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母猪之前表现正常,后期突然死亡的情况。剖检之后发现部分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出血、淤血,腹腔内积血严重。但肺脏、心脏、肠道等却没有明显病理变化。
剖检结果显示,可能是由于脾脏破裂出血导致死亡。但引起脾脏破裂出血的根因是什么呢?如果能找到原因,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提供用药方案。
首先从源头开始,脾脏为什么容易破裂出血?
01 脾脏具备的功能
➤ 造血和存血功能
脾脏内有造血干细胞,可以产生红细胞、血小板等。此外,脾脏还可以参与骨髓造血,对血小板的破坏和清除进行修复。同时,在血容量充足的时候,脾脏可以储存一部分血液,以备不时之需。
➤ 滤血功能
流经脾脏血液中的病原菌、衰老的细胞等可以被脾脏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
➤ 免疫功能
脾脏是猪体内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能够产生免疫球蛋白等,可以有效防止病原菌的侵袭。
总之,脾脏发挥着造血、存血、滤血、免疫等重要功能。因此,脾脏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血窦组织,内部充满了血液;同时还有大量的免疫细胞。
从组织解剖来看,脾脏主要由白髓、红髓组成,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和血管、血窦。其中
1)白髓: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分为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两部分。
2)红髓:约占脾内部的2/3,由脾索及血窦组成,含有大量血细胞。因此在受到外界或者内部刺激时,容易造成脾脏血管、血窦阻塞或者破裂而出现出血、淤血。
02 造成脾脏破裂的原因有哪些?
➤ 外伤性破裂
脾脏本身质地较硬、脆弱、血管丰富;脾脏位于胃大弯,由脾胃韧带与胃相连,缺乏肋骨的保护,易受到外力冲击而破裂。
1)暴力驱赶
笔者曾在断奶转群的突然死亡仔猪上,遇到过脾脏破裂的现象。受到暴力驱赶的仔猪不一定在断奶当天死亡,可能会在2~3天后才出现死亡。
2)猪只内部打斗
在混群、抢料时,猪只之间的打斗容易伤到脾脏而破裂。
3)胃、脾移位
猪只长时间采食发霉饲料或饥饿,一旦收到充足的新鲜饲料,极易出现暴饮暴食,继而导致消化系统紊乱,胃、肠鼓气,腹压升高,引起脾脏移位,甚至破裂。此外,产气荚膜梭菌也可能会造成胃肠鼓气,腹压升高,以至于导致脾脏受压破裂。
➤ 内源性破裂
一般为急性炎性脾炎。脾脏呈现充血、出血、淤血、肿大1-6倍,呈黑紫色、边缘钝圆、质地柔软。
其病理发展过程顺序为:
1)充血肿大
① 病原菌进入体内后导致败血症,刺激免疫细胞增殖,脾脏作为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在此大量聚集浸润。免疫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缓激肽、血清素等)的释放,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脾脏血流增加、充血肿大。
② 在急性感染时,血液中存在大量的受损血细胞和免疫细胞,脾脏在清除这些细胞的过程中积累大量的细胞碎片,造成血管腔闭塞,进一步引起了肿大和淤血。
2)出血和淤血
① 免疫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红细胞外排引起出血。
② 血管阻塞血管内压力增大,进而破坏血管壁完整性。促进血液中的红细胞进入毛细血管外间质,导致出血。
③ 在炎症状态下,凝血物质大量消耗,抗凝因子受损,纤溶系统受抑,凝血系统受损,出血进一步加剧。
④ 另外,静脉血管因死亡细胞的堵塞,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起脾脏淤血严重。
3)脾脏破裂
脾脏在急剧肿大、出血过程中,小血管破裂导致脾脏包膜下血肿或实质内血肿。而质地较脆的组织结构,在进一步血肿严重时可能造成脾脏破裂,造成腹腔大出血。
综上所述,急性脾炎容易造成内源性脾脏破裂。
03 什么疾病容易造成猪只的内源性脾破裂?
能够引起急性败血症的疾病都有造成脾破裂的风险,包括:
1)非洲猪瘟
2)链球菌
3)猪丹毒
4)传染性胸膜肺炎
5)副伤寒杆菌
6)产气荚膜梭菌
所以,临床上如果遇到脾脏破裂的情况,在排除掉外力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外,则可以参考场内疾病流行史,重点怀疑以上疾病。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