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内容

猪蓝耳病危害大!养猪人应该如何处理?疫苗免疫与综合防控才奏效!

正业生物 2022-03-05

阅读()

我国自1995年发现猪蓝耳病至今,其危害大部分时间居我国猪病第一位,除2010年PED、2018年非瘟的影响下,暂时位居第二,除此之外猪蓝耳病一直是影响我国养猪业时间最持久,损失最严重的疫病。

  我国自1995年发现猪蓝耳病至今,其危害大部分时间居我国猪病第一位,除2010年PED、2018年非瘟的影响下,暂时位居第二,除此之外猪蓝耳病一直是影响我国养猪业时间最持久,损失最严重的疫病。猪蓝耳病毒在我国发现至今是造成我国养猪业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疾病的最主要的直接病原或原发病原,临床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母猪:流产(类NADC30,高达40%);断奶后不发情;早产;产死胎、黑胎;弱仔增加;产后无乳;采食量下降;

  

  2、公猪:精液品质下降;

  

  3、产房仔猪(0-4周龄):发热、眼睑水肿、眼睛分泌物增多、苍白、吮乳无力、消瘦、发热、气喘、乍毛、腹泻等;有的还有神经症状;死亡率高于25%,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4、保育仔猪(6-7周龄):呼吸道症状表现明显;各种继发感染疾病增加,如链球菌、副猪等细菌病已经成为蓝耳的影子病;日增重降低,均匀度差;药物疗效降低;死亡率多在5%-15%;

  

  5、生长育肥(12-16周龄):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日增重降低;料肉比上升,死淘汰率上升(>10%)。

  

  在非洲猪瘟高发期间,猪蓝耳病的影响被掩盖,随着非洲猪瘟的常态化形势下,猪蓝耳病对猪场生产成绩的影响又开始凸显出来,怎么办?

  

  很多猪场都普遍采取药物保健和发病治疗的方法,比如替米考星、泰万菌素等,这些抗生素除了对猪蓝耳病毒引起的继发感染细菌病有一定作用外,对阻止猪蓝耳病毒进入靶细胞基本无效。抗生素无效,而且成本高。又该怎么办?

  

  国内一些企业通过研究发现:桑菊散具有抗炎抗菌和解热作用,同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的能力,可提高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吞噬能力提高2.6倍,嗜酸细胞增加约50%,能通过增加非特异性吞噬能力达到消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因此又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和保健,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及防控经验,我们发现要想有效控制和预防猪蓝耳病,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生物安全:减少外来病毒进入猪场的机会。

  

  2、引种驯化:后备种猪的引入往往是带来新的病毒的最大机会,所以一定要做好引种检测、隔离、驯化和入群前的评估工作。

  

  3、相关疾病的控制:霉菌毒素、支原体肺炎、猪圆环病毒2型可加重猪蓝耳病的感染和加大猪蓝耳病防控的难度。

  

  4、适当的保健:可以降低疫苗的副作用,控制继发感染等。

  

  5、饲养管理模式:全进全出、多点饲养。

  

  6、对猪蓝耳病毒阳性不稳定猪场,国内外也已证明,疫苗免疫是预防猪场蓝耳问题的最经济有效办法。通过疫苗免疫和综合管理措施可以将阳性不稳定场变为阳性稳定场,但控制的核心是快速的稳定种猪群。

  

  但又由于猪蓝耳病病毒易变异、免疫反应产生迟缓,免疫空白期长,蓝耳病的抗体依赖性增强(ADE)及免疫抑制等,因此选择一个适合的猪蓝耳病疫苗就非常重要。我们对国内大型养殖企业控制猪蓝耳病近10年的观察和总结,发现由正业生物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正无蓝”-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HuN4-F112株)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亲本毒株HuN4株在Marc-145细胞上进行112次连续性传代致弱研制而成,HuN4-F112株遗传特征稳定,毒力不返强,无残余毒力等特点。

  

  2、与我国目前流行毒株同源性高达90%以上,同属美洲株。

  

  3、细胞传代代次适中,既保持了较好的免疫原性又有很好的安全性。

  

  4、生产工艺稳定,抗原含量不低于105.0TCID50/头份。

  

  5、携带遗传标记,可以区分疫苗毒和野毒,利于猪场净化。

  

  6、与伪狂犬疫苗同时免疫互相不干扰。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