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非洲猪瘟 > 内容

非瘟常态化,掌握“猪场拔牙”技术将是养猪人的必修课

模化养殖技术达人 2020-09-20

阅读()

拔牙技术,原指医学上为防止健康牙齿被感染而采取的拔除周围损坏牙齿的一种常规手段,效果非常明显。在原理相同的情况下,拔牙技术被养猪人成功运用到了防非复产中
  拔牙技术,原指医学上为防止健康牙齿被感染而采取的拔除周围损坏牙齿的一种常规手段,效果非常明显。在原理相同的情况下,拔牙技术被养猪人成功运用到了防非复产中,并且为猪场防控非瘟提供很大的帮助。
 
拔牙
  
  后非瘟时代,为什么说拔牙技术对猪场来说会越来越重要?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
  
  符合当前的养猪国情
  
  后非瘟时代,加速产能恢复将是整个养猪业的首要工作。一方面,需要减少猪场能繁母猪的损失,针对发病猪场的政策也由之前的“扑杀”(以发病猪场为单位的拔牙)变为“点杀”(以发病猪只为单位的拔牙);另一方面,产能恢复的前提是有母猪,而大量猪场复产经验表明:通过幸存猪(拔牙后)复产比清空(扑杀后)复产会更快、成本和风险更小,所以说拔牙技术是符合当前的养猪国情的。
  
  遵循传染病的防控原则
  
  防控传染病有三大基本原则,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猪场通过拔牙措施可以将传染源(有临床症状表现的猪只)剔除掉,并且还可以有效切断相邻猪只间的传播途径(粪便、尿液和唾液接触感染)。从传染病防控角度来看拔牙技术是可行的,并且已经被养猪人成功运用到猪场疾病防控上(如非瘟、病毒性腹泻等)。
 
非洲猪瘟
  
  拔牙对非瘟防控意义重大
  
  在2019年李曼大会上,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闫之春提出一个重大的实验结果:即在4℃条件下,非瘟病毒在粪便、尿液和唾液中的存活时间不超过3天;同时,非瘟病毒的传播速度有限:同栏R­0=2.8头,跨栏R­0=1.4头。因此,非瘟病毒通过“猪-猪”的接触性感染范围不会太大,更多的是由于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猪-人-猪”的交叉污染。因此,猪场在疫情早期(猪只出现早期临床症状)采取严格的拔牙措施能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猪
  
  拔牙技术已经成常态化
  
  非瘟背景下,猪场通常会存在三种情况:
  
  一是猪场反复拔牙却不成功,可能是拔牙措施存在漏洞;
  
  二是猪场稳定而幸存猪不断排毒(德国因塞尔里姆斯弗里德里希-洛弗勒研究所实验表明,在感染第99天后,幸存猪才能不再散毒),存在疫情复发的风险;
  
  三是猪场在六大窗口期(如查情、配种、分娩、断奶、转群和免疫)容易爆发疫情。
  
  可以说非瘟疫情波动将会常态化,而掌握一种高效的拔牙技术将会成为每个养猪人的必修课。
 
病毒
  
  小结
  
  对猪场而言,防非复产将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拔牙技术已然成为其中关键环节之一。猪场切不可因为一时的拔牙失败就全盘否定其价值,这是不客观的。
  
  相反,一定要以P氏生物安全体系为核心,同时遵循 “早、准、狠、静、提”的五字原则,提炼出属于自己猪场的拔牙技术。唯有如此,猪场的安全生产才会更有保障。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