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内容

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方法探讨(一):常用疫苗种类

播恩集团 2021-05-06

阅读()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病毒在国内猪场的阳性感染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而由于养殖户病急乱投医,疫苗选择随意,疫苗特性与程序不对称,首免日龄不正确,免疫效果往往事与愿违。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病毒在国内猪场的阳性感染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而由于养殖户病急乱投医,疫苗选择随意,疫苗特性与程序不对称,首免日龄不正确,免疫效果往往事与愿违。经过多年的免疫实践,笔者认为,做好猪伪狂犬病的免疫防控,必须抓住病毒易感的关键时间节点,避开母源抗体干扰,选用高效安全疫苗,并科学掌握免疫的时机和方法,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猪伪狂犬病

 

1  常用的疫苗种类

 

猪伪狂犬病毒属于甲型疱疹双链DNA病毒,虽然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力有强弱之分,毒株的致病性也有高有低。近年来,我国科研团队已经分离到多个不同的毒株,证明猪伪狂犬病毒毒株已经发生变异,且不同毒株感染同一动物时,病毒可以重组,产生更强毒力的毒株,引起新的疫情暴发。因此,对合理选择疫苗预防控制该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用于预防控制与净化猪伪狂犬病的疫苗很多,现简要分述于下。

 

1.1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的制备,主要通过将PR病毒接种到鸡胚或敏感细胞进行增殖,当病毒滴度达到要求或细胞出现典型的病变后收获病毒,然后经过灭活加入佐剂而制成。灭活疫苗安全性较高,不易引起散毒与潜伏感染,在世界各地区都有应用。但灭活疫苗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因其不能将内源性抗原提呈给免疫系统,难以诱导细胞毒T细胞产生反应(CTL),所以很少或不能引起细胞免疫,只会产生体液免疫;同时,接种灭活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滴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下降,因此,需要重复接种,且免疫剂量较大,成本费用较高,有时还会发生过敏反应。

 

1.2  常规自然缺失弱毒活疫苗

 

常规意义上的弱毒活疫苗,是将分离到的野毒株经非猪源细胞反复传代,加入突变剂培养而获得的疫苗。国际上主流毒株都是Bartha和Buk株。目前,国内猪场使用较多的常规基因缺失疫苗有Bartha株、SA215株、HB-98株和BUK株等。其中,广泛使用的是gI/gE双基因缺失PR弱毒冻干活疫苗(Bartha-k61,也叫k61)。

 

由于其双基因缺失,能够阻断弱毒株的回复毒力,并可以与野毒相区别,一般而言,自然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安全性高,价格又低廉,一直在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自然缺失弱毒苗的缺点是主要的毒力基因TK基因没有缺失,毒力未经充分致弱,有可能返强而致该病重新流行,同时还存在造成潜伏感染或向未免疫生猪散毒的可能性。

 

1.3  基因工程疫苗

 

近年来,对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缺失对病毒生物学性质和免疫原性影响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一系列猪伪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被开发出来。目前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缺失弱毒活疫苗、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病毒疫苗等。

 

1.3.1  基因工程缺失弱毒活疫苗

 

上世纪80年代初,基因工程缺失疫苗研发成功。第一代基因缺失疫苗是指缺失PRV一个主要的毒力基因(如TK)获得的疫苗,该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30~35日龄仔猪接种后能产生中和抗体,并在遭受攻毒后可表现再次免疫应答,给猪群提供有效的保护。如四川农业大学郭万柱教授团队研制成功的猪伪狂犬病SA215(TK基因缺失)活疫苗,就是我国第一株动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

 

由于TK基因属于酶蛋白基因,不能用血清学方法区别免疫接种猪与自然感染猪,要将此区别开来必须缺失相应的糖蛋白基因,鉴于此,研究人员在TK基因缺失的基础上又缺失了相应的糖蛋白基因而构建了含TK基因缺失的双缺失和多缺失疫苗株,进而研制成功第二代基因缺失疫苗。试验表明,其显著特点是可以通过血清学方法将免疫接种猪与自然感染野毒的猪相区别,有利于精准防控,为伪狂犬病的根除提供有力支撑。

 

据报道,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使用的PRV基因工程疫苗OM-NIVAC-PRV就是TK基因缺失疫苗。此后,PRV Ea TK-/gG-、TK-/gE-疫苗株、PRV闽A TK-/gC-、TK-/gE-等毒株相继研发。其中应用较多的有TK-/gC-、TK-/gD-、TK-/gE-、TK-/gC-等双缺失疫苗株和TK-/gE-/gG-三缺失疫苗株。

 

基因工程缺失弱毒活疫苗的优点是,缺失了目的基因的几百甚至几千个碱基,缺失区域明确,所以返祖的可能性极小。测定结果表明,这些疫苗株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很强的免疫原性,免疫动物都能获得较强的保护力。但该疫苗对储存和运输条件要求非常严苛,现实情况下一般猪场难以保证,进而可能影响到实际的免疫效果。

 

1.3.2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又称为DNA疫苗或基因疫苗,是指将一种或多种抗原编码外源蛋白质的核酸表达载体注射入动物机体,以激发机体产生针对外源蛋白质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其主要优点是能够同时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避免潜伏感染,不受母源抗体干扰,安全性高,免疫期长;缺点是虽然可以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但对强毒攻击的保护力不太理想。

 

1.3.3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PRV的保护性抗原基因进行克隆并在原核或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所获得的产物制成的疫苗。因其具有抗原递呈与免疫增强的双重作用,不含核酸遗传物质,接种后不会产生持续感染或潜伏感染,产生的免疫应答可与野毒感染相区分,有利于疫病的控制和消灭。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免疫原性不及弱毒疫苗及灭活疫苗,因此应用受到限制,目前仅限于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

 

1.3.4  重组活载体疫苗

 

由于伪狂犬病的病毒宿主范围和基因组都比较大,可在不影响PRV毒株增殖的同时插入一个或多个外源基因而重组获得活载体疫苗。目前,主要有以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疫苗、以猪痘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疫苗及直接以猪伪狂犬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疫苗等。

 

重组疫苗优点是载体病毒较稳定,免疫原性持久,能够诱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避免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免疫的缺陷,接种方便安全,免疫谱相对较广。比如,接种以猪伪狂犬病毒为载体的重组双价疫苗,能使猪同时获得对PRV和CSFV两种强毒攻击的保护,因此,重组活载体疫苗不仅对伪狂犬病有很好的防控效果,而且对其它病毒类病的免疫防控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