓝耳病活疫苗免疫需要做到免疫前7d和后14d使用,目的是降低蓝耳病野毒抗体依赖性的危害和阻断疫苗毒对重胎期母猪的垂直传播)用20%爱乐新以800g/t的剂量添加在饲料中(细菌活疫苗除外),可以提高猪群免疫力,减少过度致炎因子给亚健康猪带来的危害,让免疫的疫苗达到预期效果。
  
  9  猪场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猪场选用疫苗品种和免疫时间的具体体现。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猪场病原感染种类、压力和检测状况要做出调整。感染了非洲猪瘟的猪场,建议减少疫苗品种、注射次数和减少人、器具操作与猪的接触。另外,在检测采样时,可以考虑用唾液或微创腹股沟淋巴结采样去取代开创性血液采样,避免血液带毒污染猪场。
  
  另外,笔者要提醒猪场:不可随意将疫苗混合后使用,原因有:(1)不同的疫苗(抗原)混合后进行免疫,不同抗原之间会存在竞争关系;(2)一种抗原可能主导免疫或者干扰其他抗原的免疫反应;(3)某些灭活苗的佐剂会杀死活疫苗毒株,因此通常灭活苗可以混合使用,而不建议活苗混合使用,尤其是活苗和灭活苗混合。即使进行混合,猪场一定要咨询生产厂家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每种疫苗的效果。
  
  10 结语
  
  非洲猪瘟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和挑战的同时,也让养猪成为暴利的行业。猪价疯涨,带来的是超级红利。非洲猪瘟疫情提升了国内养猪理念和生物安全认知度,疫情再次让我们认识到:疫苗不是万能的,但无疫苗是不行的。蓝耳病疫苗等猪场熟知的疫苗存在众多不完美,一方面是病毒本身特性决定,如易变异、免疫抑制、抗体依赖性增强等特征。另一方面,猪群健康状况、疫苗贮藏和接种同样影响着免疫效果。
  
  疫苗和有效药物结合是控制猪场疾病的主要方法。在后非洲猪瘟时代,有些猪场长时间内或一直不免疫疫苗,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对猪群造成大的健康问题,但随着以前免疫疫苗的保护抗体消失,而猪场主要病原没有消失,猪群一旦受到应激和抵抗力降低,病原数目会增多而导致猪群发病,到时候猪群可能不是死于非洲猪瘟,而是其他疾病损失。随着后非洲猪瘟时代到来,农场生物安全级别已提高,我们建议农场在免疫疫苗上可以做减法: 根据猪场病原种类压力、生产成绩好坏的影响和疫苗效果好坏来减少免疫,但前面建议必须免疫的疫苗品种还是要免疫。此外,我们可以用好的有效替代品去拌料,以强化农场蓝耳病和细菌性疾病的免疫效果。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