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猪场昼夜温差大,栏舍湿度大,地面潮湿,产房仔猪容易腹泻,导致产房仔猪成活率低,断奶仔猪合格率低。
导致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有病原性的(病毒、细菌、寄生虫)和非病原性(温度、湿度、脂肪性、炎性因子)因素,但断奶前腹泻,与母猪奶水关联性很强, 奶水量不足,会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易于感染疾病,导致拉稀甚至死亡;奶水母源免疫力不足,新生仔猪得不到母源免疫力保护,易出现病原性拉稀;奶水炎性因子会导致仔猪非病原性拉稀,奶水的量不足会导致营养性拉稀。
所以,预防产房仔猪腹泻需要抓好如下四大关键措施。
一、关注母猪奶水母源抗体
1、初乳是仔猪活命的物质基础
对仔猪活命至关重要的母源抗体和免疫活性细胞,仔猪必须从初乳中获取,因为在猪,抗体实际上不会经胎盘传递,母猪胎盘与胎儿血液循环之间隔有数层组织,阻断了抗体的运输。猪同其它大家畜一样,后代是通过初乳被动获得母体抗体的。同时,我们已经知道,初生仔猪的肠壁具有独特的胞饮作用,可原封不动的吸收和利用初乳中的抗体及免疫活性细胞。这种特殊的吸收方式仅存在于出生后数小时内,在大约6小时之后,肠道开始关闭,并且在24小时之后,免疫球蛋白的全部益处不再可供仔猪利用,所以出生后6小时内是让仔猪摄取初乳的黄金时段。
通过初乳的传递,可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的初生仔猪不受外来疾病的侵袭,并使初生仔猪对母猪感染过或接种过疫苗的疾病产生抵抗力,特别是对肠道疾病和肠道微生物的侵袭提供局部保护。
新生仔猪因母源免疫力的保护而使疫病感染机会减少或延迟感染,这对于仔猪发病严重的猪场采取措施提高母源免疫力的保护显得尤为必要。
2、母源抗体是提升仔猪免疫力的重要保障
一般来说母猪临产前的免疫接种能使乳汁中有较高水平的抗体产生,所以,对怀孕后期的经产母猪或青年母猪免疫接种就能激发高水平的抗体产生,当临近分娩时,大量的抗体就会进入初乳,据报道,初乳抗体滴度是母猪正常血清抗体滴度的三倍多,这就足以保证仔猪从初乳中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以预防早期感染。
流行于2010~2011年的腹泻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加之腹泻病不科学的免疫及管理,出现了腹泻神秘病。借此机会,许多兽药厂家跟风炒作,大量使用抗生素根本没有效果,导致不少猪场损失惨重。我们应该追本溯源,以道御术。流行于全国许多猪场导致大面积仔猪死亡的腹泻病主要还是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在作祟。追本溯源、以道御术的方法是:(1)科学免疫,提高初乳母源抗体;(2)科学消毒,减少病毒浓度;(3)科学营养管理,提高母源抗病营养,科学温度管理,提高仔猪腹感温度。
我们建议应该跟胎次免疫。跟胎次免疫方法为:1)免疫次数:经产母猪2次免疫,实行跟胎免疫方法,配后60、90天各免疫1次,共2次;后备母猪配前1周免疫1次,配后程序与经产母猪相同。注意免疫密度!2)注射部位:后海穴。通过后海穴注射刺激产生有效的肠黏膜中和抗体,把疫苗用在最需要的地方。3)注射方法:需注意把握好进针角度保持与直肠平行或稍偏上,进针深度4cm。4)免疫剂量:4ml/头。
二、提高奶水抗病营养、提高肠道粘膜免疫
大量试验发现,在母猪日粮中添加抗病营养产品,可以提高初乳抗病营养水平。如: 在母猪大围产期(怀孕后期供胎至哺乳结束)的母猪饲料中添加母猪三宝(免疫营养健力源500g+生殖营养仔多多500g+肠道营养肠生源1000g)不仅可以提高仔猪断奶前成活率,而且对减少母猪繁殖障碍有帮助(朱中平等,今日养猪业,2010)。
