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内容

微小病毒量就可致非瘟发病,养猪人要当心,非瘟6点特征及注意项

养猪业 2020-11-21

阅读()

猪感染的可能性只有五个单位的ASF病毒:事实上,需要产生感染所需的滴度可能非常低,告诉兽医和猪场管理者,潜在的ASF引入猪场可能涉及非常小剂量的病毒。

  猪场生物安全和预防措施必须考虑周到,低至5单位的ASF病毒足以产生感染。

  

  更好地了解ASSH病毒将有助于其控制和早期诊断。研究小组负责人格热戈兹·沃兹尼亚科夫斯克教授正在帮助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他的工作(Walczak等人,2020年)试图指出与病毒载量和去除有关的风险,并在农场一级识别疾病存在风险时可能的困难。

  

  他们的实验使用3种不同剂量、1000-500-5个高毒菌株的血凝单位(HAU,病毒定量单元),为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们想总结一下主要的发现。

  

  猪感染的可能性只有五个单位的ASF病毒:事实上,需要产生感染所需的滴度可能非常低,告诉兽医和猪场管理者,潜在的ASF引入猪场可能涉及非常小剂量的病毒。

  

  一、如此低的感染剂量的主要实际意义是什么?

  

  对我们来说,真正令人惊讶的是,低至五个剂量的病毒就足以重现该病的临床进程。我认为,对波兰和邻国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信息。它影响到如何防止ASF从受感染的自由放养野猪种群传播到家猪。有时很难说服人们,某些有关生物安全和活动的程序对于防止病毒传播到养猪场至关重要。最后,我认为,关键是意识。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组织宣传活动,展示我们动物试验的结果,提高人们对这种病毒潜在的传染性和ASF的危险的认识,这种病毒可能在几乎所有的养猪场发生。

  

  二、这个剂量能解释临床表现的差异吗?换句话说,五个单位会产生比有更高的剂量更小的临床效果吗?

  

  不,我们观察到相同的临床过程,与感染中病毒的原发剂量或滴度无关。

  

  三、感染途径。这么小的剂量是通过鼻内感染、直接接触还是气溶胶?它怎么才能感染猪?

  

  我们观察了是否有可能通过鼻内途径感染猪,事实上这是真的,鼻内感染在ASF的传播中很重要。气溶胶和空气中也进行了测试,结果仍在分析中,但我们有证据显示它们可能是其它可能性。必须考虑的是,气溶胶或直接接触途径的感染已被其他作者证明。

  

  四、考虑到实验中使用的 ASF 毒株具有很强的毒性,您是否看到临床表现的差异?

  

  在这个实验中,这种疾病发展成至少三种形式的ASF(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以前的一些研究表明,该病的形式可能取决于某一特定病毒分离物的毒力(即慢性型低毒毒株、亚急性-中度毒力株等)。其他研究表明,ASF的临床过程可能不仅取决于分离物的毒力,还可能与剂量、感染途径和动物的个体易感性有关。然而,我们的研究证明,同一病毒分离物可能导致不同的临床形式的疾病。

  

非洲猪热(ASF)的慢性形式

图1。非洲猪热(ASF)的慢性形式。箭头表示关节肿胀。资料来源:沃尔恰克等人。病原体, 2020,9, 23

  

  五、临床症状?你看到不同之处了吗?

  

  在实验中,我们看到了普通的、典型的ASF,但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如发烧,身体苍白,无精打采,和饲料摄入量减少。但也应考虑到一些病毒血症动物出现延迟发热;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无法检测到发烧。一只表现出高烧的病毒血症动物仍然对饲料感兴趣。

  

  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头感染的猪身上,我们看到了慢性病。这头猪存活到实验的第32天,并显示出非洲猪瘟的典型临床过程。这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猪可以存活下来。

  

  六、你看到潜伏期的不同吗?

  

  最短潜伏期估计为5天。慢性病猪(幸存者)潜伏期延迟(12天和20天),但另一方面,一些亚急性型ASF的猪也出现延迟潜伏期(16和17天),因此潜伏期不能明确地与疾病形式相关联。

  

  七、有关猪场诊断和监测的研究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兽医诊断可能很困难,最终结果应该始终基于实验室调查。临床症状可能是非特异性的和可变的。在实践中看到的一些迹象可能表明某种疾病可以用抗生素治愈,例如丹毒。但是ASF病毒在猪与猪之间的传播速度很慢。有时,一头猪的体温超过41.5度,可能是非洲猪瘟开始爆发的第一个临床症状。

  

  养猪场,特别是位于危险地区的猪场,应立即诊断每一例原因不明的动物死亡病例,并应按照生物安全程序妥善处理尸体(作为病毒载量最高的传染源)

  

  农场工作人员和兽医是第一批可能接触到受感染动物的人。他们对诊断、处理和处置可疑动物的适当程序的认识,以及对实际流行病学的了解,可能在预防和尽量减少潜在暴发的后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