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内容

死亡率80%!夏季猪链球菌高发来袭,综合防治刻不容缓!

猪业畅谈 2025-05-07

阅读()

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为猪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温床,其中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感染成为威胁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链球菌不仅导致猪群死亡率上升,还可能通过接触传播给人类,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为猪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温床,其中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感染成为威胁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链球菌不仅导致猪群死亡率上升,还可能通过接触传播给人类,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生猪

 

一、夏季链球菌高发的原因剖析

 

(一)环境因素主导

 

夏季气温普遍超过 30℃,部分地区湿度高达 80% 以上,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堪称链球菌的 “温床”。在这样的条件下,猪舍内通风不畅,空气流动性差,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升高,严重损害猪的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同时,高温导致猪群饮水量大幅增加,粪便变稀,排污量上升,若粪污处理不及时,不仅污染养殖环境,还会加速链球菌的繁殖与传播。此外,夏季蚊蝇滋生猖獗,它们携带大量病菌在猪群间穿梭,成为了链球菌传播的重要媒介。

 

(二)猪群自身的脆弱性

 

高温应激会使猪的免疫力显著下降。当猪处于热应激状态时,机体的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皮质轴被激活,分泌大量糖皮质激素,这些激素会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削弱猪体的免疫防御能力。新生仔猪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链球菌的抵抗力较弱;而妊娠母猪在夏季采食量下降,营养摄入不足,也容易出现免疫力降低的情况,这两类猪群都成为了链球菌的易感群体。同时,猪群密度过大,会增加猪只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争斗,造成皮肤损伤,为链球菌的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管理环节的漏洞

 

饲料储存不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极易发霉变质,猪食用后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进一步削弱机体抵抗力。饮水系统若不及时清洁和消毒,容易滋生细菌,导致猪只通过饮水感染链球菌。此外,疫苗接种不规范、免疫程序不合理,使得猪群无法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日常消毒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时杀灭环境中的病菌,这些管理上的疏忽都为链球菌的流行创造了机会。

 

二、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与症状表现

 

(一)流行特点

 

链球菌病在夏季呈现出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的特点。该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肤伤口等多种途径传播,一旦猪群中有个别猪感染发病,很快就会在整个猪群中蔓延开来。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有感染可能,但以仔猪和保育猪的发病率最高,可达到 30% - 50%,死亡率也相对较高,严重影响猪场的生产效益。

 

(二)症状表现

 

败血型:急性发病猪体温骤升至 41 - 42℃,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结膜潮红,流眼泪和鼻液。部分猪只皮肤出现紫斑,尤其是耳部、腹部和四肢末端较为明显。病程较短,通常在 1 - 2 天内死亡,死亡率可达 80% 以上。

 

脑膜炎型:病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初期体温升高至 40 - 41℃,随后出现共济失调,盲目转圈,空嚼,磨牙,口吐白沫,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对刺激反应敏感,叫声嘶哑,最后因麻痹而死亡。

 

关节炎型:多见于保育猪和育肥猪,病猪关节肿胀、疼痛,跛行明显,严重时关节化脓,不能站立。病猪食欲减退,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

 

淋巴结脓肿型:主要发生于颌下、颈部、股内侧等部位的淋巴结。初期淋巴结肿胀、坚硬,有热痛感,后期淋巴结变软,中央形成脓肿,成熟后可自行破溃,流出黄白色黏稠的脓汁,一般不引起死亡,但会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和胴体品质。

 

三、链球菌病对猪场的危害

 

链球菌病的爆发会给猪场带来多方面的严重危害。在生产性能方面,患病猪生长发育迟缓,饲料转化率降低,出栏时间延长,增加了养殖成本。以一头育肥猪为例,感染链球菌后,生长速度可能会下降 20% - 30%,原本 6 个月可以出栏的猪,可能需要 7 - 8 个月才能达到出栏标准。在疾病传播方面,链球菌病容易与其他疾病如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大,死亡率显著升高。此外,病死猪的处理也会增加养殖成本,同时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存在疫病传播的风险。

 

四、科学防控与治疗策略

 

(一)加强饲养管理

 

优化猪舍环境:合理设计猪舍,确保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安装水帘、风扇等降温设备,将猪舍温度控制在 22 - 28℃,湿度保持在 65% - 75%。定期清理猪舍粪便和污水,加强粪污处理,减少有害气体和病菌的滋生。

 

控制饲养密度:按照猪的品种、年龄、体重和性别进行合理分群饲养,每头仔猪占有 0.3 - 0.5 平方米的空间,育肥猪每头占有 0.8 - 1.2 平方米的空间,避免猪只过度拥挤和争斗。

 

保证饲料和饮水质量:选择优质的饲料,妥善储存,防止发霉变质。定期检测饲料的营养成分和霉菌毒素含量,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提供清洁、卫生的饮水,定期对饮水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酸化剂或消毒剂,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二)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严格消毒: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每周对猪舍、养殖设备、车辆等进行 2 - 3 次全面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戊二醛、氢氧化钠等消毒剂,交替使用,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在疾病高发期,增加消毒次数,每天进行 1 - 2 次带猪消毒。

 

做好灭鼠灭蚊蝇工作:定期投放灭鼠药,设置捕鼠器械,减少老鼠对饲料的污染和疾病的传播。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蚊蝇进入猪舍;使用杀虫剂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喷洒,杀灭蚊蝇成虫和幼虫,降低其滋生数量。

 

加强人员和车辆管理: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入猪场,必要时需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猪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前,也要进行消毒和更衣换鞋,避免将病菌带入猪舍。运输生猪的车辆在每次使用前后,都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三)科学免疫接种

 

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选择质量可靠、免疫效果好的链球菌疫苗进行接种。仔猪可在 3 - 5 日龄和 20 - 30 日龄各免疫一次;妊娠母猪在产前 30 天免疫一次,可有效预防仔猪感染链球菌。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接种剂量准确,接种途径正确,以保证免疫效果。

 

(四)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猪只感染链球菌,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对于败血型和脑膜炎型病猪,可选用磺胺嘧啶钠、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钠等药物,同时配合使用地塞米松等,缓解炎症反应和高热症状。对于关节炎型病猪,除了使用抗生素治疗外,还可对肿胀关节进行热敷和按摩,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对于淋巴结脓肿型病猪,待脓肿成熟后,进行手术切开排脓,并用生理盐水、双氧水等对创口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继发感染。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