在妊娠第74天开始,至仔猪21日龄断奶结束母猪日粮添加350mg/kgβ-葡聚糖抗病营养,显著提高了初乳中IgG和IgM浓度(刘杰,徐子伟等,2011)
在妊娠第74天开始,至仔猪21日龄断奶结束母猪日粮添加350mg/kg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HMB)抗病营养极显著提高了妊娠第98天母猪血清IgG含量,显著提高了分娩后0天血清IgG含量(刘杰,徐子伟等,2011)。
以上试验证明,通过母猪日粮补充免疫营养,不仅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而且可以通过母乳的摄入为仔猪提供免疫营养,从而提高仔猪体质和抗病能力。
三、关注奶水的量
1、 奶水量不足,仔猪抵抗力差易于感染疾病并导致拉稀;
2、母猪采食量不足,导致乳猪脂肪性拉稀; 夏季,某些猪场出现7日龄左右哺乳仔猪下痢,很多人认为是大肠杆菌感染,但按照大肠杆菌感染防治,没有效果。通过对多个猪场的调查和综合分析,在排除病原微生物及环境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诊断为仔猪脂肪性下痢。母猪哺乳期采食量较低,不能满足仔猪生长需要,动用自身脂肪造乳。引起泌乳母猪采食量低的原因都是引起脂肪性下痢的原因。
3、母猪泌乳初期采食量太大,导致泌乳障碍综合征
泌乳初期仔猪需要的奶水量不高,此时若母猪采食量过大,一方面会导致奶水过浓致仔猪拉稀,另一方面奶水过剩会出现乳房过于膨胀而反射性地将奶水“胀回”,表现为3天后没有奶水的现象。所以建议母猪产后第一天饲喂2kg,以后每天增加0.5kg,直到第7天,让母猪吃得越多越好。
4、提高奶水量的措施
提高奶水量,必须提高采食量、饮水量,必须管理产房母猪最适温度与仔猪最适温度的矛盾,必须减少母猪便秘。
四、关注奶水中的炎性因子
在生产中我们发现有三者情况会导致小猪拉稀。第一,缺水、便秘导致泌乳力下降,进而出现小猪拉稀;第二,哺乳期乳房炎及产道感染导致小猪拉稀;第三,泌乳期炎热应激导致小猪拉稀。这三种情况均会导致母猪体内有较多的炎性产物,会导致泌乳素的分泌减少而缺奶,或奶水中出现了较多的炎性因子,造成哺乳仔猪拉稀。而这对乳猪发育是极其不利的,尤其生下三四天是最关键时期,一旦出现瘦弱,往往终生不得逆转。所以一定不要忽视母猪奶水炎性因子这个问题。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实施小围产期保健计划:输液、清宫、抗应激。
产前拌料
上产床即在饲料中喂广谱抗厌氧菌抗生素—阿倍舒;伴畜安+喘咳新
产中输液
第一瓶:生理盐水500ml+佐特星30ml+VC30ml;
第二瓶:10%葡萄糖500ml+强免30ml及牲力源30ml
产后注射
①在母猪排完胎衣后冬春季颈部肌肉注射(左)恩诺清15mL/头+(右)氟尼辛葡甲胺10mL/头。
②针对原种母猪、头胎母猪、产仔数超过15头的母猪,在胎衣排净后采用人工输精的方式灌注宫炎净1瓶+林可霉素20mL+缩宫素20IU
清理子宫
母猪产仔后通常很疲惫,宫缩能力下降,但子宫内还残留有胎衣碎片、血液、组织渗出物等 在产后几天会随着子宫自净的机制而缓慢排出,母猪排除恶露的时间越长,子宫感染的压力也越大,尤其是难产和高龄的母猪。产后子宫灌注100ml“宫炎净”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
灌注宫炎净后30分钟即可促进异物排出,灌注后8h形成异物排出高峰期。
综上所述,奶水好,拉稀少,预防断奶前仔猪拉稀,需先从奶水的质、量抓起。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