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常有朋友反馈,小猪出现关节肿大、站不起、大腿肿,这种情况临床上以副猪嗜血杆菌为主要病因,除此之外,副猪嗜血杆菌还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一、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临床上以皮下水肿,多发性浆膜炎,腹腔、胸腔积液,绒毛心,腹式喘气,关节肿大,高感染,高死亡为主要特征,主要危害哺乳期和保育期仔猪。
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5周龄至8周龄青年猪高发,发病率可达10%--15%,严重的高达50%,副猪嗜血杆菌通过呼吸系统传播,猪场环境越差,发病率越高,特别是猪群阉割、转群时有较大的应激反应更容易继发感染。
猪场有蓝耳,流感、支原体肺炎病原感染,该病更容易爆发,并且有高的死亡率和淘汰率。
副猪嗜血杆菌有15个以上的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疫苗交叉保护率很低,并且有很强的地方性特征,使用含多个血清型和菌株疫苗有一定防控效果。
副猪嗜血杆菌急性感染发生于膘型较好的猪,高烧40—42℃,呼吸困难,皮肤发红或苍白,不愿站立,大腿和关节肿大,眼睑皮下水肿,死前呈划水状。
慢性感染保育猪多发,表现为皮肤苍白,食欲下降,跛行、被毛粗乱,伴随有腹式呼吸,最终消瘦衰竭死亡。
剖检:全身淋巴肿大,绒毛心,胸腔和腹腔有纤维素型浆膜炎,同时胸腔和腹腔有腹水;关节肿大,关节有澄清或黄色透明关节液。
二、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不同日龄仔猪不能混养,做到“全进全出”,猪场严格消毒,控制饲养密度,加强通风。转群、阉割时尽量减少应激,可添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器械严格消毒。
2、提高饲料品质,不用发霉变质饲料,添加脱霉剂,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提高猪群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3、疫苗防控:仔猪在15天,做好副猪嗜血杆菌疫苗。
4、仔猪做好三针保健,剪牙、断尾、阉割时做好器械消毒,避免创伤感染。
5、保育猪药物预防:因为副猪嗜血杆菌是蓝耳的指向标,防控副猪时必须净化蓝耳。
磺胺间甲氧+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拌料防控大群,
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比较敏感,
个体肌注:萘普生+头孢一边,恩诺沙星+磺胺间甲氧一边有比较好的效果。
6、猪场定期做好蓝耳防控和净化。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